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实盘周记20240420-被投出10%反对票,这些提案中有雷吗?

规途致远 2024-04-20 21:47:33

本周无交易

目前持仓

下表除“当前股价”和百分比之外,其他科目单位为人民币亿元。

上期数据

注:①采用席勒市盈率估值的企业,不算三年后估值;

②对指数基金采用历史市净率计算买点卖点,不估值;

③持股比例=持股市值/账户总值。在无交易状态下,该比例可能因每只个股股价波动幅度不同,而发生小幅变化;

④仓位加总可能为99%或101%,原因是持股比例为四舍五入数据,例如10%代表实际仓位在9.50%~10.49%之间。

收益率

本周沪深300指数上涨1.89%

我的实盘净值上涨0.77%

2024年内沪深300指数+3.22%

我的实盘净值+3.81%

注①:我的实盘年度收益率,按基金净值法收益率和资金加权收益率孰低取值,均不含新股、新债收益。

注②:沪深300指数收益未包含成分股现金分红,年化收益率数据略有低估。

重要事项

1、证J会密集发文

最近关于资本市场的发文频率很高,先是几天前不小心把微盘股吓尿了,然后又紧急出来澄清。接着又是昨天一下子发了几个文件,再配合上对券商一哥的处罚,行动力令人惊叹。

我简单翻了一下这几个文件,跟咱们相关的可能就是《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中的第三条和第五条了。

第三条是,“支持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

之前,港股市场已经推出了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机制,但人民币柜台是给离岸人民币用的(简单理解,离岸人民币就是国际贸易等渠道流通到海外的人民币)。而咱们手里的人民币,则属于在岸人民币,无法购买港股市场人民币柜台股票。

未来,如果第三条落实下来,我们就可以通过港股通渠道,使用人民币购买已经开通人民币柜台的港股了。从大局观看,能够助力人民币国际化;对咱们普通投资者来说,能够规避汇率波动造成的“损失或收益”。

腾讯在港股-港币柜台的代码是00700,在港股-人民币柜台的代码是80700。就拿小企鹅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吧。

假如我一年前在港币柜台买了小企鹅的股票,当时价格是200港币/股,汇率是1港币:1人民币。如今,股价涨到了400港币/股,那我的收益率是不是达到了惊人的100%呢?

先别高兴太早,还要考虑汇率。

如果汇率没变,那么收益率确实是100%。但如果汇率变成了1港币=0.5人民币,那收益率就是0,如果汇率是1港币=2人民币,那收益率就是400%;

而假如我一年前是在人民币柜台买的,买入卖出都是用人民币结算,那么就不用管汇率的变化了。

当然这个例子不是很恰当,一方面汇率很少如此剧烈地变化,另一方面考虑到资本永不眠的特性,同一家公司在两个柜台间的交易价格,如果存在因为汇率造成的套利空间,那么这个套利空间,一定会在千万分之一秒内,被操控量化交易的众多AI,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的速度抹平,不会给咱们普通投资者留下喝汤的机会。所以,咱们也不用纠结选哪个柜台,如果有研究汇率波动的本事,不如直接去炒外汇;如果没有,不如把功夫放在挑选优秀企业上。

而第五条则是“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

毕竟现在以及未来,跟小美的关系都无法回到从前了,所以与其受尽欺辱赴美上市,不如赴港上市,肥水不流外人田。港股虽然目前在流动性上跟美股的差距还蛮大的,但随着未来人民币国际化速度加快,未来的发展也是值得期待的。

美中不足的一点是,之前提到的降低港股通费率和分红扣税的事情,没有在这份文件里得到落实,还是有些遗憾。

2、爱美客召开股东大会

周三,爱美客召开股东大会。

由于地点较为偏远,所以我没有去现场,不过还是在网上关注了一下。除了朋友们分享的现场信息之外,我还关注到,在各议案的投票结果上,现场中小股东对《募集资金管理制度》的反对票明显比其他议案要多不少。担心议案中或许潜藏着一些问题,所以决定和之前的版本对比着再看一遍。

这种费眼睛的苦力活,当然是交给AI了。这里顺便分享两个好用的对比工具,Kimi和Calliper千分尺,前者粗放,后者对比得更精细,毕竟是专门用于文档对比的工具。

从对比结果来看,两份文件一共有12处变化。

除了第三十条,增加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归还银行贷款的金额,每十二个月内累计不得超过超募资金总额的30%”,属于具体内容的深化;其余11处变化都是删除了“独立董事”,新版《募集资金管理制度》中,也没有再出现“独立董事”这四个字。

