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坚决反对“两个凡是”,43岁被越级提拔,57岁担任辽宁省委书记

茶阅史记 2024-04-19 15:54:05

2021年7月27日,原辽宁省委书记闻世震于北京逝世,享年81岁。 闻世震主政辽宁之时,正是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时期。

那段时间,他的办公室墙上一直挂着一幅字,上面写着“不到长城非好汉”,足见这位父母官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心。

土生土长的省委书记

闻世震出生于1940年1月,是土生土长的辽宁人。他自幼家境贫寒,长期在基层摸爬滚打,将大好的青春年华贡献给了大连油泵油嘴厂,从技术员一直干到厂长。

这种经历,练就了闻世震埋头苦干、扎实进取、任劳任怨的性格。大连油泵油嘴厂的老工人曾评论说,他是一个不说大话、注重实干的人。

粉碎“四人帮”之后,闻世震积极投入批判“四人帮”的斗争,并坚决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

由于他思想先进、工作务实,得到了组织的越级提拔,在1983年被任命为辽宁省机械工业厅副厅长。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闻世震长期在辽宁担任副省长、省长、省委书记等职务,是辽宁主政时间最长的省级干部之一。

他把人生最宝贵的时间全部奉献给了这片土地,奉献给了老工业基地建设事业,为促进辽宁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上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国企遭遇严重危机,辽宁曾有上百万职工下岗。

1997年,中央提出在三年内让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辽宁省是老牌工业基地,也是国企改革攻坚战的“主战场”。刚当上省委书记的闻世震自然深感责任重大。

那段时间,他形容自己“当了省长觉睡不着、当了书记睡不着觉”。

在国有企业改革攻坚形势最为严峻的时期,闻世震对自己的要求很严格,主张重要文件不过夜。他一般晚上12点到才能睡觉,早晨6点半就醒了,有时在中午饭时也是边吃边研究工作。

多年来,闻世震极少过节假日,私下里被身边工作人员称为“工作狂”。特别是在他出国访问时,每天睁开眼睛就是项目、谈判,谈判、项目,其工作量之大、效率之高,令工作人员都难以适应。

1997年5月,闻世震做了一个喉部息肉切除手术,还没等到痊愈,就飞赴加拿大洽谈合作事宜。这种敬业精神,令加拿大合作伙伴都感到敬佩不已。

主政辽宁地区多年

闻世震生于辽宁,长于辽宁,后来又做了辽宁的“父母官”,对家乡的百姓有着十分深刻的感情。

多年来,辽宁无论是抗洪抢险、抗旱救灾,还是三年国企“攻坚战”,人们都能在基层看到闻世震那高大魁梧的身影。

有一次,闻世震在农村考察时发现有些穷苦孩子因经济困难而上不起大学,心里一阵酸痛。他回到省里后,立刻发起了“寒窗基金”,并几次带头捐款助学。

改革开放以来,辽宁取得了巨大成绩,同时也积累了无法忽视的矛盾。

闻世震是大时代变革的亲历者和推动者,不得不应付一个接一个的矛盾和问题:社会转型、企业转轨、工人下岗、官员腐败……

他亲眼目睹了许多同事被双规、被判刑,甚至被送上断头台,内心十分痛苦:“看到他们一个个走入歧途,很难过。”

在这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慕绥新、马向东腐败大案(又称“慕马案”)。

面对这起震惊全国的腐败案,闻世震痛心疾首,又怒不可遏,在反腐败斗争中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保证了这场斗争的全面胜利。

他从政多年,素来最痛恨干部腐败、赌博:“我有时很不理解,你们工作都忙不过来,怎么能去赌博。”

慕绥新和马向东分别被法院判处死缓和死刑后,闻世震发表讲话说,主政一方,位高权重,一定是非分明,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顶住各种各样的歪风邪气。

2005年,闻世震离开辽宁。此时的辽宁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他说:“我一生最美好的时光都献给了辽宁,相信继任者会比我做得更好。”

作为辽宁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历史见证者,他的名字将永远为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所铭记。

3 阅读:1257

茶阅史记

简介:杂乱无章,章绝句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