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基层|漫灌改滴灌一起算算节水账

河北新闻网 2024-05-21 08:40:32

5月16日拍摄的辛集市马兰农场采用地下深埋水肥一体化精准滴灌技术的小麦试验田。河北日报记者 郝东伟摄

河北日报记者 郝东伟

一个人,一部手机,小麦灌溉就能搞定。这是怎么办到的?原来是地里隐藏的“黑科技”——地下深埋水肥一体化精准滴灌技术(以下简称“深埋滴灌技术”)。

5月16日,记者走进辛集市马兰农场,这里的小麦已经进入了灌浆期,长势喜人。

“‘云’里灌,线上管,智慧灌溉已成为新趋势。”辛集市马兰农场土地管理负责人李建锋打开手机向记者演示,“你看,通过这个手机App发出指令,一键启动,田里的小麦就能得到精准灌溉。”

李建锋说,以前大水漫灌,费时费力不说,地浇得也不均匀。现在这块试验田里,用上了深埋滴灌技术,能精准锁定需要浇水的地块,哪儿缺水就浇哪儿,还能控制水量,解决了大田灌溉粗放、水资源浪费等问题。

从铺设滴灌带,到浇多少水、施多少肥,深埋滴灌成为农民应用科技种田的重要“帮手”。“过去施肥‘一炮轰’,现在水肥一体化,分阶段按需施肥、精准调控,实现节水增粮,这就是科技种田。”李建锋说。

站在这块试验田边,石家庄鑫农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胡建良告诉记者,这里的深埋滴灌工程设施,都是由他们公司生产的。

“这项技术的滴灌带埋设在地表以下25至30厘米处,使用寿命10年以上,省水、省肥、省人工。”胡建良介绍,在灌溉过程中,水肥通过地埋滴灌管上的滴头缓慢渗入附近土壤,相当于把“营养餐”直接送到了小麦根部,既不影响田间农机作业,又能最大程度减少水肥无效蒸发。

听胡建良这么一说,站在一旁的正定县厢同村种粮大户钱永军往前凑了凑,接了话茬:“如今大水漫灌不行了,必须走节水的路子。”

钱永军算了近半辈子“水账”,在安装深埋滴灌设备时有过犹豫,但想到节水是好事儿,就在去年秋季,也为种植的600亩地安装了深埋滴灌设备。

“熬夜排队浇地,那是在过去。”钱永军说,以前大水漫灌,浇地时又是平整土地,又是挖沟引水,没少费力。现在精准滴灌,掏出手机,水量、肥量、灌溉进度实时可查。

“效果怎么样?”记者问。

钱永军笑着拿起笔,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传统大水漫灌浇一亩地需要60至80立方米的水,深埋滴灌浇一亩地用水量在20至40立方米,你说这节水效果明显不明显?”

降成本、增产量、长收益,人还少“遭罪”。钱永军深知种地是本综合账,效益看产出:大水漫灌,水往哪去、肥往哪聚,导致营养不均、长势不一,影响产量;深埋滴灌不一样,水、肥直接“喂”到小麦根系,营养均衡、长势齐整,一亩地也能多打粮食。

不仅节水节肥省心,还带来种植方式的转变。为引水灌溉方便,过去地里这儿起个垄,那儿挖条沟,零碎田块多。实行深埋滴灌后,小田变大田,农机能在田里“撒欢跑”。“有了这个‘黑科技’,小麦丰产丰收的信心就更足了!”钱永军说。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0 阅读:1
评论列表
  • QQ
    2024-05-21 12:54

    一直有个问题想不明白,就是犁田的时候会不会把这东西搞坏[静静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