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五年,四川一支“收尸队”的真实遭遇,百姓太苦了

幻女姬 2022-09-28 17:08:32

民国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绝大多数人对于那个时代的印象,可能都来自于电视剧,十里洋场,富家公子姨太太……其实,真实的民国,电视剧里没演。

成都巷战后的场景

01

民国五年(1917年)四月,成都城遭了大难,军阀混战史上著名的“川滇黔战争”开始了。一开始的战斗,发生在滇军罗佩金部和川军刘存厚部之间,双方在成都大炮对轰,然后又展开了巷战,打得十分惨烈。

具体的来龙去脉,这篇文章就不细说了。总之,军阀之间争权夺利,没有对错之分,只有胜负存亡。我们下面要说的,是双方激烈交战之后,成都一支“收尸队”的真实遭遇。

成都城内宁夏街的西边,清代的时候有两座小庙,一个叫“欢喜寺”,一个叫“西来寺”。到了民国初年的时候,它们都已经开始破败了。不过,那时候西来寺还有个救济团,在城中富商士绅的资助下,做一些公益事业。

1917年5月1日,滇军和川军已经停战几天了。西来寺救济团一个名叫朱伯升的人,打听到确切消息,滇军已经全部离开城内,驻扎在了东门外的河对岸。朱伯升赶紧找来了其他人,商量着组建“收尸队”,掩埋城外的尸体。

五六个人简单商量了一下,认为此事不能耽误,当天早上10点就出发了。为了防止城外滇军随意开枪,队员何耀云找来一面红十字会的大旗,双手举着走在最前面。(红十字会在清末传入中国,民国初年已经广泛传播,红十字会的旗帜还是有些作用的。)

02

几个人从南门出城,绕着城墙来到了东门外。一路上都是难民,城内打仗的时候他们往城外跑,现在军阀的队伍又拉到了城外,他们只能扶老携幼往城内跑。其实,对于民国时期的老百姓来说,这样拖家带口跑来跑去,算是最常见的事情了。

收尸队来到东门大桥,就已经进入了滇军的“地盘”,他们只能小心翼翼地前进。路边有一个小茶摊,几个人走累了,于是坐下来休息一下。旁边的难民一看是红十字会的旗帜,纷纷走过来诉苦。

有一名老人讲述,成都城内某老妇人去世,当时滇军和川军正在混战。这么混乱本该躲在家中,但死者的两个儿子决定出城送葬。看到外面暂时停火,两个儿子和部分亲戚抬着棺材出了城。

他们由北门出城,一路来到了新东门外。按理说,老百姓出城送殡,军阀部队也暂时停战了,应该不会有什么差错吧?没想到,刚走到新东门外,滇军几个士兵忽然出来,听说是两个孝子冒险送殡,他们不乐意了。

滇军直接把死者的两个儿子拉入城内,很快人们就看到,这两人被带到了新东门的城墙上,直接被扔了下来。两名孝子当场被摔死,城墙上的士兵大喊:“你们也去阴曹地府吧,正好能伺候老母亲了。”

两军打仗,和老百姓有什么关系,这不是禽兽行为吗?那个时候很多军阀部队,军纪极差,肆意为非作歹,比土匪还可恨。

03

有句老话说:“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土匪对待老百姓已经够残忍了,但他们绝大多数还是留有余地的,让老百姓稍作喘息,下次再来抢劫。但是,很多军阀部队不一样,他们抢劫杀人,就像“篦子”梳头一样,什么也不留下。

滇军从城墙上把人扔下来,纯粹是为了取乐。救济团成员听到这样的讲述,一时竟无言以对,难以相信。旁边又有一位难民,讲述了更不可思议的场景。

城内打仗,城外难民很多,不少人成了乞丐,游荡在城墙之外。城墙上的滇军看到乞丐,从不开枪,因为留着他们还有用。只要滇军抓到了人,就从城墙上扔下来,之后大声告诉乞丐,可以动手了。

一群乞丐得了命令,蜂拥而上,若被扔下来的人还没死,他们就手持石块将其脑袋砸碎。之后,乞丐将死者身上的衣服扒掉,直接抢走了。这一过程,城墙上的士兵尽收眼底,他们似乎很喜欢看这样的场景。

逃难的老百姓,满肚子怨言,一个刚说完,另一个又开始哭诉了。每个人都声泪俱下,收尸队粗略问了一下,被抛入水中的尸体最少有300多具,城外还有大坑小坑几十个,都是老百姓趁夜埋葬的死者。

出城掩埋死者,一旦被城墙上的士兵看到,就会遭到枪击。后来,士兵鸣枪大喊:“不准掩埋尸体,就让野狗来吃!”就算那些已经被掩埋的尸体,也只是埋在浅坑之中,早已经被野狗拖了出来……

