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经掌权时面对英荷战争而支持英国,经常劫掠荷兰船只

史海撷英 2024-05-22 14:55:37

康熙十一年(1672年),鼎盛时期的荷兰因树大招风而引来兵灾。不仅要在海上面临劲敌英国袭击,连许久未遭入侵的本土都被法国军队包围。此后的24个月内,三方都把全部精锐投入英吉利海峡和低地地区,经常会为1里格的控制权而血斗不止。

与此同时,远在东方的台湾郑氏家族也破天荒地被牵扯进这场战争。第二代延平郡王郑经选择支持英国一边,命令驻守在北部基隆的部队做好准备,拦截途径本地的荷兰船只。后来的库伦堡号事变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发生。

早在康熙元年(1662年),郑成功率部由厦门、金门出发,渡海夺取台湾本岛的实际控制权。除位于今日台南的热兰遮城,他们还兵不血刃地进抵北方。“成功自江南败还,知进取不易;桂王入缅甸,声援绝,势日蹙,乃规取台湾。台湾,福建海中岛,荷兰红毛人居之。芝龙与颜思齐为盗时,尝屯于此。荷兰筑城二:曰赤嵌、曰王城,其海口曰鹿耳门。荷兰人恃鹿耳门水浅不可渡,不为备。成功师至,水骤长丈余,舟大小衔尾径进,红毛人弃赤嵌走保王城。成功使谓之曰:‘土地我故有,当还我;珍宝恣尔载归。’围七阅月,红毛存者仅百数十,城下,皆遣归国。成功乃号台湾为东都,示将迎桂王狩焉。以陈永华为谋主,制法律,定职官,兴学校。台湾周千里,土地饶沃,招漳、泉、惠、潮四府民,辟草莱,兴屯聚,令诸将移家实之。水土恶,皆惮行,又以令严不敢请,铜山守将郭义、蔡禄入漳州降。”以早期西班牙堡垒的废墟为中心,构建其后世的淡水和基隆这两大中心。但受限于气候恶劣、土地欠开发等问题,很难迅速将理论上的世外桃源转化为富国强兵基地。不久,郑成功因忙于筹备对吕宋的征伐而病死,原为金厦留守的郑经便靠武力杀伐上位。“成功既得台湾,其将陈豹驻南澳,而令子锦居守思明。康熙元年,成功听周全斌谗,遣击豹,豹举军入广州降。恶锦与乳媪通,生子,遣泰就杀锦及其母董。会有讹言成功将尽杀诸将留厦门者,值全斌自南澳还,执而囚之,拥锦,用芝龙初封,称平国公,举兵拒命。成功方病,闻之,狂怒咬指,五月朔,尚据胡床受诸将谒,数日遽卒,年三十九。成功子十,锦其长也,一名经。成功既卒,台湾诸将奉其幼弟世袭为招讨大将军,使于锦告丧。锦出全斌使为将,以永华为咨议,冯锡范为侍卫,引兵至台湾。诸将有欲拒锦立世袭者,全斌力战破之,锦乃入,嗣为延平王。世袭走泉州降。二年,锦还思明。泰尝与台湾诸将通书,锦得之,遂杀泰。”

尽管郑经在集团内部稳如泰山,实则面临着前所未有外部危机。首先是坐拥大陆的满清王朝,在消灭南明永历政权后全力困台,祭出威力巨大的海禁政策予以绞杀。原先已相当富裕的厦门,就在这一时期迅速凋敝。其次,退回巴达维亚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也怀恨在心,主动联系清军组成同盟。他们在康熙二年(1663年)的海战中逼退郑氏舰队,继而单独出兵重新占领基隆。更为要命的是,摧毁了充当走私据点的浙东普陀山。如此一来,郑氏集团很难从大陆获得生丝、茶叶、瓷器等紧俏商品,逐渐失去日本与泰国的贸易份额。

