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与江青结婚引众人反对,刘英说一句话,主席:你理解我啊

说历史的女人 2024-04-26 14:29:28

老红军刘英,不仅是毛主席革命生涯中的亲密战友,而且还是毛主席个人生活中无话不谈的朋友。能够有如此深厚的情谊,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他们都是湖南人,也都是师范学校毕业。比如在刘英和张闻天的结合中,毛主席可是立了大功呢,不仅充当媒人,而且还给他们两个提供各种接触的机会和便利,最终促成了一对生死相依的革命夫妻。

有关刘英的个人特点,美国女记者尼姆·威尔斯在《续西行漫记》中曾经有过这样的一段描述,颇为有意思,她写道:

“她可算得身材最矮小的妇女了,我且谑称为洛甫的‘袖珍夫人’,我真想不透在长征途中她是怎么会没有被大风刮走,竟然也到了延安,她像春天的知更鸟一样活泼伶俐,忙着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工作······”

同是美国记者的索尔兹伯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也曾提到刘英,写道:

“刘英还不到五英尺高,娇小得就像小孩子玩的布娃娃······

刘英个子虽小,但她具有钢丝一般坚韧的精神,毛泽东也一直关照着她······”

通过威尔斯和索尔兹伯的描述,我们看到了一个形象丰富的刘英,她虽然身材矮小,但是性格开朗,甚至有点小小的泼辣,快人快语,行事作风却一点也不拖泥带水。

也或许正因此,她在豪气干云的毛主席眼中,是一个非常独特的革命者,对其进行了非常用心的指导和关照。比如在1934年,刘英被派到雩都县担任扩红突击队队长,进行扩红工作。可是在工作期间,遇到了工作难题,刘英找到毛主席,当时毛主席身患恶性疟疾刚好,还没彻底,便不顾病痛折磨,指导、甚至带病讲话帮助刘英开展扩红工作。

虽然,在工作上,毛主席对刘英经常指导和关照,俨然是领导和兄长的角色。但是,在生活中,面对情感、女人这些琐事的时候,博览群书、智慧无双、指点江山的毛主席也有无从下手、没有办法的时候,这时候,刘英反而表现出了重要的作用,为毛主席排忧解难。

有两件事,就能说明这个情况。

先说这第一件事,跟贺子珍有关。

那是1937年后,因为经历长征,刘英落下了严重的肠胃病,长征结束的时候,肠胃病还没有好呢,又染上了肺结核。在多重病魔的折磨下,刘英倒下了,但是延安的医疗能力和药品都无法治疗刘英的病。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央最终决定,让刘英等一批革命家去苏联治病。

临行前,毛主席满面愁容来找刘英。原因是前不久,他跟贺子珍吵了架,已有身孕的贺子珍一气之下跑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而且还在那里等着,说要和刘英一起去苏联去治病。

对于毛主席和贺子珍当时的夫妻感情情况,刘英还是比较了解的。以前也曾多次劝说贺子珍要多支持毛主席的工作,但是贺子珍限于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以及个人修养不够,对于毛主席的许多工作,不能给予积极支持。

比如刘英回忆说,随着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外国的许多记者都跑到延安想采访毛主席,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情况。有一次,一名美国女记者来到延安采访毛主席,交谈得十分愉快,结果贺子珍看到后,对他们说说笑笑十分不满。为此,两人吵了架。

却说贺子珍虽然去了西安,但是毛主席还是放心不下,所以找到刘英,希望刘英能够帮助贺子珍,对她说:

“刘英啊,你见了子珍,要在政治上多帮助她提高,让她多读点书。”

刘英知道毛主席心中的难处,也知道他希望贺子珍尽快成长起来,能够跟上主席的节拍。

刘英听闻主席这番托付,心知看似简单的几句话,实际上却是责任重大。之后,见了贺子珍,刘英那是用心设法帮助。

但是,等时至1939年初,刘英在苏联莫斯科治好病后,组织给她发来一封电报,上面写的是:

“蔡树藩、刘英即回延安,钟赤兵、贺子珍留莫斯科学习。”

当时,刘英接到这封电报后,一面收拾行李,一面还有点纳闷,不知道为何不让贺子珍回国。因为贺子珍当时在苏联的状况并不好,一方面是离开祖国的时候,已经怀了孩子,到了苏联不久就生下一名男婴。

