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明君?两位皇帝告诉你:并非德好能画大饼,而是要对数字敏感

历史中的科学原理 2024-04-18 18:56:23

如何做一个好皇帝,如何能成为明君?中华老祖宗给出的标准答案就是:德行要好,能推行仁政,治理国家能够“降民以德不以强”,这便是所谓的“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齿有格”。这方面典型代表无可争议当属宋仁宗。

这是没当过皇帝的读书人的答案,如何做一个好皇帝?很多执政者还给出了另一个“上不了台面”的答案:“能画大饼”,即借助于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形成的强大想象思维,激发老百姓在逆境中求生存、谋发展的动力。说白了就是口才要好,会演戏,能激发老百姓寻求生存的无限希望。这方面成功的典型代表当推刘备,以“哭”得天下。

但是明君的前提真的就是德好、能画大饼吗?做到这两点老百姓就真心拥护,“民齿有格”了吗?显然不是,伟大领袖曾经说过:战士们要吃饭睡觉,要靠两条腿走路,有些同志不考虑这些实际情况,只是在地图上一画下令限期打显然是脱离实际的。

所以说,如何能成为明君?明面上的“德好、能画大饼”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能切合实际。如何能切合实际呢?对于我们这个有形有边界的世界,切合实际显然就是要对数字敏感。以下两位帝王就是对数字敏感的成功案例:

汉昭帝:仅凭时间和路途的量差,便识破上官桀栽赃陷害的阴谋

公元前81年,大将军霍光正在阅兵,途中,他将一名校尉调入自己的将军府。此举被政敌上官桀发现,上官桀立马跑到汉昭帝面前告状,并拿出燕王的奏章以示证据确凿。

在燕王的信中,燕王对霍光检阅部队的礼仪规格非常不满,并且霍光私调校尉一定是有阴谋。信的末尾,燕王还“义愤填膺”,决定离开封地,率兵进京保卫皇上。

霍光听说自己私调校尉的事被发现,并且上官桀还向汉昭帝参了一本,顿时战战兢兢、冷汗直冒,感觉自己要玩完了。没想到14岁的汉昭帝看完了上官桀的信之后将其扔到了一边,并安抚起了还在打寒颤的霍光,声称这是有人要陷害霍光。

上官桀十分诧异,此事他密谋了很久,各方面都安排得滴水不漏,按说不会有什么破绽。汉昭帝见其一脸疑云,无奈地指出了这里面存在数字上面的破绽:霍光检阅御林军是在长安附近,调用校尉是最近的事,前后不到10天。燕王远在北方,怎么会知道这事?

解读完毕,群臣都豁然开朗,纷纷对这位少主拜服得五体投地,也纷纷感叹这是位不可糊弄的英主。对数字敏感的汉昭帝自然明白这是谁干得好事,于是借助于上官准备桀鱼死网破地拼命一搏的“天赐良机”,果断出兵,将上官桀一伙一锅端。

只是非常可惜的是:这位无比英睿的少主却不长寿,仅活到了21岁便患病去世了,非常可惜。

乾隆:仅凭捐赠数字便揪出惊天贪腐大案

另一位对数字十分敏感且位列明君英主之列的就是乾隆。

对于乾隆,很多人的认知停留在游山玩水、到处留香的败家风流形象,客观来讲,清朝由盛到衰,乾隆的“玩心重”确实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晚年的乾隆日益怠政、好大喜功,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贪腐成风、浮夸成风的风气。

但乾隆是清朝历史上的明君和成功皇帝也是不争的事实:加强了多民族的融合,扩充了版图,继位初期革除弊政、为多位大臣平反,稳定了人心,总体上还是功大于过。并且,他对群臣的驾驭、对数字的敏感程度,是后来子孙都无法超越的巍峨高山。

乾隆46年,甘肃循化厅民众发生械斗,后转化为反清斗争。起义军首领苏四十三率军围攻兰州城。总督勒尔谨派兵镇压并信誓旦旦保证半月可平定。但是过了半月不但未能平息反被困。乾隆改派阿桂征讨,对勒尔谨进行抄家问责。在抄家过程中竟发现家奴家中藏有2万两白银,乾隆听闻心中起疑,下令阿桂对勒尔谨进行仔细查抄。

此时,时任甘肃布政使王廷赞怕受牵连,主动表示愿缴4万两以资兵饷;几乎同时,因办理捐监有功升任浙江巡抚的王檀望任上犯了事,自请罚银50万两捐办海塘工程。

如果换做一般皇帝,或者以德自居的皇帝,必然心存感激、情绪上脑,对两位主动捐赠、为国解难的官员感激涕零,进而树立为先进典型发至各省学习。

但是这等“先进事例”到了乾隆那儿就引起了更大怀疑:从乾隆39年到乾隆46年,仅短短7年,甘肃前后两人藩司,一个为捐办海塘工程缴银50万两,一个为资兵饷缴纳4万两。按照他们的俸禄,怎么可能有这么高的收入?为此,乾隆怀疑甘肃捐监存在贪腐行为,下令彻查,一起惊天贪腐巨案就此浮出水面。

所以说,对数字敏感的皇帝必定是明君,是英主,底下人无法糊弄。而盲目崇拜德行和画大饼行为的皇帝必然情绪上脑,仅凭所谓的歌功颂德而盲目行事,导致为下人利用自己却被蒙在鼓里。

宋仁宗虽然是行德之典范,但国家却越治越弱;刘备虽然善于以哭画大饼,结局仍旧改变不了蜀弱魏强的局面。虽然在“兴复汉室”的正统大饼下“国富民强”,但在一次次伐魏之后便暴露实力,为魏国先灭,最先退出历史舞台。

2 阅读:484
评论列表
  • 2024-04-19 19:57

    乾隆那个昏君你就别为他洗白了,他的那些功绩都是他和他的子孙后代加上去的,如果是个明君也不会死后被人刨坟开棺身首异处,至于刘备嘛,你就别说人家了,因为你连帮刘备提鞋的资格都没有

  • 2024-04-19 19:18

    昭帝才活了几年,乾隆花天酒地几十年,一死国力耗尽,都是什么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