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配防风扶正解表止自汗

鸿朗说健康 2024-05-19 07:12:54

防风为祛风胜湿,疏表发汗之要药,东垣赞其为:“风药中润剂。若补脾胃,非此引用不得行。”并强调:“防风能制黄芪,黄芪得防风其功愈大,乃相畏而相使也”。

丹溪受东垣之启迪,将黄芪三倍于防风、白术,组成玉屏风散,使补中有疏,散中寓补,相恶相成,用治气虚肌表不固之自汗。

《唐书》载许胤宗治柳太后病风,以黄芪、防风共煮数十斛,于床下蒸之,使药力由腠理透入,一周而瘥(见《本草思辨录》),此亦可看作玉屏风散之变法。

王清任取四两生黄芪、一钱防风,组成黄芪防风汤,认为“治脱肛,不论十年八年,皆有奇效。”临证中还发现,以一两生黄芪配三钱防风组成药对,掺入活血化湿药,治风湿乘卫阳之虚,客于肌腠关节导致风湿性关节炎、或风湿性皮肌炎取效较佳。

若仿王清任黄芪赤风汤(生黄芪二两、赤芍、防风各一钱)加味,并冲送精制马钱子粉治外伤或湿热挟痰阻络的痿蹩,亦有一定疗效。

【例】

一男63岁,年过花甲后,渐觉畏寒神疲,常易感冒。近因天气乍暖还寒,又为外邪所触。恶风发热(T38.6C),汗出淋漓,5日未解。伴见面色萎黄,形弱气短,咳嗽痰多,骨节酸楚,纳呆头痛,二便欠涩,舌淡苔白,脉浮虚滑。

此卫阳失固表之职,汗液因气虚而外泄也。

药用:生黄芪15克,茯苓、杏仁、白术、白芍各9克,防风、白芷、陈皮、姜夏、桂枝、炒枯芩、炙甘草各6克,生姜3片,葱白3根。药仅2剂,热退汗止。原方服入3帖,诸证皆平。

一般情况下的出汗其实是保护人体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通过出汗,人体可以排出多余的水分,驱散热邪,从而达到身体的阴阳平衡。如天气炎热、剧烈活动、饮用热水或食用辛辣等情况后,汗孔会打开,汗出增多可及时泄热以保护人体;而当天寒饮冷和安静夜卧时,汗孔就会关闭,汗出减少,以免损伤阳气。

中医认为,若是白天经常出汗,稍一活动就加重者,称为自汗,多因脾肺气虚引起,常表现为气短乏力、身体倦怠、容易感冒、面白少华或伴畏寒等症状。

很多人有容易出汗的毛病,没有感冒,也没有慢性病,明明天气很凉快,坐在屋里不动却总是大汗淋漓,稍微一活动则出汗更为严重,这种天气不热而异常出汗的情况中医称之为自汗症。

“自汗”与“汗出” 一症,是指身体在不应当出汗之际(如不在大 运动量活动或高温之情况下)全身明显汗出的异常现象;或者医生对 服药后(尤其是发汗药)出现全身明显汗出反应的客观记载。

“自汗”与“汗出”基本同义,既是一种症状,也是一种体征。

自汗是指不因炎热、劳累、穿衣过厚、服用发汗药物等因素而时时汗出,动辄加重的病症。自汗症多见于感冒后、肥胖、久病体虚的病人。

自汗症的病因病机:自汗症有虚有实,虚证多见气虚、阳虚之后导致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自汗;实证多为风热、湿热、痰饮等邪气迫汗而出。

平常之人腠理不过于闭密,也不过于疏松,这便使得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正常出汗来调节身体的体温。但若正气不足,营卫亏虚,而腠理随之疏松,就会造成异常的出汗,如无故出汗、汗出过多,称为自汗;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若是平时汗出过多,则伤于心阴,阴液外泄,虚热内生,便会导致夜间熟睡时出汗,称之为盗汗。因此,自汗盗汗多责之于气阴两虚。而黄芪可益卫固表止汗,牡蛎则益阴潜阳,固涩以止汗。

