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有个词叫:双向情感障碍症

青少年心理自救 2024-04-21 21:43:02

在心理健康领域,双向情感障碍症(Bipolar Disorder),也常被称为躁郁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影响着患者的情绪、能量水平以及日常功能。这种障碍症不仅对患者本人构成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对其家庭、朋友和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全面了解双向情感障碍症,我们将从其定义、特征、原因、影响以及治疗方法等方面展开。

定义与特征

双向情感障碍症是一种涉及极端情绪波动的精神疾病。这种波动远超过一般人经历的情绪起伏,分为躁狂期和抑郁期两个主要阶段。在躁狂期,患者会感受到过度的兴奋、能量增加或易怒;而在抑郁期,患者则会感到深深的悲伤、绝望或失去兴趣。这两种极端状态之间,患者可能经历正常情绪的时期。

躁狂期的特征

- 过度的自信或妄想性的自大

- 极少睡眠需求

- 说话飞快,思维跳跃

- 易怒或攻击性增加

- 冲动行为,如过度消费、鲁莽驾驶等

抑郁期的特征

- 持续的沮丧或哭泣

- 对平时活动失去兴趣

- 体重显著变化或食欲变化

- 睡眠过多或失眠

- 自责或无价值感

- 思考或集中注意力困难

原因与影响

双向情感障碍症的确切原因尚未完全明了,但研究表明它可能与遗传、脑部结构及功能变化、环境因素及生活经历有关。这种病症可导致个体在工作、学习和人际关系方面遭遇严重困扰,同时增加滥用物质、自我伤害行为甚至自杀的风险。

故事情节

以Emily为例,作为一名30岁的高级工程师,她在同事眼中是一个充满活力与创意的人。然而,在某个躁狂期间,Emily决定辞职,投资一家她毫无经验的初创企业,这种不切实际的自信随后让她陷入经济困境。随着时间推移,抑郁期来临,她发现自己几乎无法从床上起来,对先前充满热情的项目失去了所有兴趣。最终,在家人的支持下,Emily寻求了专业帮助。

治疗与应对

治疗双向情感障碍症通常需要综合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心理疗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药物治疗,如心境稳定剂、抗抑郁药物,是管理症状的重要组成。心理治疗,例如认知行为疗法(CBT)或家庭治疗,有助于患者及其家庭了解疾病,学习应对策略。此外,定期的生活节奏、适当的体育运动和健康饮食亦有助于情绪的管理。

通过Emily的故事,我们看到双向情感障碍症不仅是一场个体的战斗,也是家庭与社会的共同挑战。通过增加对这个疾病的理解和认识,我们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状态,过上更加健康、平衡的生活。

0 阅读:84

青少年心理自救

简介:专注于青少年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