关键时刻,遥远的欧洲局势发展竟在无意间挽救了整个郑氏集团。康熙五年(1666年)到康熙六年(1667年),尼德兰当局为报复英国的歧视性法令,联合法国、丹麦发动第二次英荷战争。尽管大获全胜,却不得不把许多原先要被派往亚洲的部队留在本土,连坚守数年的基隆都一并放弃。这才让郑经稳住局面,继续以微弱的海军优势同清朝抗衡。甚至在内部有大量人员叛逃的情况下,还能通过厦门从福建各地招揽到9000名投诚者,用于台湾本岛的军田开垦事业。奈何贸易收入下降太快,无法靠自产蔗糖、鹿皮予以弥补,只得在康熙八年(1669年)彻底放弃厦门与金门。

郑经

康熙九年(1670年),屡屡受挫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找上门来,与处境更加艰难的东宁府签署贸易协定。当时的英国人先后被荷兰竞争者从东印度群岛与日本市场驱逐,也缺乏足够资本在广州的市场上抢购大宗商品。故而希望将台湾作为破局点,重新获得生丝、茶叶、蔗糖等硬通货,顺便利用郑氏集团的过往排挤荷兰人。不料,郑经居然比大搞行业垄断的老对手更加激进,完全拒绝英国人参股或联合销售。后者也无法从岛上获取到比肩大陆的其他商品,始终卡在不温不火的尴尬阶段。只不过是苦于荷兰东印度公司重压,才勉勉强强保持有限度合作。

两年后,查理二世联合法国,掀起浩浩荡荡的第三次英荷战争。除鲁伯特亲王率领的舰队,另有路易十四的强大陆军由南方直取低地,逼得荷兰人用海水淹没掉大片领土,才免于被强敌彻底消灭。此后,战争完全陷入焦灼状态。荷兰人只能继续从海外收缩力量,而困守台湾的郑经也通过对外贸易获悉到情况。随即给基隆的驻军发出指示,要求他们拦截往返于长崎-巴达维亚之间的东印度公司商船。

康熙十一年(1672年)晚些时候,一艘名为库伦堡号的公司商船驶离长崎港,由于风暴袭击而偏离既定航线。作为典型的弗鲁伊特轻型帆船被设计成尽可能少用人力进行操纵,大部作业都可以通过滑轮组来协助完成。因此,200到300吨的体量几乎全都用于载货,包括白银、铜、樟脑、瓷器、漆器和大米。既没有配备足够强大的防御火力,也甚少安排专业水兵负责押运。倘若遭遇一定程度损毁,就等于丧失掉大部分航行和自卫功能。

相比之下,郑氏军队的福船相当原始。但在距离港口不远的区域内,完全可以靠牺牲适航性来增加士兵和武器数量。面对已成待宰羔羊的库伦堡号,直接选择蜂拥而上,将底舱内的几乎所有东西都劫掠一空。最后还将商船焚毁击沉,并把34名俘虏押回岸上处决。幸得有21人搭乘救生艇逃回日本,才让东印度公司方面获悉到具体情况。

事实上,郑经时代的基隆驻军在劫掠方面可谓惯犯。特别是在放弃金厦两岛后,就经常将黑手伸向游走于大陆、日本和南洋之间的三角贸易商。比如在康熙九年(1670年),他们就围攻过1艘在风暴中迷失方向的琉球船。在以官方名义没收全部商品后,还不忘将多数船员判刑屠杀,只留下8名幸运儿关进监狱。理由则是对方不向自己这个明朝继承者纳贡,反倒与满清胡虏互通有无。对于性能较好的荷兰船只,往往只能无可奈何地干瞪眼。直到局势发展与延平王口谕纷至沓来,才觅得千载难逢的“开洋荤良机”。

可惜,第三次英荷战争的蝴蝶效应不能从根本上挽救台湾郑氏的贸易颓势。此前,东印度公司每年至少派7艘商船去往长崎,但从康熙十年(1671年)起减少到5艘标准。故而指望靠打秋风度日的基隆驻军再也没等到下一次出手机会。最后连英国人都觉得台湾没有价值主动放弃同东宁府的有限合作。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对岸的清朝在康熙十二年(1673年)便爆发了三藩之乱。郑经继续下令抢劫琉球商船,并在后来派兵重返闽南,一度将金门、厦门、漳州乃至泉州都攥在手里。这才稍稍缓解货源不足的压力,坚持到自己死前才重新困守孤岛......

1 阅读:128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