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华》大结局了,朱祁镇后来皇帝当得怎么样?

小凡读史 2024-05-20 09:39:01
《大明风华》全剧终了,朱祁镇通过夺门之变重新登上皇位,朱祁钰、胡善祥母子黯然去世,孙若微和徐滨扬帆海上……孙若微和徐滨双宿双飞扬帆海上有点偶像剧的味道,我们暂且不论。今天和大家聊聊,历史上朱祁镇重登皇位之后,皇帝当得怎么样。

《大明风华》剧中其实比较完整地还原了朱祁镇的成长经历,在土木堡之变之前,他的前半生是顺风顺水的。1427年,朱祁镇出生后,因为是明宣宗朱瞻基的长子,所以母亲孙贵妃(孙若微的原型)接着被立为皇后,四个月后就被立为皇太子。

可以说,他生下来就是为了当皇帝的!原来的皇后胡善祥(胡善祥原型)就退位了,因为朱瞻基不喜欢胡皇后,而且胡皇后也一直没生出儿子来,所以剧中说朱祁钰是胡善祥的儿子,纯粹在瞎扯。

朱祁镇9岁那年,父亲朱瞻基英年早逝(1435年),他在祖母张太后(张妍的原型)支持下登上皇位。新君年仅九岁,主少国疑,众臣请张太后垂帘听政。张太后不允。即便如此,国事仍旧掌握在已经贵为太皇太后的张氏手中。

张太后地位尊崇,却不重用自家人,甚至不允许外戚干预国事。还三天两头把太监王振叫去骂一顿,有效地打击了王振,使得王振在她掌权的时候不敢干坏事。而当时王振并不嚣张过分,也可见张氏的眼光很毒辣。张太后重用仁宣以来的旧臣,其中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位颇为着名,史称”三杨“。三杨担任内阁辅臣期间,安定边防,整顿吏治,发展经济,使得大明朝国力鼎盛。剧中说朱祁镇登基后,孙若微掌握大权,实际上是不准确的。

而且剧中对于张太后的历史功绩,很多都没有表现出来,反而加在了孙若微头上。张氏在明代诸后中颇为精明能干,据史书记载,她平时对中外政事、群臣才能及品行都格外留意,所以《大明风华》也在黑张太后。1442年张太皇太后驾崩,所以剧中说是她同意朱祁镇御驾亲征瓦剌,也是在瞎编,因为那时她已经去世7年了。朱祁镇长于深宫,所以和从小陪伴自己长大的太监王振关系亲密,非常信任他。张太后一死,没有人能够压制王振,他开始凭借朱祁镇的信任擅权、专政,朝廷上下乌烟瘴气。

到了1449年,面对也先南下,朱祁镇在王振的怂恿下御驾亲征,结果明军全军覆没,朱祁镇也被俘虏了。这一年,朱祁镇23岁,他遭遇了人生第一次挫折!

被也先俘虏,后来终于回到京城,成了名义上的“太上皇”,实际上被弟弟朱祁钰软禁了7年。这段经历,让朱祁镇成长了许多,不得不承认朱祁镇的性格还是非常坚韧的。当俘虏,当太上皇的经历让朱祁镇蜕变成了一个腹黑、毒辣的君主。

所以后来发生了夺门之变,其实在朱祁镇复辟之前,朱祁钰已经病重了,而朱祁钰的儿子朱见济夭折,所以当时大明王朝是没有太子的。假设没有夺门之变,或许朱祁钰死后,朱祁镇也会上位。

剧中,朱祁镇复辟后,下令处死了于谦,还有很多朱祁钰任用的官员。历史上也确实如此,这也成为朱祁镇最大的污点,其实朱祁镇本来并不想杀于谦,但是石亨、徐有贞等人却说,如果不杀于谦,夺门之变就没有了意义。

为了皇位正统性,只好杀了于谦。经历了土木堡之变及八年的软禁后,31岁的朱祁镇重登皇位。英宗在天顺年间开始任用了李贤、王翱等贤臣,又先后平定了石曹之乱,显现了英主的风采。英宗还释放了从永乐朝就开始被囚禁的“建庶人”(建文帝的幼子朱文圭,靖难后被幽禁宫中逾五十年),恢复宣德朝胡皇后的称号,下旨停止帝王死后嫔妃的殉葬,《明史》赞曰“盛德之事可法后世者矣”。

天顺八年正月十六(1464年2月23日),英宗皇帝驾崩,享年三十七。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中评价说:英宗的一生并不算光彩,他宠信过奸邪小人,打过败仗,当过俘虏,做过囚犯,杀过忠臣,要说他是好皇帝,真是连鬼都不信。但他是一个好人。

明英宗朱祁镇,前后两次在位,共计二十二年。三十七年的人生,七年太子,十四年皇帝,八年幽禁,最后八年又当皇帝。少年不识愁滋味,肆意北征的热血,加上从皇位坠落的彷徨与毫无自由的恐慌,最终失而复得,勤政处事,这样的人生不可谓不复杂。

那么你认为到底应该如何评价明英宗朱祁镇的一生呢?

参考:《明史》、《明朝那些事儿》
0 阅读:1

小凡读史

简介:人文历史,谈天说地,一起探寻历史真相、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