黄芪通过补益肺气,能够促进卫气宣发到肌表,能更好地温养肌肤,抵御外邪和司开合,使汗液正常调节。如果卫气在这方面出现了异常,黄芪就优于人参。因为它不但能够补肺气,还能益卫固表,使流行在体表的卫气更加强盛,尤其是对于容易感受外邪的人。体虚容易外感,这时往往不但是脾肺气虚,而且也有卫气虚,这个时候,黄芪就比人参重要,最有名的玉屏风散,黄芪和防风、白术配伍在一起使用,可以增强对外邪的抵御能力,用于经常感冒的人,现在也常治疗一些变应性鼻炎,稍稍有一点风吹,就马上喷嚏不断,流清涕,这也是由于感受了风邪,卫外不固,所以也常用玉屏风散。

另外如果是肌表不固,自汗不止,属气虚自汗,那么黄芪经常作为ー个补卫气药,又能固肌表,也是在方当中作为主药,这里玉屏风散也可以用,当然它也可以配伍其他的固表止汗药,比如说当归六黄汤里面重用黄芪,也是用它来固表止汗。所以补肺气的药当中,它又能够益卫固表,也要抓住这个很重要的特征。

又如一男33岁,主诉:易汗出4年,现病史:白天容易汗出,动则尤甚,主要集中在头面胸背部,浸湿衣衫,白天精神较差,易疲劳。纳呆,夜寐欠佳,口苦口干,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既往史:体健

过敏史:无

体格检查:血压:110/74mmHg,神清,语利,查体合作,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其他神经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病理征阴性。

中医诊断:自汗

证候诊断:肺脾气虚兼湿郁

西医诊断:自汗症

治法:益气固表,化湿和营

处方:白参15g 炙黄芪25g 白术10g 茯苓15g 防风15g 桂 枝5g 白芍15g 麻黄根15g浮小麦15g 煅龙骨20g 煅牡蛎20g 冬桑叶15g墨旱莲15g 茯神15g 糯稻根15g 炒枣仁15g法夏10g 陈皮10g 炙甘草10g 7付 日一剂

二诊:药后改善,易汗出,头背部甚,天气热或运动时明显,发作时如水淋漓,短气,乏力,纳可夜寐可,二便调,手足心酸软。舌淡,苔薄白,脉细。原方白参改红参15g,改黄芪30g,加葛根30g,改浮小麦20g,紫菀15g,去桂枝g,加五味子10g,熟地10g,改桑螵蛸15g,去法夏*14剂。

三诊:患者诉服药后稍好转,汗出较少,以天热或运动后加重,易疲倦,纳可,寐欠佳,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脉细。继以原方去熟地,加生地15g*14付:红参15g,黄芪30g,白术10g,茯苓15g,防风15g,白芍15g,麻黄根15g,浮小麦15g,煅龙骨20g,煅牡蛎20g,桑白皮15g,墨旱莲15g,茯神15g,糯稻根15g,炒枣仁15g,陈皮10g,炙甘草10g,紫菀15g,五味子5g,生地黄15g,葛根30g。

按:结合患者的病史,病程,起病形式,及目前的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自汗诊断明确,患者素体阳气虚弱,肺气不足,而肺与皮毛相表里,肺气亏虚,肌表疏松,卫表不固,腠理开泄而汗出异常,夹湿则遏伏于里,阳气不达于外,亦可致汗出,发为本病。治以益气固表,化湿和营,给予胡老师常用桂枝加黄芪汤合玉屏风散加减。方中黄芪益气固表,桂枝、白芍温阳益阴、活络缓急,甘草和中,生姜、大枣调和营卫。自汗重者,加浮小麦、煅牡蛎、煅龙骨、糯稻根、麻黄根以固表止汗。《医方考》:“卫气一亏,则不足以固津液,而自渗泄矣,此自汗之由也。白术、黄芪所以益气,然甘者性缓,不能速达于表,故佐之以防风。东垣有言,黄芪得防风而功愈大,乃相畏相使者也。是自汗也,与伤风自汗不同,伤风自汗责之邪气实;杂证自汗责之正气虚,虚实不同,攻补亦异。”

0 阅读:26

鸿朗说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