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消失的蒙古国:从草原到贫民窟,逐渐沙漠化的后果有多严重?

宇宙天文馆 2024-05-17 16:09:27

2023年上半年,中央气象台多次发布沙尘暴预警。

其中3月22日,来自于蒙古南部戈壁沙漠的沙尘暴迅速席卷了我国内蒙古、北京、天津、河北等地,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出行。

5月20日,蒙古国特大沙尘暴导致120人失踪,16人永远迷失在这场沙尘暴里。

蒙古国76%的土地已经荒漠化,大自然正在一步步蚕食蒙古的土地,一场又一场的沙尘暴、干燥引起的火灾不仅影响着蒙古本地,我国与其邻近的地区也不堪其扰。

为何蒙古的土地荒漠化程度如此严重?

沙尘漫天的蒙古国

蒙古国是一个标准的内陆国家,位于中国和俄罗斯之间,远离海洋。提起来蒙古,可能大部分朋友想起来的就是漫无边际的大草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调查过,蒙古草原是世界上最完整的天然草原,面积达到了35万平方公里,归属于蒙古国的东部草原面积在24万平方公里,生态丰富、地形多样,被列为世界之最。

然而2010年调查发现,蒙古国东部草原已经有77%的土地出现严重退化,各种环境问题随之而来;到了2022年,蒙古国近七成土地荒漠化严重,裸露地表的沙尘随风扩散。

实际上,我国大部分的沙尘暴都来源于蒙古国,专家表示,近十年来蒙古国发生沙尘暴的次数与上世纪六十年代相比增长了4倍。

对此,蒙古国的环境部长不得不站出来承认,蒙古国的沙尘暴天气确实已经波及到了中日韩三国。为何蒙古国这么多沙尘暴天气?土地荒漠化如此严重?

总的来说是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是根本原因。

蒙古国是一个位于内亚草原上的中高纬度国家,深居内陆,地势较高,来自太平洋的水汽受到大兴安岭的阻挡,北冰洋的水汽难以翻越杭爱山,这就导致蒙古国南部地区地区干旱少雨。

蒙古国本身的降雨量又少的可怜,据统计,蒙古国的年平均降雨量仅有25毫米,其中90%的雨水又经过蒸发返回到大气中,剩下10%中的60%左右的降水会变成地表径流流出。

蒙古国地势高,导致河流有95%的水会流出这个国家。

这就造成了南部地区的地表基本都是裸露状态,土壤和岩石暴露在地表,形成了戈壁滩。

巨大的温差使岩石变得脆弱,风像切割机一样对岩石进行打磨,细碎的砂石就变成了沙尘暴的来源。

环境因素是蒙古国土地荒漠化的一个原因,但是土地荒漠化是环境和人为因素多重作用下造成的,蒙古国的土地荒漠化也是如此。

毕竟仅凭一个气候因素就使蒙古国将近76%的土地荒漠化,显然是不太可能的。

放牧加挖矿,草原变荒漠

畜牧和矿产是蒙古国的两大支柱产业,过度放牧和大规模的开采是加剧蒙古国土地荒漠化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千百年来蒙古高原的百姓就依靠放牧为生,蒙古国也是如此,一直保持着传统畜牧生活,哪里有草场就在哪里生活,没有形成大型的、完整的集约化畜牧业。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蒙古国为了寻求发展,开始从计划经济转型,在1991年的时候颁布了《蒙古国财产私有法》,九成的牲畜和土地归私人所有。

再加上为了刺激产量,以家庭为单位,每家放牧超过1000头都会获得官方相关部门的鼓励证书和奖金。

从此以后,蒙古国的牲畜数量迎来井喷式增长,老百姓们干劲十足,仅用了5年时间,全国的牲畜数量就从计划经济时期的2500万头突破了3000万头,接下来 9年时间持续增长,到了2019年迎来了一个巅峰时期,总数量在7100万头左右。

养的越多,吃的就越多,即使蒙古国有24万平方公里的草原,也经不住这么折腾。

根据官方调查数据,蒙古国草场最合适的放牧量是在5100万头左右,实际放牧量是7100万头,过度放牧量高达37%。

人们盲目追求高产,使牲畜群没有计划的扩张,毫无节制的转场放牧,让草场不堪重负。部分朋友可能会感到疑惑:草吃完了明年不久长出来了吗?

