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是十大元帅夫人,如今已经97岁高龄,孙女是个知名歌手

陋室文史 2024-05-21 15:56:13

来源:海外网 原创稿

1986年10月22日,叶剑英元帅在北京逝世。

叶元帅这一生除了与革命军事分不开外,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感情经历。

他一生有过六位妻子,最后一位妻子甚至比他小了30岁。

而接下来讲述的,是叶元帅最后一位妻子,这位曾毅然决然投身革命,曾不顾外界闲言碎语坚持嫁给了叶元帅,如今已经97岁的李刚女士的故事。

出身名门,投身革命

李刚这个一听像极了男性的名字,却实实在在是一位女性。

1927年,她出生于湖南涟源的军将世家,是清末湘军名将李续宾的后人,可以称的上是千金大小姐。

当时,李刚的先辈李续祜率领军队参加了中日甲午战争。

几番苦战受伤回家后,他深感军事人才的重要性,于是十分重视家族内的教育事业,意图培养更多的人才为国效力。

受其影响到了李刚这一代,虽然家族每况日下,但李氏家族出众的能力依旧是寻常人家不能比拟的。

故而在动荡的年代,年幼的李刚不但没有受到外界的影响,反而在家族的庇护下平安快乐的长大。

得益于家族重视教育的环境,身为女性的李刚不但能去学校读书明理,还能接触许多西方的新思想。

原本,李刚只需要在父母、兄弟的保护下找个如意郎君,平安富足的过一生就行。可正如名字那样,李刚是一个刚强、坚韧的女性,她不想一辈子困在后宅。

可惜年幼的她不明白,也没有找到能够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直到兄长李谱的出现。

李刚的兄长李谱早年就加入了革命道路,因其长期从事革命宣传工作,他十分喜爱为自己的妹妹李刚讲述马列主义思想、讲述关于革命的故事。

就这样在哥哥的潜移默化下,不到18岁的李刚渐渐地对革命产生了浓厚兴趣。

因此,当革命的热火在中国点燃时,李刚毫不犹豫的加入其中,与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志们一起积极参加救国爱国活动,不断为革命事业奔走出力。

另外,李刚上了中学以后,还常常在报刊上发表了许多抗日的文章,期望通过此呼吁更多的人关注抗日战争。

1945年,抗日战争即将结束,李刚凭借过往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参加革命工作的机会。

然后她就被派到了重庆新华日报社工作,正是在那里她才愈发深入的了解了何谓革命、何谓共产主义事业。

随着时间推移,她学的越多越感受到自身的不足之处,不满于此的李刚向上级提出想要深造的愿望,不出意料对方同意了。

1946年,李刚进入新华日报短短一年时间,就成功的加入了前往革命圣地延安深造的队伍,由此可见李刚自身的能力和才华被所有人看在眼里。

之后,来到延安的李刚没有辜负众人的期望,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每天如饥似渴的吸收新思想、新知识,先后就读于陕北延安大学、华北联合大学。

在校期间,李刚作为党的后备人才凭借优秀的成绩成功进入了中央的眼中,之后为了更好的发展,她还考入了华北军政大学继续学习。

与此同时,叶剑英元帅被毛主席亲自任命为华北军政大学的校长,而李刚与叶元帅的故事由此开始了。

不被世俗看好的爱情

1948年,叶元帅在党中央的指示下,前往河北石家庄建立了华北军政大学,当时摆在他面前最大的困难,除了学校设备设施短缺外,还有缺乏教员即老师的问题。

要知道,老师是学校的主体,一个学校可以简陋,却不能缺乏老师。

可那会儿正处于战争时期,找老师本就不容易,更何况华北军政大学顾名思义是一所培养人民解放军人的学校,拥有军事才能的老师更是凤毛麟角。

再则,几十年前的社会不似如今人人都有机会读书,就连基本的识字都是老百姓的奢望,更不用说能够教书育人了,师资力量自然匮乏无比。

对此,叶元帅却另辟捷径,他认为既然是军人的老师自然应该在军队里找,可惜的是红军中有才能且识字的人,都身兼数职,根本忙不过来。

直到叶元帅看到了战俘营的士兵,这时他意识到还有一大批旧军官处于“无用武之地”的状态,之后他在校党委会上严肃指出这一点:

“争取、团结、改造、使用旧军队和旧军官问题,在党……文件中……明确论述。……有几百万人……,必须争取、改造和使用他们……要看到几百万!”

