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见到友人的妻子漂亮,羡慕之余写下一首词,感动世人近千年

陋室文史 2024-05-20 16:42:01

自古才子佳人风流韵事层出不穷,苏轼也不例外,他的许多作品中都有红袖添香的影子。

如《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中,苏轼极赞友人侍妾“点酥娘”之貌美才高,在苏轼眼中,才子佳人不离不弃的忠贞爱情更是羡煞旁人……

受牵连被贬,惺惺相惜

苏轼早年进士出身后步入官场,除了政治上曾于多地任职颇有政绩外,苏轼还在诗词、文学、书法、绘画等方面,都取得了至高艺术成就,在北宋中期文坛居领袖地位。

有才华的人总更惜才,名声大噪的苏轼自然也吸引了无数粉丝崇拜,这些仰慕者来自各个阶层,有的还是和苏轼一起为官的同僚。

苏轼本人性格也是洒脱豪放,本就对交友游乐之事很是热衷的苏轼,面对滔滔不绝的仰慕者自是喜不自胜。

后来的挚友之中,就有很多也是他的仰慕者,这其中有一人名为王巩。

王巩字定国,他就是苏轼写下《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一诗当中的那位友人王定国。

王巩与苏轼交情极为亲厚,同样爱书画诗文的二人曾在苏轼守任的徐州一同游乐,平时也是书信往来不断。

甚至在苏轼遭遇贬谪的乌台诗案中,按照亲疏远近的波及范围,王巩都是受牵连被责罚最重的。

他被贬之地岭南位于现今广西宾州,距离京城最远,在古时交通不发达、地域开发程度低下的条件下,这已属于极尽穷恶之地。

而身为乌台诗案的主要人物的苏轼则被贬至今湖北黄冈,距离京城并不算太远,当时的黄州远没有岭南穷苦。

正因如此,苏东坡每每思及好友便很内疚,总觉得自己连累朋友处于潮湿贫苦之地,而自己却反而得以安居,他将自己的愧疚全数写在了《和王巩六首并次韵》一诗当中,足可见苏轼与王巩友情之深厚。

在多次书信诗句中,苏轼除了与友人互相打气来度过煎熬岁月外,还日常叮嘱王巩坚持养生。

譬如少饮酒、调控饮食,以达到健胃壮气之效,再如按摩脚心对付瘴气等,要善自珍重身体。

远在另一边的王巩也没令苏轼失望,他非但没有一蹶不振,反而还适应了潮湿的恶劣环境,并且身居陋室仍自我修行,探究起了道家长生之术。

由此可见豁达乐观是这对好友的共同点,也是他们能够成为无话不谈的挚友的精神内核所在。

再相见,羡佳偶,有感而发作诗一首

苏轼与王巩熬过了多年的贬谪之期后,终于迎来了再见面之时。

两个多年未见的好友,在宴席间执手互诉衷肠,说尽了这些年彼此在信中描述的生活日常。

饮酒言谈间,王巩叫上自己心爱的侍妾表演歌乐助兴。

此女唤作柔奴,她家原是城中大户,后因家道中落才从衣食无忧的大家闺秀沦作风尘歌女,幸被王巩所救才免于继续遭难。

柔奴自幼在家习得诗乐,又生来有一副好嗓子,歌声清婉动听。

被王巩纳作小妾后常伴丈夫左右,王巩对这个颇有才华的女子很是喜爱。

常言道:患难见真情。

当时王巩受牵连被贬岭南,他身边的人纷作鸟兽散,唯恐避之不及。

王巩以为别人如此,柔奴也不例外,毕竟跟着自己前往贬谪之地是明摆着的吃苦受罪,柔奴不肯随行也是情理之中。

就在王巩感慨最终沦为孤家寡人之时,却唯有柔奴不离不弃,自愿同甘共苦随从南下荒蛮,这令王巩大吃一惊也很是震撼,经此一事二人感情更胜从前。

在被贬岭南的岁月里,王巩与柔奴相依相伴,柔奴吟唱时王巩便抚琴、吟诗。

虽每日粗茶淡饭居陋室,但琴瑟和鸣、志趣相投的二人将贬谪的日子过得诗情画意,以此缓解被贬荒芜的苦闷。

苏轼听罢,连连为友人夫妇的坚贞爱情所动容,他打趣道怪不得友人此行潮热多瘴,非但没精神面貌没受蹉跎,反而更显风华正茂,原来是天公作美佳偶天成。

为王巩开心的同时,苏轼的目光也流连在柔奴清丽的面容上久久挪不开,初见只当她是寻常歌妓便觉眼前一亮。

听闻这对患难爱侣的经历后再看,柔奴一颦一笑间越发显得灵动柔美。

岭南几年艰苦,竟丝毫没憔悴了她的容颜,也没蹉跎了她的心智,反而娇俏的笑颜上还浸满了岭地特有的梅香,言笑晏晏间,那若有似无的清甜梅香沁人心脾。

苏轼见状便问柔奴岭南生活一定很艰难吧,能有这样乐观的笑容实属不易,他本以为会听到对方对困苦生活的抱怨倾诉,没想到眼前女子只微笑从容答了几个字:“此心安处是吾乡”。

惊艳、感动、艳羡……种种情愫涌上心头,苏轼不禁更加对眼前的小小女子刮目相看。

随即,才华斐然的大文豪诗兴大起,写下《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诗中以“点酥娘”、“清歌”、“皓齿”等形容极尽柔奴清丽绰约之态,勾勒出一位才貌双全的俏佳人出色外貌和才华技艺。

又以“此心安处是吾乡”刻画了柔奴忠贞不移和至纯至性的品质,颂扬友人王巩这个“琢玉郎”与柔奴这个“点酥娘”间尘世难得的感人情意。

苏轼运用精湛的写作技艺和细腻的词藻,再加上诗中郎情妾意的真挚纯美情感,令这首诗成为了千古传唱,无论流传多久都经久不衰。

苏轼有许多知名作品流传至今,读他的作品品其往昔人生。

曾在政坛深耕数十年的苏轼屡经贬谪,但苏轼为人如其诗风一般恣意豪迈,纵使遭遇逆境他仍广结挚友,纵情生活。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正是苏轼以其好友夫妇的情感故事为原型创作而成。

诗中这对佳偶心境也同苏轼一般豁达,贬居岭南的艰苦岁月被他们过成如梦似幻的风花雪月。

“琢玉郎”与“点酥娘”二人同甘共苦、不离不弃,羡煞包括苏轼在内的旁观之人,柔奴一句“此心安处是吾乡”更是成为了感动世人千年的爱情经典。

2 阅读:121
评论列表
  • Trip 1
    2024-05-20 22:15

    废话真多

陋室文史

简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