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域营销“群魔乱舞”,有待“降妖除魔”

冯海宁 2024-04-01 19:01:41

随着电商渠道的多样化,新的线上消费场景——私域,成为品牌与消费者互动的新宠,带来了新的商业机遇。然而,记者采访发现,私域消费不乏乱象,比如虚假宣传、专业资质无人查验、产品质量无监管、用户信息安全无保障等。有地方市场监管部门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以来私域电商消费维权成为投诉量增长的新领域。

截至2023年6月,直播电商用户规模达到5.3亿人,占网络购物用户规模的比例达到59.5%,直播电商已成为网络购物用户购买商品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直播电商领域的“坑”不少,比如某些直播间里并非真卖货、卖真货,而是变成了一个引流窗口,将消费者引导至粉丝群中进行营销,而这种私域营销给消费者带来诸多风险,需要高度重视。

这种直播间似乎有一个共同特点是,主播们打扮精致,只展示高端商品,不开口说话,也没有商品链接,而是在评论区刷屏诱导消费者“点主播头像,点关注,进粉丝群”。当消费者进入私域后,有的收了钱不发货,有的非法推荐股票,至于专业资质、产品质量等则无从谈起。可以说,私域营销“群魔乱舞”、乱象频出,成为新的投诉增长点不奇怪。

部分商家之所以将消费者从直播间引流至私域进行营销,不外乎三个原因:其一,为了逃避市场监管。由于市场监管人员无法进入私域消费场景,就不能对商家违法侵权行为进行监管;其二,为了躲避直播平台管理和抽成。由于实际交易行为发生在私域,平台发挥引流作用后被架空。其三,为了方便侵害消费者权益。因为私域交易完全由商家主宰。

消费者一旦参与这种私域交易,轻则可能买到假冒伪劣商品,与直播间展示的高端品牌完全不同,重则可能上当受骗,下单之后财物两失,想要维权困难重重,因为商家会消失不见,直播平台则推卸责任,理由是实际交易发生在私域而不是直播平台上。如消费者辛女士被引导至粉丝群下单后,没有收到货,连快递单号都无处查询,也不知找谁投诉。

显而易见,消费者在平台或者公域消费,相对来说有安全保障,而在私域消费则面临不确定性风险。所以,要想避免被侵权,消费者必须擦亮眼睛远离私域消费。不管主播和商家在直播间如何表演、引流,只要脱离平台进行交易,消费者都应该高度警惕。因为私域犹如阳光照不到的角落,缺少平台、监管者、舆论等监督,很容易发生违法侵权行为。

从平台角度来说,应穷尽一切技术和制度手段禁止直播间引流到私域交易。这既是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也能避免平台收入和形象损失。有公域直播平台负责人对此表示“既深恶痛绝又无可奈何”。如果真的深恶痛绝,并非无可奈何,比如应禁止这种引流、鼓励消费者举报、加大巡查力度、研发技术监测手段,并对违规主播和账户注册人从重处罚。

鉴于私域营销脱离监管,存在极大消费风险,而且暗藏非法推荐股票等行为,应明确禁止这种直播间引流方式和私域交易。既要强化直播平台主体责任、保障消费安全,也要对其中的涉诈涉黄涉赌以及非法荐股等行为依法严肃查处。虽然相关商家通过这种私域营销逃避平台和市场监管,但“跑了和尚跑不了庙”,应根据实名注册的账户信息顺藤摸瓜。

只要消费者、直播平台、监管者联手“降妖除魔”,完全可以对私域营销“群魔乱舞”现象给予有效打击。坦率说,私域可作为沟通渠道,不宜作为交易渠道。

0 阅读:2

冯海宁

简介:为正义“说话”,为公平“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