也就是说,对已募集资金的后续管理,无需再获得独立董事的同意了?不知道我这么理解是否准确。

虽然网上经常有人调侃说“A股的独立董事,既不独立又不懂事”,再加上证监会披露的造假案例中,几乎没有独立董事在事发前就站出来主动揭发的,但爱美客的新版《募集资金管理制度》直接把独立董事排除在外了,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

公司上市之初募集了约35.72亿,扣除约1.37亿发行费用后剩余净募集资金约34.35亿。截至2024年3月20日,已经在各类项目上累计投入了约11.09亿,剩余23.26亿。从2023年报P30~32披露的募集资金去向来看,其中10.5亿买了结构性存款,其余的钱在专用账户中存了活期,继续用于投入未完成的项目。2024年3月20日,中信证券发布了《关于爱美客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专项核查报告》,我也在中通过计算年化收益率的方式,对包括上述结构性存款和《报告》中提到的活期存款在内的类现金资产进行了二次确认,目前来看是没有问题的。

至于剩下的募集资金后面怎么使用,只能是边走边看了。

3、美的集团召开股东大会

按照同样的方法,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一下与“持股计划”相关的三个提案。

   

提案的内容简单概括就是,美的拿出12.8562亿元,给“核心管理和核心技术人员合计604人”发奖。

从规模来看,约13亿当然不少,但和2023年归母净利相比,只占3.81%。相当于你的员工去年努力工作帮你净赚了100万,你拿不到4万块钱奖励一下做出贡献的优秀员工,我觉得这个奖励标准不高;

从解锁难度来看,除了需要2024、2025、2026、2027年分别实现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不低于18%、18%、17%和16.5%之外(不包括当年资本运作的影响),还有公司层面和个人业绩的考核,虽然ROE看起来不高,但这可是制造业。而且参考之前的业绩考核情况,也不是每个人都能100%解锁的,存在一些难度;

从激励效果来看,这些股票虽然是公司“免费”发的,但从被激励对象的角度看,相当于公司拿出约13亿,按照63.94元/股的价格买来发给大家,但未来到手多少钱,还是取决于市场价格。如果到时候他们没有把公司经营好,股价低于63.94元/股,相当于本来到手的约13亿年终奖,放了几年之后还缩水了,甚至如果完不成目标,还会失去这笔奖金。这种下不保底上不封顶的模式,激励效果想必是不错的。

在我看来,这种激励模式没什么问题。

未来有机会领奖的有604人,但‘公司总裁及副总裁12人、其他高管2人、监事1人’,这一共15人,在总人数上占比不到2.5%,却分走了76.38%的份额,完全符合二八定律甚至有过之而不及,从贡献大小来说这么分没问题,只是‘不患贫而患不均’,可能不符合部分人的人性。这可能也是相关提案纷纷获得约10%反对票的原因吧。

两家公司的提案简单分析完了,我们再多聊几句。

其实这些提案,按理说应该第一时间阅读一下,然后参加网络投票。但现实情况是,这么多提案都是和年报一起发,加上各家公司的年报按照规定也必须集中在这个时间段内,扎堆不可避免。作为个人投资者,时间精力有限,只能去粗取精,有时间看完年报就不错了,把提案一份一份全看了,甚至对比之前的看,不现实。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等股东大会开完,看看投票结果,哪个议案中小股东投反对票的比例高,说明议案内容有可能对中小股东不太公平,这时候再挑着看,如果真有大问题,先在网上吆喝一声再跑也不晚。

至于说和上市公司硬刚?这是愤青干的事,我这个拖家带口的中年人就算了,毕竟目前的环境,被跨省的概率还是要高于硬刚成功的概率,咱们来股市是来赚钱的,遇到烂公司绕开就行了,遇到好公司变烂了,赶紧抛掉就行,硬刚烂公司那是证J会的职责,不在咱们能力范围内。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选择完美无瑕的公司,估计全宇宙也找不到几家吧,就更不用说其他形形色色的投资品了。对于财务造假、劣迹斑斑的烂公司,我们当然应该远离;但对于略有瑕疵的好公司,如果有更好的选择当然也可以舍弃,如果实在舍不得,在估值的时候打个折,在仓位占比上画条线,也不是不可以投。

正如《城中之城》中戴行说的“九正一邪”,我觉得蛮好。

这剧太好看了,今天就聊这些,我去看看第20集更新了没有。

祝大家周末愉快。

强烈声明

本文仅作为我的投资记录,文中提到的任何操作或看法,均可能充满我的偏见和错误。文中提到的任何个股或基金,都有可能价值归零。

请坚持独立思考,万万不可依赖我的判断或行为作出买卖决策。你的钱只能由你自己负责,切记切记。

0 阅读:6

规途致远

简介:更睿智,更富有,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