理论上是这样,但是蒙古国由于饲养牲畜种类的问题,导致草场的恢复能力变慢。

在长期的放牧生活中,蒙古国的牲畜种类已经固定马、牛、骆驼、绵羊、山羊这五类。

由于马、骆驼等大型牲畜对草场的要求较高,养起来比绵羊、山羊这种小型牲畜麻烦许多,所以牧民们都偏向于养羊。

数据统计显示,1990年蒙古国山羊、绵羊牲畜量占全国总量的78%,2019年的时候就已经上升到了86.6%。

再加上山羊吃草喜欢连根拔起,经过羊群啃食过的草场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进行恢复,但是现实情况根本不允许,这一波羊群吃完,下一波羊群就紧跟着来了。

没有机会休养生息的草场只能一步步退化,直至消失。

蒙古国经济的“顶梁柱”——采矿业,使原本就脆弱不堪的自然环境雪上加霜。

蒙古国拥有着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铜矿、黄金、稀土等资源不计其数,曾经蒙古官方表示,国内的矿产资源可以供蒙古国人民使用300年。

1991年苏联解体后,蒙古国失去了靠山,国内陷入经济危机。

急于寻求出路的蒙古国准备依靠矿产资源打一个翻身仗,把矿产资源的开发、出口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主要战略。

结果在开发问题上犯了难,开采需要的设备、技术、人才,要什么没什么,有矿却挖不出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蒙古国决定开放采矿资质,吸引外国企业来国内投资、开采。

一时间,国外的资本蜂拥而至,蒙古国中央银行近几年公布的数据来看,已经颁发了5500多个矿权证。

开采出来的矿产为蒙古国带来了源源不断的金钱,也对国内的环境造成了无法挽回的破坏。

过度开采使草原生态环境的问题越来越尖锐,土地荒漠化面积不断增加。

大量的矿井也使地下水资源受到污染,南戈壁省的地下水最多只能使用10年。

不顾一切的开发最终也会受到自然的报复,500多条河流断流、400多个湖泊干涸,越来越多的草场变成荒漠,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蒙古国内的环境愈发恶劣。

近十年里,一年的沙尘暴天气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时期的4倍。让人更担心的是,目前蒙古国的环境恶化问题还看不到转机。

蒙古国的自救之路

为解决蒙古国日益尖锐的环境问题,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在联合国代表大会上提出,计划在未来十年至少种植10亿棵树,将蒙古国的森林覆盖率从7.9%提升至9%,严重级别的荒漠化尽量控制在4%以内。

从蒙古国总统的发言上可以感受到想要改善环境的决心,蒙古国的环境不只是对他们自身有影响,这是与全球生态环境都息息相关的。

近年来蒙古国沙尘暴天气对我国北方的影响愈发频繁,他们治理好环境,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有利的。

不过蒙古国自身基础设施建设能力非常薄弱,在改善国内土地荒漠化上也没有什么经验。

大家可能不清楚 ,蒙古国国内唯一的一条高速公路还是我们国家给他建设的,首都机场高速公路全长仅有32公里,和我们国内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

友好共同发展一直是我们国家外交贯彻的理念,蒙古国加入“一带一路”发展计划后,我国与蒙古国的合作越来越深,从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到优惠贷款项目,这些都对蒙古国的发展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在2022年11月的双方领导会谈上,我们国家的领导还表示会对蒙古国土地荒漠化治理提供帮助,加强技术交流。

我们国家在这方面可是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三北防护林”可是世纪大工程,是我国生态的重要屏障。

相信在我国的帮助下,蒙古国可以早日恢复往日风光,像歌曲《乌兰巴托的夜》里面唱的那样宁静、美好。

参考文献:

1.张韵婕.蒙古高原土地荒漠化特征与变化分析

2.布仁高娃.蒙古国荒漠化现状、成因及草原畜牧业前景研究

3.刘清 ,王卷乐 .蒙古国1990-2010荒漠化土地变化

0 阅读:11

宇宙天文馆

简介:宇宙天文馆,不止有宇宙天文,万物皆可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