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日本带走一中国小孩,40年后才回国,当年日本为何带走他?

陋室文史 2024-05-20 16:40:00

来源:中国知网 原创稿

侵华战争是近代史以来中国人民遭受的最惨痛的劫难,无数的家庭被战火撕碎,妻离子散,生离死别。

许多中国儿童在战争中沦为孤儿,独自在这片饱受苦难的土地上挣扎求生,不知道死亡和明天哪个来得更早。

只有少数幸运的孩子能够被善良的人收养,免遭死于战乱的命运。

在千万沦为战争的受害者的中国儿童中,有一位非常特殊的孩子,他的命运和绝大多数人不同。

这名孩子叫光俊明,听起来是个日本人,但其实是血统纯正的中国人。

他年幼的时候差一点就命丧日军枪口,最后却阴差阳错的捡回一条命。

他的父母都是中国人,但他却认为自己的思想观念更接近日本人。他生于中国,因侵华战争沦为孤儿,却在战争结束后被日军带回日本抚养。

悲惨的童年

43年后,年迈的千万富翁光俊明回到阔别大半辈子的祖国时,回想起8岁时样子。

那时他被侵华日军收养,从此他开启了新的人生,作为一个中国人,却活成了日本人的样子,再也没和自己的血亲见过面。

战后40年,新中国经过艰苦卓越的努力建设,早已没了战时贫穷落后的样子。

曾经魂牵梦萦念念难忘的山西老家也仿佛换了人间,陌生得让他简直以为来错了地方。

沉默良久,光俊明老人哀叹道:“我回来的还是太晚了,妈妈和妹妹大概已经不在了……”

1939年,在山西省一个平平无奇的村庄中,光俊明降生了。

和其他同龄人一样,他们是生在战火中的一代人,生活注定充满磨难。

两年之前,也就是1937年全面侵华战争爆发,本就贫穷的生活受到战争的波及更是艰难。

而雪上加霜的是家中的主要劳动力,光俊明的父亲被当地的晋绥军强制征兵,抓走了。

彼时日军的进攻势如破竹,晋绥军兵败如山倒,失去了太原后一路退至晋南地带。

为了补充兵员,军阀阎锡山下令在山西全境抓壮丁。光俊明一家在战争中躲过了日军,却没能躲过军阀。

就这样,他们一家成为了征兵的受害者,从此家中的沉重担子全部压在了母亲一个人的身上,生活举步维艰。

父亲入伍后杳无音信,不知道是已经死在了战场上,还是随大军去了远方。

家里三口人要吃饭,年幼的儿子和女儿嗷嗷待哺,但仅靠母亲一个女人养家如何够?

那年头兵荒马乱,单亲家庭的生活极度艰难,眼看全家就要被饿死,绝望的母亲走投无路,只能狠下心,含泪抛弃了小女儿,把她送到富裕的家庭里当养女。

这样至少能保证女儿不被饿死,家里少了一张吃饭的嘴,儿子就更有可能活下来。

就这样,年幼的光俊明还没能记住妹妹的容颜,就和妹妹永别,从此再也没能见上一面。

颠沛流离

妹妹被送走后,家里只剩母子二人相依为命。

在解放前的农村,女人和孩子根本就不能算劳动力,落后的农业生产是纯粹的苦力,仅靠一个贫困女人和一个儿童,家里连一头牛都没有,如何种地?

生活依然艰难,眼看他们母子二人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同村的一个好心人建议让光俊明的母亲改嫁,这样生活还能稍微好过点。

光俊明的母亲此时根本没得选,她可能这辈子都等不来被晋绥军带走的丈夫,改嫁是唯一的出路。

她嫁给了同村一个老实巴交的男人,原因无他,这个男人说只要能娶她当老婆,就愿意出钱送她的儿子上学。

对一个旧社会的农村妇女来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就是她的朴素认知中能改变命运的唯一道路。因此她嫁给了这个男人,组成了新的家庭。

就像绝大多数旧社会的惨剧一样,光俊明的母亲受骗了,这个看似忠厚的男人也是人人渣。

他的花言巧语,只不过为了诱惑这个天真女人嫁给他,他其实根本没钱,也从未打算让一个继子上学读书。

除此之外,他还赌博,欠了一大笔烂账,正因如此村里才没女人愿意嫁给他。

知道事情真相后光俊明的母亲终日以泪洗面,而即便如此,命运依然没有放过这对可怜的母子。

结婚后没多久债主就上门逼债,男人没钱,抛下老婆孩子一走了之,债主为了抵债,竟把这对无依无靠的母子赶出家门,霸占了他们的房子。

就这样,他们母子二人失去了自己的家,只能悲惨的乞讨流浪。

流浪的生活比从前更加艰难,他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挨饿受冻是家常便饭,稍微生点小病都有性命之忧。

不过幸运的是,他们母子二人在战乱中奇迹般的活了下来,终于等到了生活出现转机的时刻。

到了1941年,此时国民党的国民革命军第27军刚刚打完晋南会战,回山西大后方安全的地方整顿队伍,补充物资。

光俊明母子二人,刚好遇见了驻扎在山西运城的一支国军队伍。

经历了多年流浪的生活,母亲早已支撑不下去,此时遇见了军队,母亲就找到了军队的长官,希望能够收留自己的儿子。

这支军队的长官姓郭,看到这对可怜的母子,也有些心软,明知光俊明还是个不满足入伍条件的孩子也依然留下了他。

从此,光俊明又和相依为命多年的母亲永别,就像当年失去自己的亲妹妹那样,余生都未曾再见面。

沦为战俘

国民党虽然军纪败坏,风气堕落,但郭长官还算是个比较正派的人物,他收留了不到10岁的光俊明后,没有苛待这个孩子。

他没有结婚生孩子,却把这个和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养子,当成自己的亲儿子照顾。