随后,他还要求各级领导一定要一视同仁,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和思想对待这些能够争取和可以改造的旧军官。

当时,但凡战俘营中真材实料且认同共产主义的士兵,他均来者不拒。

正是他这样不拘一格的行为,深深吸引了还在华北联合大学深造的李刚。

正是叶元帅巧妙而大胆的聘用了高素质人才战俘,为华北军政大学注入了鲜活的师资新力量,也让军政大学真正的运转起来,李刚也随着一批学员来到这里学习。

之后,叶元帅为了解决教材问题。

他亲自组织教员收集市面上一切关于军事教育的资料,并结合军队实际情况短短半年时间内编撰了五十多种教材,为人民解放军培养和输送了大量人才,他的这些所作所为都让李刚异常崇拜。

在华北军政大学,作为学员的李刚曾听过好几次叶元帅亲自讲授的课,越深入了解对方越让她的一颗春心萌动。

没过多久,成绩优秀的李刚被调入北平,成为了一名北平军管会办事处科员,二人的接触增多了,慢慢地叶元帅注意到了这位青春美好、谈吐优秀、善解人意姑娘。

相同的信念、精神上的契合,渐渐二人有了感情。

不到半年,21岁的李刚和51岁的李剑华在北平结婚了。

然而,这段男女相差了30岁的婚姻并不被众人看好,特别是李刚的家人,十分不理解为什么她要选择一个比她大了快两轮的男人。

哪怕对方真的优秀,但生活并不只是看对方的才华和能力,再加上叶元帅丰富的感情史也更让他们顾虑。

不过,家人的劝说并没有让热恋中的李刚放弃,她依旧坚持自己的选择。

婚后,一开始二人过的十分甜蜜。

并且,李刚在婚后成为丈夫叶剑英的办公室秘书,曾先后跟随丈夫前往北平、中南局以及广州等地工作,不仅负责他的起居,还在他的事业上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可以说,李刚完完全全就是一位贤内助了。

值得一提的是,李刚从这段婚姻开始就一直被外界议论纷纷,但她并没有被外面言论打倒,反而愈发的坚韧起来。

后来,夫妻二人陆续迎来了两个爱情结晶,也正是后来的叶选廉和叶文珊兄妹。

可惜再美好的爱情都抵不过七年之痒。

李叶夫妇开始因聚少利多、因琐事杂事而争吵起来,慢慢二人的生活不再和谐美好,而是充斥了哀怨和生活的油盐酱醋茶。

1955年,李剑英被授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令人震惊却不那么意外的是,李刚在自己的丈夫李剑英获得最高荣誉的这一年,宣布二人情感破裂,他们选择放过彼此和平分手。

至此,李叶俩人这段维持了将近7年的婚姻结束了。

对李刚来说,这段她几乎放弃所有才得到的婚姻失败了,这也让她开始怀疑了自身,怀疑了当初的选择。

不过,当李刚看到自己一双懵懂的儿女,她很快收拾好心情,重新开始自己的事业。

离婚后,李刚成为了新中国的一名司局级干部,相继前往了三机部、冶金部、情报所等部门工作,为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添砖加瓦。

