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郑美珠:丈夫的贤内助、好帮手和好管家,负责财务和税务

天天有文学 2023-02-20 12:38:03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什么样的环境,培养什么样的人。在人生的成长环境中,故乡是一个人的终身烙印,不论身在何方,家在何地,心中都有一缕乡愁,一份乡思,一种爱国怀乡之情。人生的每一次跌跌撞撞,都是自己在顽强的成长,即便是功成名就,依然难以忘怀成长时的点点滴滴。岁何久,生何往,一人离乡,乡思愁漫漫。乡是国,国是家,有牵挂,有难舍,一缕乡思,万种愁肠,总隔不断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

郑美珠,1963年出生,福建漳州人,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她的家乡素有排球之乡,受家乡排球氛围影响,她在8岁开始接触排球运动,12岁的时候,进入体校进行专业的训练,在所有队员中,她的身高并不出众,教练很不重视她。一个不服输,很有上进心的孩子,为了证明自己,暗暗的下着决心,并开始刻苦训练,两年时间内,她总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离开训练场。

靠着自己在训练上的努力,她在垫球、发球、后排防守及步法和手法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1977年,省队到体校选才,经过测试,她被省队教练选中。入省队之后,她仍然在自己的短板身高上进行弥补,在技巧上下功夫。她在训练场上,不论训练多么苦多么累,都无怨无悔,一次次的扣发,一次次的倒地,她都坚强的忍着,日常的训练结束了,她还要比别的队员多加练一个小时。凭着自己刻苦的训练,她在球技及基本功上又有大幅度的提升,并成为队内主力接应。

1979年,袁伟民借调她随国家队参加亚锦赛,国家队队员们看到只有1.72米身高的她,一时感到难以置信,觉得队里高个子队员那么多,教练放着不用,却选了一个低个子。但场上的郑美球,总会在关键的时候,救场扑球,让球队化险为夷。比赛结束后,国家队又把她退回了省队。主要原因是,她在场上喜欢进攻,而教练让她负责后排联防,她经常不按教练的要求打。当时,只有16岁的郑美球,尽管潜力很大,但教练还是决定让她回省队打磨。

一回省队,她就开始了自己的魔鬼训练,1982年,世锦赛即将举行,主力队员在训练中受伤,她被教练再次借调,并让她打主力。在和美国队的比赛中,中国队输掉了比赛。那些不看好郑美珠的专家开始责怪袁伟民,觉得他不该选郑美珠打主力。但袁伟民鼓励队员们,让她们把下一次比赛打好,而下一次,面对的是更强队古巴和苏联。队员们顶着压力,打出了风采,打出了士气,不畏强敌,勇闯高峰,最终夺冠。

郑美珠再次被退回省队,她临走前,袁伟民对她讲奥运赛场仍然有她施展手脚的机会。1984年,在洛杉矶奥会赛前,她又一次被召回国家队,这一次比赛,她打满全场的出色表现,赢得了所有人的敬重,场上,她不仅打后排联防,还能跳动进攻,既能融入三点攻战术,还能打二号位强攻。用资深人士的评价便是,起来就跳,伸手就打。同时,还积极地面串联。在对阵古巴队时,她坚定的站在防守位上,一次次化解了对手的攻势。这一次,她当选“全国三八红旗手”。

1986年,她带病参加世锦赛夺冠,这次赛前,她和队友们进行了高难度的训练,教练的要求很高,要求队员们能够用脚、腿、头、肩膀巅球,她可以做到用头顶球30下。同时,教练还让她们发球破坏对方的一传,10个人一组,一旦有2个不合格,就得重发。而且,队员们中,有一个队员在训练中达不到要求,便不允许队员们吃饭,在旁边看着她训练。1988年,她参加汉城奥运会比赛,获铜牌。1991年,她宣布退役。这一年,她28岁,一直过着封闭的集体生活,她连对象都没谈过。

之后,受队友杨晓君邀请,赴德国打球,她和队友们曾有个约定,婚后,生一个女孩,组一个小女排。只是,她未能实现自己的愿望,生了两个儿子,有时候,一些目标,难以如自己所愿。在德国,给她的薪水很高,还为她提供住、行条件。她白天在德国的语言学校学德语,晚上在俱乐部练球。1990年,德国留学人员聚会,碰到了孙卫中。

孙卫中和她是老乡,大她4岁,一直在体委工作,1983年,在中女排担任过队医,一个长相帅气,一个漂亮,两人互有好感,开始了接触,但交往很少。1989年,孙卫中辞职,读医学博士,两人断了联系。此次来德国留学,孙卫中是自费学习,只拿着四件行礼,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住地下室,每天读书学习到深夜。饿了喝凉水,压力很大,一直沉湎于学业,三十大几,还未结婚。

聚会碰到老相识,两人一时百感交集又倍感亲切,郑美珠知道他的情况后,就开始资助他,怕他伤自尊,郑美珠找了各种各样的借口帮他。一来二去,两人有了感情,在1992年,孙卫中向郑美珠表白,对郑美珠说,我喜欢你,想一辈子照顾你。但他又心有顾虑,担心自己是一个普通人,而郑美珠却是奥运冠军,有很大的差距,郑美珠不接受她。他还自卑的讲,若郑美珠不接受他,他也不怪郑美珠。岂知郑美珠说道,你是博士,我觉得,我自己都配不上你。就这样,两个飘泊在外的年轻人开始了恋爱。

1993年,两人结婚,婚后,两人生下了两个儿子,并租了一个出租房作为自己的家。郑美珠在俱乐部当教练,孙卫中则成了一家医院的骨科大夫。郑美珠把自己的父母接到了德国,让他们照看两个孩子。2006年,郑美珠投资50万欧元,在德国成立了自己的中医疗法培训中心。父母要求回国,她让小儿子跟着父母回国读书,大儿子留在了德国。她和丈夫及邀请的国内专家,在德国持续普及、推广和宣传中医。现在,他们的医疗中心在德国非常有名,很多德国人都喜欢和接受自然疗法。他们在德国买了自己的房车,丈夫负责业务,她负责财务和税务,成了丈夫的贤内助、好帮手和好管家。

如今,在德国,89%的德国人信任中医,并学习中医。在德国,她几次被要求更改国籍,但她每次都讲,我愿意在德国生活,并不代表我愿意放弃国籍。我深爱自己的祖国,不论走到哪里,永远都是祖国培养出来的运动员。她讲,她的一切都是祖国给的,如果国家需要,她将义不容辞,那些经历的风风雨雨,是她获得的最大宝藏。她把女排精神牢牢的铭记和镌刻在自己的心底。2008年,她作为家乡的第一棒火炬手,参加了火炬接力。

她的人生非常精彩,球员时期,她与她的队友们塑造了女排精神,让全国人民学习,并鼓舞全国人民奋勇向前。退役之后,又以自己的传奇经历在德国开始了自己的另一个事业,而且,这个事业在德国进行的如火如荼。她的成就,被德方认可,并一再邀请她加入德国国籍,但她内心热爱着自己的祖国,心中感恩祖国,坚持拥有中国国籍,作一个赤心不改的龙的传人。她的这种坚贞和热爱,这份赤胆和忠心,让人敬佩。

文/家奴

0 阅读:24

天天有文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