04

到了下午两点多,难民还在讲述,收尸队一看时间不早,当即决定去掩埋尸体,以免引起瘟疫。他们拿出一点钱,雇了十多名男子,拿着锄头一起去帮忙。新东门外,远远就能闻到恶臭扑鼻,大家只好用药棉堵住鼻子,高举红十字大旗朝“乱葬岗”走去。

河对面就是滇军士兵,他们手中拿着枪,面无表情地注视着收尸队。大家心里都很害怕,担心会遭到枪击,但滇军一直没有动静,似乎同意了掩埋尸体。

眼前的场景,很明显震撼了大家:大大小小几十个浅坑,已经全部被野狗挖开,残肢断臂,遍地都是。残肢都已经发黑,遍布啃咬的痕迹,收尸队就算鼻子里塞了药棉,也能闻到难忍的臭味。

来不及多想,大家立刻挖了一个大坑,把遍地的残骸收拾到大坑里,挖土掩埋。为了避免再被野狗挖出来,这一次大坑挖得很深。城内的老百姓听说此事,纷纷爬上城墙看热闹,越聚越多。

成都巷战后看热闹的民众

当时,一名收尸队成员回忆说:”城上多人聚观,余等惧滇军疑忌开炮,当喝其退,集者益众,真可厌也。”

这一幕,可能很多人无法想象:收尸队正在掩埋尸体,不远处滇军持枪注视,随时可能开枪开炮。收尸队让大家不要围观,小心激怒滇军,但没有人理会,越来越多的人挤上城墙看热闹……

我们无法猜测围观老百姓的想法,是因为好奇吗?他们真的不怕死吗?不处于那个时代,不是朝不保夕的老百姓,是不会理解的。如果你仔细看一些清末和民国的老照片,就会发现那时百姓眼中都是茫然,脸上都是麻木。

05

掩埋尸体的过程中,发生一件让大家都很惊讶的事情。原来,正当大家忙着捡拾残骸时,忽然从旁边的草丛中钻出一个男人,他衣衫褴褛,脸上很脏,手中还握着一把锄头。大家赶紧问他,在这里干什么呢?

此人回答说,自己名叫张鹏武,家住东门珠市街,是个干苦力的。几天前听说这里尸骸遍地,他就偷偷拎着锄头出来,平时躲在附近庄稼地里,趁着城墙上士兵不注意,偷偷出来掩埋尸体。

在此之前,还有两人和他在一起,但那两人都被抓走了。张鹏武还说,自己掩埋尸体的时候,发现三个人受伤没死,就偷偷把他们带出去救治,最终救活了一个。大家听到这里,纷纷低头不语,感到非常羞愧。于是,收尸队当时就给张鹏武开了一张条子,让他以后到救济团去领取伙食。

第二天,大家继续寻找城外的尸骸,集中掩埋。有人提供消息,说河岸边有一处地方,还有十多具棺材没有掩埋。大家立刻前去寻找,一路走到河边一处荒地,果然看到横七竖八摆放着不少棺材。当时,旁边已经有了几十个新坟,不过棺木大多都被野狗挖开,尸体不知所踪。

大家正准备掩埋这些棺材,来了一个妇女一个小孩。大家这才得知,他们本来雇了工人来安葬家中死者,但听说军阀部队要拉人当兵,雇来的工人都跑了。女子无奈,只能带着孩子躲藏在此处,掩埋棺材。

不知这名女子有多少亲人死于战乱,也不知她在这里躲了多久,更不知道她未来何去何从。但很明显,像她这样的老百姓,还有很多很多。

06

也许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四川属于“大后方”,老百姓不至于太苦。

实际上,民国的惨状,完全超出很多人的想象。举个简单的例子,清末四川百姓需要供养新军加绿营旧军约两万多人。到了1935年,四川境内各路军阀手下,已经有了340个步兵团,约84万人之多!

从1911年到1933年,四川军阀混战的次数达到了470多次,年年都在打仗,到处都在打仗。四川老百姓呢,要交税要交粮,还要被拉壮丁当兵。有些军阀为了筹措军饷,竟然把税收到了民国一百年以后。就算你是个地主,也会被压榨得吃不上饭。

这样还不够,军阀部队还要纵兵劫掠,还要滥杀无辜。当时,一个难民告诉收尸队,他亲眼目睹了不可思议的场景:城内一名警察正在巡逻,滇军士兵忽然抓住他,拉到了城楼上。这名警察指着自己的制服大喊,说自己是警察,不是普通老百姓。但是,士兵不管这些,直接把他丢下了城墙。

想象一下,一个普通老百姓,该怎么在民国活下去?

0 阅读:17

幻女姬

简介:分享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