往后余生,李刚不但将自己献给了祖国,还因材施教培养了优秀的后代。

因材施教,才华横溢

虽然李刚与叶剑英已经离婚,但李叶夫妇对孩子的抚养和教育一直都是共同进行的。

他们认为大人的事情不能牵扯或影响孩子,而孩子的成长过程无疑父亲和母亲二者均缺一不可。

因此,他们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十分重视。

然而,了解历史的都知道那段时期叶元帅身上的事情太多了,故而教育孩子的重担就压在了李刚的身上。

事实上,李刚是一位开明的母亲,她不但从不约束孩子的奇思妙想,还十分尊重孩子的选择,时常鼓励他们坚持自己的追求和梦想。

比如,儿子叶选廉。

幼年时期,他受家中浓厚的军事环境影响喜欢军队生活,曾立志像父母一样成为军人。

众所周知,军队飞行员选拔极其严格,不单单需要极高的身体素质,还需要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文武双全不外如是。

而叶选廉从北京八一学校一毕业就选择了参军,从众人面前脱颖而出成为了万里挑一的飞行员,这也可以看出他卓越的军事能力。

按照原本轨迹,叶选廉应该如同他父亲一样在军队中付出一生,谁也没有想到的是他选择离开军队。

当时,叶选廉已经体验了很长一段军旅生活后,他发现这样的生活并不是自己想要。

再三挣扎过后,最后他决定离开军队转而从商,试图离开父辈的影响在新的领域重新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彼时,李刚的工作繁忙,但她不仅不会忽略儿女,还愈发重视自己与孩子间的交流和沟通,时常观察孩子的兴趣爱好,引导他们各自开花。

李刚从不认为儿女必须与父母走上同一条路。

故而当她了解儿子叶选廉不想继续军旅生涯之时,她没有反对,反而尊重儿子的选择,并给予其支持和鼓励。

“谁说从商就不能为国效力?”

母亲鼓励的话语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叶选廉前进的道路。

后来,叶选廉成功了,他曾任保利集团下属凯利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也是深圳国叶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受母亲李刚影响,叶选廉对自己儿女的培养也是如此,十分注重孩子的特长,并因材施教让他们在不同的领域下发光发热。

值得一提的是叶选廉的一位女儿,也就是李刚的孙女叶晴晴正是在家人的陪伴和支持下成为了一名歌手。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父亲爱弹吉的耳濡目染下,叶晴晴自幼便热爱唱歌且展现了一定的音乐天赋。

因优越的家庭环境,哪怕叶晴晴早早就接触了钢琴和古典音乐,但那时的她却对这类音乐并不感兴趣。

直到叶晴晴在香港玛利诺修院中学上学,她发现自己不需要看乐谱就能弹奏许多不同的流行音乐,这才真正对音乐特别是流行音乐有了浓厚兴趣。

有趣的是,当叶晴晴向父亲叶选廉述说弹吉他的男生很帅气时,她的老父亲不但直接在她面前弹吉他,还将自己常用的吉他送给了她。

某种意义上,父亲的支持才使得叶晴晴能够鼓起勇气追寻音乐。

后来,叶晴晴在家人默默陪伴下走上了音乐之路,并在2014年时以香港女歌手的身份登上了《中国好声音》的舞台,而李刚的后代也重新出现在了大众的眼前。

结尾

回顾元帅夫人李刚的一生或波澜壮阔,或平平淡淡。

无论是她勇敢的加入革命事业,还是坚持的追寻自己的爱情,亦或是重视培养后辈,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属于那个时代独特且坚韧的妇女形象。

实际上,叶选廉之于叶晴晴如同李刚之于叶选廉,就如此一代又一代,李刚的后裔将她的教育精神永远传承了下去。

得益于此,无论是弃军从商的儿子叶选廉,还是学习之余不忘音乐梦想的孙女叶晴晴均能发挥所长,散发自己的光芒。

如今,李刚已经97岁了,儿孙满堂的她依旧精神抖擞,低调而平淡的在北京享受自己的退休生活。

参考资料:

海外网《叶剑英与6位妻子3个红颜的感情经历》——孔庆东

http://www.haiwainet.cn/n/2012/1101/c345835-17660682.html

3 阅读:1410
评论列表
  • 2024-05-21 20:09

    这个标题不理解是什么意思。

陋室文史

简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