可是不幸的是,婴孩才六个月,就因染了肺炎,到医院治疗失败,那名可怜的婴儿就夭折了。原本异国他乡语言不通,又加上爱子夭折,对于贺子珍的打击是非常大的,精神受到了极大的困扰和折磨。

可是组织的安排,肯定有原因的,刘英也不便过多问及,她是一名老党员,懂得组织纪律,不该问的不问,于是带着疑问踏上了回国的道路。

不过,刚离开苏联,行至新疆的时候,刘英就听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毛主席和江青结婚了。

对于在苏联治病的刘英来说,江青,是一个陌生的名字。

江青,于1914年出生于山东诸城县。14岁离家到各处求学谋生,学习表演等艺术专业,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因出演《娜拉》出名。1937年8月,江青来到延安,参加出演了《血祭上海》话剧。

当时,延安的军民、包括党的领导人都来观看了该剧。演出结束后,中央宣传部设宴招待演出人员和参与的工作人员,正是在这个宴会上,江青第一次见到毛主席。也正在这次宴席间,主席提出创办“鲁迅艺术学院”。

江青在演出后,进入鲁迅艺术学院,成为鲁艺的老师。当然,教课之余,她还会作为演员参加一些演出。在鲁艺的时候,毛主席有时候也会去讲课。如此接触之下,江青被主席的学问和人格魅力所吸引,开始追求主席,最后发展到结婚。

这就要说起第二件事了——有关江青和毛主席结婚一事,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争议的主要焦点在于,多数人都知道主席和贺子珍的感情已经破裂,支持主席和贺子珍离婚,但是却都反对和江青结婚。

当时众人反对方式比较多样,根据张闻天回忆说,有写信的,有发电报的,最后这些反映的材料都集中在张闻天那里。

其中有一封信,是当时在北方局做秘书的王世英写的,信末签名都有一大串子。他在信中说主席与江结婚不合适,原因是江在上海时做的是演员,影响不好,等等之类。

当时,张闻天看着这些信,颇为为难。刘英在《我和张闻天命运与共的历程》一书中写道:

“中央的几位领导同志也向闻天反映,希望闻天劝说。闻天觉得这种个人私事,别人不便干预,他也了解毛(指毛主席)个性很强,认准了的事很难回头······”

在刘英回到延安的第二天,立即来到毛主席的窑洞汇报工作。

当时,接待她的正是江青。

刘英对主席谈工作,说自己没有完成主席交代的工作。

这工作当然就是指出国去苏之前主席交代的,帮助贺子珍提高政治修养等等。同时,贺子珍在苏联的情况,刘英也给主席做了汇报。

主席听罢,也是一声叹息,万般无奈。

不管凡人还是伟人,其实在面对家庭琐事的时候,都是同样的烦恼。

只不过,毛主席与贺子珍在后期的时候,常常因为一点琐事拌嘴吵架,严重影响夫妻感情,也严重影响到了主席的正常工作。

刘英作为旁观者,作为朋友,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可是使再大的力也没用。因为感情这东西,有时候真要看缘分的,缘分尽了的时候,任谁也是无可奈何。

想至此,刘英对毛主席说道:

“你身边确实需要有人照顾,而你和贺子珍也实在合不来。”

岂料,就因为这普通的一句话,让毛主席感动异常,满眼感激,连声说道:

“刘英啊,你才是真正理解我的人啊!

就这事,不少老同志都反对哩。

你可要给我多做解释,多做宣传。”

刘英心里理解主席的苦,一方面是贺子珍的情况,确实比较麻烦,精神困扰比较大,另一方面是她自己的政治觉悟和思想修养一时半会也赶不上来,其三是她自身的情况比较复杂,自顾不暇,已不能承担照顾主席生活的责任。

可是,当时主席的革命工作那么繁忙,确实需要一个能里能外的生活伴侣。因此,刘英觉得主席和贺子珍的情感之路已经走到了尽头,离婚是必然的,便表示支持主席和江青结婚。

刘英和毛主席作为革命战友,在革命生涯中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比如主席给她和张闻天做媒,又送她“开明娘娘”的称号,等等,也正因此,她更能理解主席在那一时期的苦衷。

参考资料:《我和张闻天命运与共的历程》等。

3 阅读:1102

说历史的女人

简介: 写有温度的历史,给有温度的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