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局的一组数据将购房群体转向农民工,评论区炸了

无缘提笔书 2024-04-22 13:52:02

2020年以后,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无论GDP是怎样的高涨,落在群体手里边的钱,却是越发紧张了起来。

或也因如此,曾经很火爆的房地产市场遭遇了拦阻,比如贵阳的房价,除了某些很厉害的楼盘外,几乎回到了2016年的水平。

然后就有很多人对房地产的前景表示忧虑。

但也就这时,国家统计局的副局长盛来运站将了出来,他在某次发布会中表示: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前景依然乐观,因为当前的城镇化水平并未达到峰值,还有1.8-1.9亿的农民工在城里面还没有完全市民化。更重要的是,他们中的购房比例不足三分之一。这便也就意味说,随着生活水平以及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我们房地产的刚需都还是比较大的。

是的,你没有看错,当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已经没有购房能力时,他们就将购房群体转向了农民工。

在他们看来,农民工的月均收入已经达到4780元,已经超过机关事业单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工作人员的收入水平,所以农民工买房,实在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

可是他忘了,哪怕偏远的三线城市,房价也已达到均价5000的水平,这对许多需要养家且没公积金的农民工来说,实是不可承受之重。

然后你就看到,在视频的评论区,大家吵嚷了起来。

他们说:我们还有三分之二的农民工没开过劳斯莱斯,还有百分之百的农民工没私人飞机,这是不是就意味说,我们应该大力发展劳斯莱斯和私人飞机的市场?

他们还说:这得考虑多深啊,农民工的钱都时刻盯着?为啥要买房?农村盖个不好吗?为什么要制造那么多焦虑?

或在某些人认知里,大家都是平等的,没有经济乃至层级的差异,起码在购房需求方面是这样。

但他们有想过吗,买了房以后,曾被叫做农民伯伯、农民兄弟,现被叫做农民工的他们,真就能够融入城市了?

他们在城里边的生活怎么办?教育怎么办?医疗又该怎么办?

我们该做的,难道不是兼顾不同群体的实际需求,尽可能去帮助大家选择工作与生活相匹配的城市,鼓励企业到中西部地区设址投产,让大家不受背井离乡之苦吗?怎么就变成了“强行融合”和“强逼买房”?

当然,某种程度上来说,盛局长的数据分析旨在释放信心,除此外就再没其他的意思。但是情不自禁的,就想起了那个名叫许宪春大专家,他在灵活就业上边的原话是:

解决低收入人群的收入问题,可以让他们用自己的私家车去拉活,也可以出租自己的闲置房。

两相比较,是不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同样的何不食肉糜,同样的不考虑真实情况。

如此种种,若是任它长期泛滥下去的话,必会隔出两道不同的天空,一者阳光灿烂,一者愁云密布。

0 阅读:25

无缘提笔书

简介:注意,这有一个混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