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尘》《尘灰》:骆宾王咏物诗中的“异类”,歌咏灰尘的两首诗

无心随墨 2024-05-13 14:12:07

《咏尘》《尘灰》:骆宾王咏物诗中的“异类”,歌咏灰尘的两首诗

咏物诗是骆宾王诗歌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最有名的自然是骆宾王写于七岁的成名作《咏鹅》,艺术成就最高的是咏蝉诗的高峰《在狱咏蝉》。除此之外,他还有大量的咏物诗。而在这些咏物诗中,有两首吟咏尘灰,这在古代诗歌中是很少见的,可谓是咏物诗中的“异类”。

《咏尘》

凌波起罗袜,含风染素衣。

别有知音调,闻歌应自飞。

前两句,诗人以极为细腻而富有想象力的笔法,赋予尘埃以生命的活力。"凌波"二字,使人联想到曹植《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洛神,形容女子轻柔细腻的足装,在这里则巧妙地比喻尘埃轻飘如丝袜,轻轻浮于空中,既形象又富有诗意。"含风染素衣"则进一步描绘了尘埃随风而动,轻轻附着于衣物之上的情景,"素衣"之白与尘埃之微形成鲜明对比,既显其细微,又显其普遍,使得尘埃这一常见之物瞬间拥有了超凡脱俗的美感。

“最后两句,骆宾王巧妙地将尘埃与音乐联系起来,暗示尘埃不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承载着情感与灵性。尘埃仿佛能够感知世间悲欢离合,当乐曲响起,它们似乎能随着旋律起舞,寻找那共鸣的灵魂。在这里,尘埃被赋予了知音的角色,它不仅懂得欣赏,更能随着歌声自由飞翔,象征着精神上的超脱与自由,以及对美好情感的追求与向往。

骆宾王的《咏尘》以尘埃为歌咏对象,诗中,尘埃不再是污秽或琐碎的象征,而是化身为自然界的精灵,传递着生命的律动与宇宙的奥秘。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赞美,更是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尘灰 》

洛川流雅韵,秦道擅苛威。

听歌梁上动,应律管中飞。

光飘神女袜,影落羽人衣。

愿言心未翳,终冀效轻微。

首联写洛水和秦道,洛川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中流淌的清泉,象征着文化的优雅与自由;而“秦道”则暗指秦朝严酷的法治与暴政,二者形成鲜明对比。骆宾王借此表达对美好理想世界的向往与对残酷现实的批判。洛川之水悠悠,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温柔与风雅,而秦道的苛威,或许就是人间的尘埃。

“听歌梁上动,应律管中飞。”这两句诗通过音乐这一艺术形式,来写灰尘之细微。歌声在屋梁上轻轻摇曳,乐律在竹管中悠扬飞舞,梁上、竹管中都有微尘惊飞起,诗人为我们营造出一种悠扬而空灵的氛围。诗人借音乐的无形之手,引领读者领略到细微的尘埃在乐声中的律动。

“光飘神女袜,影落羽人衣。”这两句诗运用了神话元素,神女与羽人,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仙人形象。“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是千古名句,我们看到美丽的神女,轻盈地行走在水上,溅起如尘埃般的水沫,也沾上仙人的羽衣。

“愿言心未翳,终冀效轻微。”诗人在最后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处于尘世的尘灰之中,但内心的光明并未被遮蔽,始终怀揣着微小而坚定的希望,希望能为这世界带来哪怕一点点的改变。这里的“轻微”二字,不仅体现了诗人谦逊的态度,更是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体现,即便力量微小,也要努力发光发热。

这两首诗都写灰尘,相比而言,第一首更强调知音之感,第二首则是以此抒发自己内心光明,愿为国效力的理想,让我们在尘灰之中看到了希望的光芒。

2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