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输送青年力量

中国劳动保障报 2024-05-14 21:50:22

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自2006年实施以来,至今持续组织开展了18年,进行到第四轮。截至2023年底,已累计招募55万余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帮扶乡村振兴(扶贫)等服务。

目前,2024年“三支一扶”计划已正式启动。如何进一步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发挥“三支一扶”计划的作用,引导高校毕业生向基层一线流动、为基层输送和培养青年人才、助力推进乡村振兴,成为未来“三支一扶”计划实施面临的重要课题。

突出招募重点 加强政策倾斜

由于各地在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三支一扶”计划在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方面要加强政策引导。从今年招募名额分布来看,更加突出对重点地区的支持力度,其中,下达西部地区招募计划1.9万名,占招募总数55.2%;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共计划招募4588名,平均每县约为29名。

未来要针对基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对人才的需求,进一步优化招募规模与质量。

其一,要注意点面兼顾,突出重点地区。在一定规模总量下,加大对脱贫地区、东北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等的招募比例。

其二,对于重点地区要注意数量与质量兼顾,以数量优先。在保障一定质量的前提下,对于人才匮乏的基层,特别是招人难、留人难的艰苦边远地区,要在招募名额、招募条件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减少空岗、弃岗现象。

其三,根据特定地区的特殊岗位需求,在不改变总量的前提下,优化调整各行业领域岗位比例。例如,对于某些医疗资源匮乏的地区,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大支医岗位的招募规模。

加强人才培育 促进能力提升

为国家基层培养人才、促进人才成长是“三支一扶”计划的重要目标之一。在第四轮“三支一扶”计划中,仅中央财政支持开展的培训就达2.4万人次。然而从培训执行情况来看,还存在培训内容与基层实际不紧密、培训方式较为单一、培训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2024年“三支一扶”计划更注重对人才的培养使用,例如,中央财政将继续支持开展8000人次专项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专业性、实用性;强化岗位实践锻炼,鼓励参与基层重大项目建设和重点任务,选派到对口上级单位进行短期跟班学习等;健全服务期满人员跟踪培养机制,按规定落实人才扶持政策,等等。

未来要进一步加强“三支一扶”的人才培养,提高培养质量。

其一,摸清培训需求。要立足基层工作实际,以提升“三支一扶”人员基层工作方法和业务知识能力为出发点,做好相应的人员素质盘点和岗位培训需求预测,并根据培训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方案。

其二,优化培训内容。在培训课程中加强对“三支一扶”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信念培训、当地民俗与地方文化、农业专业知识、服务岗位技能、就业规划及指导、心理辅导等方面的培训。

其三,创新培养方式。推动分层、分类培训,鼓励多样化个性化的培训,根据不同人员类型和需求,选择采取课堂教学、座谈、访谈、谈心、一对一指导、师徒制现场辅导、赴外考察交流、经验分享论坛等方式开展培训。

其四,加强对培训效果的评估反馈。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和反馈对培训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

其五,强化岗位锻炼,加强人才使用。促进“三支一扶”人员与岗位的优化配置,根据人员意向和专业技能,安排服务岗位,充分发挥人才专长,做到学以致用。丰富实践渠道,为“三支一扶”人员提供到重要岗位历练或参与急难险重任务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成长。

注重扎根基层 鼓励多元发展

“三支一扶”人员服务期满的就业出路问题一直是各方关注的重点。第四轮“三支一扶”计划中期评估结果显示,目前,当年底期满人员中约90%实现就业,在基层留任的比例为70%。然而,部分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观念方面还存在偏差,需要加强思想引导,促进服务期满人员多元化发展。

其一,进一步完善期满流动政策,落实好定向考录、专项招聘、考研加分、免试入读等支持措施。

其二,拓宽就业渠道,通过组织专场招聘活动促进就业,鼓励服务期满人员在基层创新创业。

其三,加强宣传引导,帮助服务期满人员转变就业观念,选择市场化、社会化就业。

其四,开展跟踪服务,对长期未就业人员提供针对性就业帮扶。

强化部门协同 规范服务管理

“三支一扶”计划涉及的部门多,管理环节、管理事务较繁杂,需要在制度建设、人员培养使用、预算执行等方面提升规范化水平。2024年2月,农业农村部和人社部共同发布《关于用好关心好支农“三支一扶”队伍更好服务乡村振兴的通知》,提出要关心好、培养好、统筹用好支农和帮扶乡村振兴岗位“三支一扶”人员。

未来要进一步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统筹协调,规范“三支一扶”计划的服务管理。

其一,加强部门统筹协调,促进人社部门与组织、教育、财政、水利、农业、卫生健康、林草、共青团等部门的政策协同。

其二,继续加强“三支一扶”计划与其他基层服务项目之间的统筹协调,在岗位征集、信息发布、组织考试等工作方面实行统筹安排,在生活补贴、服务期满出路等方面实现协同发展。

其三,规范项目管理。加强对“三支一扶”人员的管理,开展经常性在岗情况抽查,动态管理人员信息;规范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管理使用,实行据实结算。

其四,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减少人才流失。进一步加强服务管理制度建设,细化服务标准体系,提高服务规范化水平,积极为基层服务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婚恋、住房、就业服务、职业指导、心理咨询等公益性或普惠制服务,协助解决青年人才的后顾之忧。

(作者: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 奉莹)

编辑丨颜珺

0 阅读:5

中国劳动保障报

简介:中国劳动保障报社主办,人社部主管,提供人社新闻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