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动物,会在交配后死亡?性难道真的比命还重要?

科学多一点 2024-05-04 06:26:37

大自然千奇百怪,动物也各有特性。

在广袤的大自然中,居然存在怪异的“死婚”现象,也就是动物之间的“自杀式交配”行为。为什么动物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特性呢?对于这些动物来说,性真的比命还重要吗?

血腥的爱情故事:母螳螂弑夫

科学家将动物交配之后,雄性死亡的现象称之为“死婚”。大自然中确实存在这样血腥的爱情故事以及奇特的现象。

动物之间的这种“自杀式交配”方式一直以来被人类讨论。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经典动画片《黑猫警长》中,母螳螂在新婚之夜吃掉公螳螂的故事。

动画片中的母螳螂与公螳螂原本是一对幸福恩爱的恋人,但为了孕育螳螂宝宝,在新婚之夜母螳螂不得不含泪吃掉公螳螂,这个场景令观众也感到心里揪疼。在现实中,母螳螂“弑夫”的场面比动画中还要冷酷无情上几番。

螳螂之间的交配方式主要表现为,母螳螂伏身趴卧静候公螳螂慢慢爬到其背上,才开始交配行为。一般情况下,母螳螂的体型要比公螳螂的体型上大数倍,因此在交配过程中,如果母螳螂感到肚子饿的话,就会将公螳螂三下五除二地吃掉。

针对螳螂族群中的“自杀式交配”现象,科学家给出了解释,公螳螂之所以会丧命主要是因为母螳螂强烈的饥饿感使其做出了“弑夫”的行为。螳螂的交配并不像人们所想的那么简单,整个交配过程十分漫长,这个交配过程甚至会延续上几天的时间。

费力的交配行为,以及漫长的交配时间,促使公螳螂疲惫不堪,而体型稍大的母螳螂更是饥肠辘辘,这个时候母螳螂为了尽快解决饥饿问题,就会将魔爪伸向自己的丈夫,回头拽住公螳螂的头就开始啃,直到将其身体都啃食殆尽。

值得一提的是,公螳螂即使被母螳螂啃食头部,甚至身体被蚕食,也不会影响交配行为,直至彻底从母螳螂身上掉落才会停止交配行为。

公螳螂与母螳螂交配一直被认为是“血腥爱情”的代表,母螳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背负着“弑夫”的罪名。

直到生物学家对螳螂交配习性进行长期调查与研究之后,才发现如果在交配之前,让母螳螂吃饱喝足的话,就不会出现饿极了“弑夫”的现象,这才让挽回了母螳螂的形象。此后,生物学家还发现母螳螂吃饱后不但不会“弑夫”,还会跟随公螳螂的求偶行为一起起舞,整个场景十分和谐友爱。

为了“性”皮烂毛掉的袋鼩

袋鼬是澳大利亚的特有物种,它们外形似猫,是一种十分可爱的生物,体长仅有61公分。放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人们看到如此呆萌的动物的话,说不定争相将其拿回家当宠物了。殊不知,袋鼬是一种极端的为“性”痴狂的动物。为什么那么说呢?

动物学家贝克曾揭露袋鼬的交配习性,他坦言道,一旦进入繁殖季节,雄性袋鼬就会异常狂躁,体内的睾丸激素和皮质醇瞬间飙升到峰值。这份繁殖渴望刺激着雄性袋鼬不停地寻找配偶进行交配,在每一场交配中,它们更是疯狂地使出浑身解数,只为延续自己的后代。

据了解,雄性袋鼬每次交配的时间都很漫长,每场交配甚至长达8小时至14小时。在一番又一番交配车轮战之后,雄性袋鼬的毛发甚至出现脱落的现象,并且身体上会出现多处严重皮损、出血情况。

科学家认为,雄性袋鼩之所以会产生如此极端行为的原因在于,它们的交配季节相对于其它动物来说要短得多,通常只有7天至14天的时间。

而群体中的雄性袋鼩又不止一两只,竞争非常大。雄性袋鼩为了能让自己的基因顺利地传下去,就会使出浑身解数,甚至搭上性命都不足为惜,力争在这7天至14天的时间里,将交配次数最大化,提高受孕率。

近乎疯狂的交配季节结束之后,雄性袋鼩还是不可避免地要面临死亡这个结局。为了迎接短暂的交配期,雄性袋鼩体内的激素会迅速升高,睾丸激素的极速提升会增强其交配欲望以及能力。

而皮质醇的升高则会降解雄性袋鼩蛋白质以便获得更多的能量。但如此一来,也抑制雄性袋鼩的免疫系统,导致其走向死亡的命运。

拥有“一次性”阴茎的海蛞蝓

在大自然中,“死婚”的现象并不少见,比如螳螂、蜜蜂、蜘蛛等生物在雌雄结合之际就是雄性死亡之时。这表面上看是一场为“性”赴死的狂欢,其实是生物为了延续后代而做出的选择。

但并不尽然每种生物在结合的时候,都会面临生命危险,比如说海蛞蝓。海蛞蝓,也被叫做海麒麟、海兔,是栖息在海中的一种软体动物。海蛞蝓也是一种为“性”痴狂的生物,但是它们交配的方式略显奇葩。因为海蛞蝓属于雌雄同体物种,但是它们的交配方式又属于异体受精。

科学家发现海蛞蝓在交配的时候,会用“一次性”阴茎与另一只海蛞蝓的雌性器官交配,交配结束后,这个“一次性”阴茎就会自动脱落,而在数个小时之后,它们的阴茎又会奇迹般地生长出来。

海蛞蝓的交配较为生猛,它们并不喜欢一对一的交配策略,为了提高受孕率,海蛞蝓约定俗成地成串交配。由于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的原因,海蛞蝓会排成一排,前后交合,整个过程维系数小时甚至数天之久,直至筋疲力尽。

动物之间疯狂的交配,甚至搭上性命也要进行“性”的狂欢,其实更多地是受到激素和基因影响,才造成雌雄动物结合之后,雄性动物死亡的现象。这虽然残忍,却是这些有着“自杀式交配”行为的生物繁衍的方式,感谢您的阅读。

0 阅读:144

科学多一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