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们,重病患儿有了一个家→

中国侨网 2024-05-20 21:30:25

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有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饱受病痛的折磨,远离家乡,四处求医问诊,寻求过上正常生活的希望。 来自中国的“小家项目”关注到这群患儿,他们给患儿家庭提供短期住宿、社会支持和人文关怀。在这里,患儿不仅可以得到医疗救助,更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如今,这个项目已经跨越国界,将爱心播撒到世界各地。 图为爱心团队及医疗机构走进印尼。(仇序 供图) 在印尼,点亮希望之光 在印尼雅加达,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小家——印尼同心圆希望小家。 北京同心圆慈善基金会秘书长仇序告诉小侨,印尼小家在当地华侨黎载康先生(Mr. Hendrik Sasmito)和当地慈善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成立,从2023年开始筹建,11月开始试运营。目前,小家可以居住30多个家庭。 几天前,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党委书记李倩一行来到印尼小家,他们和小家负责人一同走进印尼国家肿瘤医院和心脏病医院,发现当地存在医疗资源紧张、床位短缺等问题。 图为爱心团队及医疗机构走进印尼。(仇序 供图) 小家距离印尼国家心脏病医院约300米,该医院院长说,孩子们居住在小家,有问题可以随时可以到医院处理,这样能够大大提高床位中转率,为更多孩子提供治愈的机会。 仇序说,未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将为印尼小家的重症儿童提供远程的医疗支持,并希望与印尼最大的国立医院RSCM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探索治疗复杂性重症儿童的合作模式。 图为爱心团队及医疗机构走进印尼。(仇序 供图) 在巴基斯坦,给病童生的希望 在巴基斯坦伊斯兰堡,中巴青年同心圆小家于2023年5月揭牌成立。这个小家在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及中巴青年小组的支持下,主要接收来自2022年巴基斯坦洪灾造成的洪水孤儿及克什米尔地区的战争孤儿,还有部分临时居住的重病儿童。 几个月前,巴基斯坦小家接待了一名特别的儿童,他叫法汉(Farhan),当地医生曾说他的“生存率”很低。通过复旦大学儿科医院的帮助,法汉通过补充营养及辅助性治疗已经完成了腿部截肢手术,现在恢复状况良好。 图为手术前的法汉。(马斌供图) 巴基斯坦中巴青年交流小组负责人马斌表示,由于法汉腰部以下神经已经完全坏死,即使安装了义肢,他也无法自主行动。因此,小家计划为他安装智能假肢,让他能够重新跑跳。然而,这项费用相当昂贵,医生希望有团队,帮助法汉实现他的梦想。 仇序介绍,中巴同心圆小家开家仪式那天,是中巴建交72周年纪念日,这不仅标志着中巴两国在医疗慈善领域的又一次合作,更是中巴友谊的体现。 图为手术前的法汉。(马斌供图) 向世界播撒爱心种子 印尼和巴基斯坦外,小家项目计划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展。 仇序介绍,小家项目是北京同心圆慈善基金会2017年开始与中国各大医疗机构共同发起的重病患儿关爱支持项目,目前同心圆已经在中国的17座城市开设了35个同心圆小家,其中上海复旦儿科与同心圆合作的上海小布家园项目是国内规模最大、项目运作最成熟也最具代表性的小家项目。 资料图:叙利亚房屋因强震受损严重 民众坐在“镂空”屋中喝咖啡 “现在大家讲商业出海,我们希望中国医疗也能够出海,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服务到最困难的儿童。”仇序说,同心圆正在计划在叙利亚、阿富汗开办小家,希望小家能给当地的孤儿与病童提供一个安身之所。 编辑:李明阳 责任编辑:马海燕

伊朗总统所乘直升机已被发现!“情况不太好”

侨商道|从手工作坊到跨国食品集团,他靠什么延续成功?

500米长卷《郑和下西洋》展出,耗时13年!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