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祖父杜审言与苏轼先祖苏味道

无心随墨 2024-05-23 09:20:23

在初唐文坛上,“文章四友”是较知名的一个诗人组合。其中的杜审言,是杜甫的祖父,为人狂傲,自信自己的文学才能独步当世。他曾放言:“吾之文章,合得屈宋作衙官;吾之书迹,合得王羲之北面。”意思是说,屈原、宋玉文章虽好,但比之自己也只配做自己的属官,而王羲之的书法和自己比也是远远不及。就这样的一个人,生活在同时代的人,他自然更不放在眼里。对于同样是“文章四友”的苏味道他就说过很气人的话。

苏味道,是宋朝大文豪苏轼的十一世老祖宗,也是少有文名,名重一时,而且相比于杜审言,算得上官运亨通。据《新唐书》记载,一次礼部考核官员,结束后,负责考评的杜审言对身边人说了一句惊人的话:“味道必死。”苏味道当时是天官侍郎,也参加了这次考核。别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听得满天雾水,问什么意思,杜审言傲娇地说:“彼见吾判,且羞死。”意思就是,苏味道看到我那文采斐然的判词,还不得羞愧死。不过我也能听得出来,杜审言的话里话外,表现的就是对苏味道的看不起——当然是文学上的。

苏味道并没有羞愧死,人家还要急着升官呢,这一点杜审言恐怕要羞愧死了。杜审言的官运,真的十分不畅。早年一直在地方做官,没有机会进京。他的诗歌代表作《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就写于这一时期。这首诗中的宦游愁思,不能不说,和他长期沉郁地方有关。就这样了,他还多次被贬,特别是“神龙革命”后,他因依附张易之被贬到遥远的越南一带。杜审言做的最大的官职,是他病逝钱不久才得到的修文馆直学士,死后又追赠为著作郎,才是五品。

再看人家苏味道,也是年少成名,二十一岁就进士及第。之后曾三次跟大将裴行俭出征突厥,也曾三次出任宰相。杜审言无论如何在这方面也比不了比不了人家。

杜审言虽然说过伤人的大话,但他也只是想要文学的自信而已,对于苏味道本人,他其实是并没有瞧不起。而且他与苏味道关系也并非不好,两人还是关系不错的好朋友。朋友随军出征突厥,杜审言对于朋友的出征是满心祝福的,还写有诗歌《赠苏味道》赠给友人。说到诗歌,杜审言的成就的确是高过苏味道的,这点苏味道自己是应该承认的。

两人在武则天时期,都曾依附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兄弟,因此在神龙革命后,一起被贬。不过结果却是不同。杜审言在越南两年,最终等来了赦旨,回到了京城。而苏味道,被贬为眉州刺史。春夏间,又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可是还没到任便去世了。

可以顺带提一下他们的诗人后人。杜审言去世四年后,“史圣”杜甫出生。杜审言自诩诗歌绝世,实际他没有做到,而他的这位未曾见过的孙子,替他实现了。苏味道的后代穿到宋代后,第十世孙,有名苏洵者。没错,这个苏洵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三苏的老爹,那苏味道十一世孙就是苏轼和苏辙。苏味道的后人,虽说诗歌水平不敢说超过杜甫,但其数量和质量,也足以让他自豪了。

3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