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一九四四》大结局,被“神化”的钱崇礼,用杜撰战胜史实

花煜寒 2024-05-21 11:09:52

很多人在观看完《哈尔滨一九四四》后,对关雪这样一个转型式的角色赞不绝口,更多人则是对剧情上的逻辑漏洞极度不满。

面对这样一种极好与极坏式的两极式口碑,或许很多人都未曾察觉到《哈尔滨一九四四》居然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爽剧”。

是的,你没有没看错也没有听错,这就是一部虽有依附于历史进行改编,可在很多大小结局方面,给出了完全违背历史的极爽式结局。

也许你会误解,也许你会不以为然,因为真实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与大结局中描述的并无多少出入。

虽然强硬分子关雪能够一直被改造不太现实,虽然宋卓文敢公然带着大鱼大肉探望关雪有些情理不合。

但至少我们最终是胜利者,我们成为了这个国家的主人,街头上到处都是红旗飘扬,人们欢欣鼓舞的心情,都是无法辩驳的真实结局。

可在这样一种如此跳跃式的大结局中,却唯独少了两个极为重要却又从不显山露水的男人。

一个是笔者刚刚解读过的金庆元,另一个便是谁都能牺牲只有他牺牲不了的钱崇礼。

如果说金庆元后事如何不愿详说,是因为身份上的特殊与尴尬,那么钱崇礼这样一个英雄式的人物,为何没有一种光明正大的结局呢?

即便是钱崇礼在之后的战斗中牺牲了,但能为田小江写证明信的宋卓文,能拿着猪肉炖粉条去探望关雪的宋卓文,就没有时间去钱崇礼的墓碑前上柱香吗?

即便是没有立碑的哥哥宋卓武,也通过关雪的询问,重新出现在了宋卓文的脑海与回忆之中。

可为何作为曾经的上司、曾经的战友、曾经一起赴生死的兄弟,竟然缺席了大结局,甚至对这个人连一个字都未曾提及呢?

难道是钱崇礼最终活了下来?

只因为与他共事过的多少人都牺牲了,只有他在宋卓文的主角光环庇护下走到了最后。

而面对所有在第一线战斗牺牲的同志,作为一个始终战斗在第二线、第三线做着各种接头与任务布置的钱崇礼,无法正视那些已经牺牲的战友。

所以他才选择了告老还乡、隐居山林,在最终胜利之后,他也没有了在大结局中出现的欲望与想法,他难道是在愧疚与遗憾吗?

毕竟像钱崇礼这样一人物,无论是在人员组织能力,还是协助与保护宋卓文的方面,都表现出了近乎于“神”一样的能力。

相比起坚持到最后的宋卓文,之前那些与钱崇礼合作的战友,实际上才是真正的历史或史实。

无论是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还是民间口口相传的轶事,整部《哈尔滨一九四四》只有“满州罗宾汉”这样一个角色,是有可能存在于那样一种环境中的。

毕竟早在1940年前后,作为钱崇礼和宋卓文背后的组织,因为各种困难与问题,不仅遭遇到了大量武装队伍的瓦解,更有许多人投向了敌人的怀抱。

面对如此艰难的境遇,只剩下不到1000人的主力部队,无奈之下只得选择了跨境进入远东地区,以保存仅有的战斗力与火种。

直到1945年,因为轴心国的分崩离析,这支本该与钱崇礼和宋卓文一同战斗的队伍,才重新回到了这片黑土地。

看到这里的你,或许已经明白或想到了些什么吧。

或许《哈尔滨一九四四》中的宋卓武是真实的,但像钱崇礼这样,不仅能全力支持宋卓文,还能不断调集到如此多人手的人物,几乎是完全不可能存在的。

因为即便有钱崇礼和宋卓文这样的人物存在,也早已经不会有山上大部队作为后盾的可能性。

而钱崇礼在剧中表现出的各种能力,像是情报取得、人员调配等等能力,几乎只能用“神化”来形容他了。

虽然我明白无论是钱崇礼还是宋卓文,都不过是在最终胜利的基础上,凭空杜撰出来的人物。

甚至是那个历史上最黑暗的“给水部”,都为了让画面看起来更好看,表现的过于“美好”了。

虽然最终大多数可恨之人都被主角、配角或不知名人士给解决了,虽然这样的一个故事无论怎么看都像是一部“爽剧”。

可在表现敌人凶残本性的同时,能否将先辈们斗争时困难与牺牲表现的更加真实呢?

毕竟真实的历史远没有如此轻松,真实的历史更加残忍与血淋淋,或许我们并不需要一个“神化”的钱崇礼,而是更多经受不住酷刑的贺国修。

关于《哈尔滨一九四四》的解读暂时先写到这里,更多精彩解读且听下回分解。

若觉得文章不错,还请点赞、分享与关注哦,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27

花煜寒

简介:一起品百味人生,百味情感 剧评 影评 书评 动漫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