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一首苦吟诗,道尽人生孤独,千帆过尽心无波澜是什么境界

桂临塞上聊历史 2024-05-21 22:23:10

读书,品诗,看电影

悟人生

我是威评书影史

01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在现实生活中,孤独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常态。

在生活或者工作中的压力和困境,使得很多人渐渐把自己包裹起来,不再愿意跟人分享,交流或者相处,要么“宅”,要么“社恐”。

这种常态并不意味着它是健康的或者应该被接受的。因为孤独虽然有时可以带来短暂的宁静和自我反思的机会,但长期的孤独却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心理和生理问题。它可能削弱自己的社交能力,影响自己的情绪状态,甚至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简单来说,就是负能量场爆棚,这对人来说是一种不好的状态。

所以,需要找到一种方式,既能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又能避免陷入孤独的困境。这需要自己主动去寻找与人交流的机会,去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比如说,可以尝试参加一些社交活动,或者加入一些兴趣小组,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分享和交流。同时,也需要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因为人际关系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的。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一些自我提升的方式来对抗孤独。比如,可以培养一些新的兴趣爱好,通过学习和实践来丰富自己的生活。更可以阅读一些好书,了解更多的知识和观点,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还可以进行一些身体锻炼,通过运动来释放压力,保持身心健康。

总之一句话,孤独并不是应该接受的生活常态。需要主动地去改变它,去寻找和创造更多的社交机会,去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走出孤独的阴影,享受到与他人共享生活的美好和乐趣。

唐代诗人柳宗元,在面对生活中的孤独,和工作上的不顺心(被贬谪)的时候,写了一首《渔翁》,这是对自我的一种审视和抚慰。

02

说起柳宗元,人们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首《江雪》。

这首“千万孤独”,把人生的那种悲苦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近乎死寂般的生命状态,只有在经历了人生的折磨和磨难,才能深刻理解和感悟到那一种意境。

可能心如死灰说的就是这种状态吧?

但其实,柳宗元的这一首《渔翁》,却把孤独用另一种清新飘逸的风格表现了出来。看似欢快充满生活之趣,但实质也是一种孤独的状态!据说北宋大文豪苏轼对这首诗有赞说其“奇趣”!

诗中的渔翁,看似与世无争,悠然自得,但在这份宁静与自在中,却透露出一种深深的孤独。他独自驾舟,垂钓江上,与天地为伴,与鱼鸟为友,这种孤独不是寂寞,而是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苏轼对这首诗的赞美,不仅在于其奇趣,更在于其深刻揭示了孤独的本质。孤独并不是一种负面的情感,而是一种独特的人生体验。在孤独中,可以更好地审视自己,理解世界,发现生活的美好。柳宗元的渔翁,正是通过孤独,找到了与天地合一的境界,体验到了生活的真谛。

柳宗元并不在乎鱼儿的得失,只在乎这份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在孤独中,他找到了生活的乐趣,也找到了与现实对话的方式。

从渔翁的孤独中,同样可以感受和和转化到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被各种琐事所困扰,忽略了内心的孤独。其实,正是这份孤独,让人有机会去审视自己,去反思生活,去寻找真正的自我。

因此,应该学会珍惜孤独,学会在孤独中寻找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03

柳宗元的人生可谓高开低走。

他出身河东柳氏,并且自幼聪慧,和唐朝的很多诗人一样,年少成名;

廿一岁进士及第;

廿六岁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被授予官职。

按照这样的步伐,人生光明一片!可是命运偏偏不让其如愿。

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而被贬永州,一腔抱负化为烟云,他只得寄情于山水,以化解自己内心的悲苦孤独。

渔翁晚上就在靠近西山的岩石上停宿,清晨起来,取溪水,烧竹子做饭。

太阳升起来了,雾也渐渐散了,四周悄然无人。渔翁摇着船橹,“欸乃”一声划动船只,驶入青山绿水之中。

渔翁回头看时,那天边的水流滚滚,刚才停宿岩上,几朵白云在互相追逐。

全诗没说“孤独”,给人一种空灵轻快,如画般的山水小诗,带着色彩和动感,境界奇妙动人。可是读后却让人回味,通篇品味到了“孤独”!

04

可是,这时候的“孤独”和初被贬谪到永州时候的那种“孤独”,却是两种心境。

初到永州,柳宗元可谓是失意,仕途暗淡,贫病交加,半年后,母亲更是贫病而死,妻儿老小更是生活艰难,并且朋友都远离和不联系他,使得他似乎是处在一个被遗忘的角落里。

就这样催生了传颂千古的名篇《江雪》。

而永州近十年的生活,在永州山水的陶冶中,虽然还是“孤独”,可是他的心境得到了解脱,内心被治愈了。

所以才有了《渔翁》中的那一份轻快飘逸的“孤独”。

简单来说,柳宗元从悲苦中走了出来。

05

柳宗元这首苦吟诗,道尽人生孤独,千帆过尽心无波澜是什么境界?

柳宗元的这首诗,如同一幅深邃的画卷,描绘出人生的孤独与淡然境界。他在这首诗中,以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将人生的种种境遇浓缩于字里行间,给人以无尽的思考。

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呢?这并非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而是一种历经世事沧桑后的从容与淡定。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个人或许会经历风雨,或许会遭遇挫折,但如果能够像柳宗元所描绘的那样,面对人生的种种波折,心中却波澜不惊,那么便已经达到了一种超脱的境界。

这种境界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磨练和积累。需要学会在困境中保持冷静,学会在挫折中寻找力量,学会在孤独中找寻自我。只有这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越走越从容。

同时,这种境界也体现了人生的智慧。当能够看淡人生的得失,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困,那么便能够真正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或者可以欣赏到清晨的露珠,感受到午后的阳光,领略到夜晚的星空,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确幸,是在达到这种境界后才能真正体会到的。

柳宗元的这首诗,不仅道尽了人生的孤独,更展示了一种超越孤独、达到从容淡定的境界。这是一种人生的智慧,也是应该要追求的人生目标。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不断追求这种境界,让生活更加美好、更加有意义吧。

06

也难怪苏轼会在赞叹此诗时候,说最后两句删去最好。

因为孤独,是放在心里的。

境界到了,那种孤独只是生活中的一种调剂而已。

-作者-

威评书影史,自评自说自开怀,更多诗评、书评、影评,给您不一样的感觉。

0 阅读:16

桂临塞上聊历史

简介:喜欢历史,聊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