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浓酱兼香型大曲酒质量的措施有哪些?

白酒小知识 2024-05-11 16:58:37

1.继承发扬传统操作是曲酒质量的根本

(1)严格坚持低温缓慢发酵,确定合理的入窖条件。

①入窖温度:以17-19℃为最佳入窖温度、夏天低于室温1~2℃

②入窖酸度:酸度过高不仅会遏制发酵的正常升温,窖内糖化发酵受阻,而且还会使曲子的酶活下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最后导致产、质受损。入池酸度太小,又会使杂菌繁殖猖獗,达不到以酸治酸的目的,所以应对入窖酸度控制在1.2~1.6之间。这样既可保证产量,又利于提高质量。

③人窖淀粉浓度:根据季节的变化,合理地调整入窖淀粉含量。在旺季提高淀粉浓度,但过分地提高淀粉浓度,又会造成浪费。因此,入窖淀粉含量控制在20%~22%。夏季因气温高杂菌繁殖快,不适合于高淀粉的投入,控制在17%~18%为宜。

④入窖水分:入窖水分的大小直接关系到产质的变化。实践证明,入窖水分大,稻壳量小,会影响母糟风格。入窖水分大,稻壳量大,会形成上干下淹,影响发酵,另外浮于粮糠表面的水分,由于重力作用而沉人窖底,水分的流失会把大量的糖分、淀粉、有机酸、蛋白质等香味成分随黄浆水带走,造成极大浪费,且降低母糟质量。反之又会形成母糟干纤,也不利于发酵。因此,在生产中特别强调控制水分在55%~57%的范围,这对提高曲酒质量,加快窖泥老熟,保证母糟风格,至关重要。

⑤稻壳用量:合理使用稻壳对调整淀粉含量、母糟水分有着重要作用。在生产中依据赶糟出入池的情况确定20%22%。当低于20%和高于22%时都会对发酵产生不利影响,从面影响出酒率和优质品率。

(2)按质取酒,分级人库。

(3)加强窖池管理,注重窖泥培养。

2.中层封泥与双轮底的联合使用

中层封泥与双轮底的联合使用使酒质有明显提高,它是利用延长发酵周期和老窖泥中含有的丰富有机质、腐殖酸等,达到以醅养酒、酯化老熟的作用,最后使酒体达到协调的目的。

3.以酒串醅,增香增味

选取,酒精含量10%左右的尾酒,按10:1的比例掺人粉碎的高粱粉中,润料,与母糟拌和串蒸,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保持了曲酒固有的风格。

4.新技术与传统工艺的有机结合

在试验中依据部分曲子的后糖化力不强,而糖化酶的活力高,糖化的力度远远高于曲子的特点,直接采取用曲量不减,在曲粉中添加酶制剂的方法。

在使用糖化酶时,母糟人池的工艺条件要稍加改变,人池水分略低1%,人池温度低1~2℃。另外,还发现使用糖化的窖升酸幅度小,对安全度夏有帮助。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