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化替代要避免与产业数智化升级脱节

海澜智云上海数据 2024-04-08 18:11:47

据报道,国家近期出台新的指导意见,将逐步淘汰政府使用的个人电脑和服务器上的英特尔和AMD等美国微处理器,以推动本土技术的应用。新的指导意见要求政府部门在2027年之前完成向国内供应商的技术转型,同时国有企业也开始积极实施这一方案,部分国有企业已经开始向国产替代品转型,并提交季度报告监控其IT系统改造的进展。

实际上,去年12月26日,财政部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就针对政府机构发布了采购指导方针,要求政府机构在采购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和服务器时,必须将“安全可靠”的处理器和操作系统列为标准。此前,中国信息技术安全评估中心发布了首份“安全可靠”处理器和操作系统榜单,全部来自中国企业。

指导意见的实施是意料之中的。近年来,随着美国不断收紧对中国高科技产业和企业的极限制裁,限制向中国企业出口先进芯片、设备和工具软件,已将中国产业升级进程置于不可控的高风险之中,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国产化替代是必然结果。

打造新质生产力,核心技术必须自主可控

去年开始,有关部门多次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今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所谓新质生产力,就是要摆脱传统经济增长和发展模式,新的发展路径必须具备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等特征,符合国家提出的高质量发展战略要求。

新质生产力是继高质量发展、智能制造等战略理念的新形态,就是通过数字经济转型和工业转型升级等方式让中国未来的经济和产业发展在质量、能效和科技水平方面引领全球。但新质生产力的实现依赖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要实现以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先进计算技术与数智化机器设备、数智化劳动者等新要素的融合发展,但在西方国家不断加大对中国高科技产业和企业封锁制裁的背景下,这种依赖于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具的风险也在增加,关键核心技术的替代迫在眉睫。

这次国家出台指导意见,从政府和国企开始推动国产化系统替代也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如果关注中国IT产业发展,上一次国产化替代发生在2008年,当时这阿里巴巴因担忧数据安全问题而提出的“去IOE化”进程,在核心系统中国产的技术替换IBM服务器、Oracle数据库和EMC存储,由此诞生了飞天操作系统和飞天大数据平台,并最终成就了阿里云,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自主IT发展进程。

我认为国家在这个时候出台指导意见有两层含义。一是中国企业在个人计算机和服务器领域的技术体系储备和产业生态布局已趋完善,能很好地支撑企业的日常办公需求,至少在性能表现上与国外同类产品不会有较大差距。二是打造新质生产力不能寄希望于西方提供完备的技术和产品,不然将置产业升级于巨大风险之中。我相信,随着政府和国企加速国产化替代,企业必然会陆续跟进这一进程,而在软件层面的替代,企业事实上也早已开始。

打破“卖不出”和“嵌不进”的生态困境

近年国家积极支持信创产业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企业在IT技术领域的创新突破,从芯片到工业软件,很多以往认为不可能的领域都有斩获。

去年,笔者受邀参加龙芯生态大会,现场就看到了基于龙芯处理器的个人电脑和工业级PLC产品,个人电脑安装有常见的办公应用和游戏,操作起来十分流畅,性能体验与普通电脑并无差别;再就是华龙讯达基于龙芯处理器打造的新型高端自主PLC控制器“JIC PLC 8010”,据华龙讯达总经理龙小昂介绍,产品已经被应用于行业工业自动化场景,性能表现良好,能实现对国外同类产品的替换。

在工业软件领域,从研发管理到生产制造,国产工业软件一直与国外产品共同发展,厂商有自己的客户群体和产业生态。2015年随着工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国产工业互联网平台快速发展,很多源自制造企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厂商,依托于集团数字化转型服务经验,打造覆盖全业务流程的数字化软件工具和行业套件,在广泛的行业实践中不断迭代技术产品和方案,实现跨领域和跨行业的赋能。

事实证明,中国有着优秀的科技企业和高水平的技术研发人才,在技术上卡中国人脖子很难,真正能卡住中国人脖子的是产业和生态。就像林雪萍老师说的,就算你能研发生产出来,也会让你“卖不出”和“嵌不进”,因为他们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和完善的生态基础,通过降价和生态打压能让中国本土产品即使研发出来也很快夭折,让中国企业付出极高的成本。

此次指导意见的出台,为中国科技产业的发展开启一扇合作之门,帮助解决以往企业产品出来后出现“卖不出”和“嵌不进”的生态困境。但需要注意的是,结合以往国产化经验,很多企业的国产化只是将原来的国外产品进行国产化硬性替换,替换完后只是把国产基础设施搭起来了,能力上没有任何提升,这对国产产业生态的发展不断无益,还会形成资源浪费,让中国错失国产生态发展机会。因此,在国产化替代过程中必须避免出现这种情况,而是企业要真正地用起来,唯如此,才能实现产品技术的不断突破,产业生态的逐渐完善,行业应用的逐步拓宽。

国产化要避免与产业数智化升级脱节

当前企业数字化转型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是资金投入大,产出难以衡量或者效益低;二是企业转型更多集中在单点数字化或单一环节,产业链层面协同效应不足。因此,国产化战略要成功,最好能在国产化过程中聚焦于帮助企业解决这两个问题,并尽量避免国产化与产业数智化升级的脱节。

目前,国家出台新的指导意见主要是要求政府和国企采购基于国产技术打造的CPU、服务器、数据库和操作系统,这些是实现IT自主可控的核心基础;但从长远看,随着企业上云进程的推进,企业对IT基础技术的关注度会持续降低,对于既非国家重要行业企业,又对数据保密性要求不高的广大中小企业来说,云平台采用什么样的处理器或服务器将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他们关注的是性能是否满足要求,成本是否具备竞争优势,这是国产化发展的机会。未来国产化要持续深化发展,还得把握技术应用趋势,更多地引入分布式、云原生、AI等相关技术,这些可以实现数字化能力的全面提升,让企业看到成效,加速业务创新。

对于产业数智化转型升级,以往数字化转型是行业龙头企业主导,大企业有资金、有技术、有人才、有需求,他们冲在数字化转型的最前沿,即配合了国家战略发展需求,也极大地提升了在产业中的竞争力。这种情况也导致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能力差距越来越大,形成了如今产业链层面协同效应不足。如果说数字化转型的上半场是由行业龙头企业带动,那么下半场就是中小企业的主场,只有补齐了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能力,才能实现产业链数字化协同发展。

我们认为,国产化要紧紧把握住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机会,从场景和需求出发,为中小企业提供开箱即用的数字化赋能和狗蝉花的云智算资源,解决中小企业在上云用数赋智过程中缺动力(不仅仅上云、而是上链,可以产生直接业务收益)、缺专家(开箱即用式行业领域服务,避免遇到问题难以找到合适的业务和技术专家)、缺资金(针对性的云计算、智慧算力、数字化补贴,避免跑冒滴漏)等问题。

内容来源于新工业网,侵删。

0 阅读:8

海澜智云上海数据

简介:定期分享工业互联网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