根据后来光俊明的回忆,军中物资紧张时,郭长官宁可自己少吃点都要让光俊明先吃饱。

光俊明年龄太小,没法接受训练上战场杀敌——毕竟他还没有枪高呢,因此只能在军中做一些杂活。

但即使这样,郭长官给他分配的杂活也大多是烧水喂马,打扫卫生之类的轻松工作,从未压榨过他干脏活重活。

可以说,郭长官对光俊明视如己出,光俊明失去了自己的父亲,但他的养父堪比亲生父亲。

在那个混乱的年代,没有性命之忧还能生活温饱已经是奢侈,而郭长官还做到了光俊明的亲生父亲都未必能做的事情,他真的自己出钱把光俊明送到了学堂里识字读书。

光俊明母亲的愿望以这种方式实现,只可惜此时光俊明已经和母亲分别几年了。

郭长官告诉光俊明好好读书,长大了之后赶走日本人,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到时候再去找母亲,好好孝敬她。

于是,光俊明深藏了对母亲的思念,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

他对新生活充满希望,仿佛命运已经放过了他,谁知这段短暂的快乐生活只是暴风雨之前的安宁,新的劫难即将到来。

1943年,日军在中国战场上已经初步显现了败相,为了挽回优势,日军对中国军队发动了更加凶残的进攻。

国民党27军遭到了日军的偷袭,双方打起了遭遇战。尽管国民党军队奋起反抗,但深陷包围圈,想要突围谈何容易?

27军的队伍被日军歼灭大半,剩余的残兵败将也被俘虏。

光俊明在混乱之中和郭长官失散了,跟着队伍四散而逃,但最终还是落入了日军的手中,成为了俘虏。

以日军泯灭人性的作风,所有的战俘都会经历惨无人道的折磨,然后被屠杀。

幼小的光俊明和四千多名战俘一起被赶到刑场,眼睁睁的看着日军用机枪无情的处决所有人。

但轮到他受刑的时候,日军的指挥官高桥却把他从等死的队伍中揪了出来,带回了自己的营帐中。

也许是因为他的年纪太小,日军认为他没威胁;也许是他上过学,比起其他的孩子显得聪明伶俐,讨人喜欢。

当然最为重要的一点是,高桥看到瑟瑟发抖的光俊明,觉得他和自己幼弟有几分相似。

高桥在战前本来家庭和睦,生活幸福。

然而随着日军在中国的战事越来越艰难,日本政府强迫一切适龄的男人上战场当兵,他也因此被迫和家人分离,和弟弟一起被送到中国,成为了被军国主义裹挟的士兵。

在法西斯的强迫下下,去异国他乡杀死无冤无仇的陌生人。

弟弟本就体弱多病,但丧心病狂的军政府连这种不够入伍标准的人都强行抓走,最终弟弟没能活下来,死在了行军途中。

虽然日本人非常可恨,但其实那个年代确实也有一部分和高桥类似的日本人,他们本无心战争,但却被日军或哄骗、或强迫的抓来打仗。

俗话说“君子生于小国,非君子之过”,他们中也确实有些身不由己的普通人。

高桥不打仗,自己在日本的家人们,就会被当做“叛徒家属”杀害。

但如今,他看到瘦小年幼的光俊明,瞬间便想起了刚刚惨死的弟弟,他没能救下枉死的亲弟弟,但他能救下另一个无辜的人。

回国寻根路

有高桥的照拂,日军其他人自然也对光俊明不敢怠慢,虽谈不上多喜欢他,但也不会亏待他。

因此,光俊明成为了中国战俘中仅有的、不但没有被折磨杀害,甚至还比被俘之前过得更好的人。

以一个孩子的认知能力,他没法理解战争、民族,他只知道高桥对他很好,就像郭长官一样。

因此,随后的几年时间里,他一直都跟着日军的队伍生活。

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高桥带着光俊明和日军们,主动找到了八路军投降。

我国不同于毫无人性的日本人,遵守了《日内瓦公约》,分批次把被俘的日军送交给日本方面。

其中,有一名被无罪释放的,名字叫做加地正隆的日军医生提出,想要收养光俊明。

他之前就和光俊明关系亲密,现在不忍心看年仅8岁的光俊明再次变成流浪儿童,因此打算把他带回日本抚养。

光俊明本身是中国孩子,如果他愿意留在祖国,盟军不可能不管他的。

但年幼的光俊明本人却认为,他已经习惯了和日本人生活在一起,且高桥和医生,确实也对他很好,所以他希望能和加地医生回日本。

出于对当事人的尊重,盟军便同意了。

就这样,光俊明成为了日本人的养子,离开了祖国远赴日本,在异国他乡接受教育长大成人,开启了新的生活。

加地医生和高桥的情况较为类似,从一开始,他就是被日本威胁上战场的。

虽然他只是个后勤医务人员,但他还是经常在看到日军暴行后,默默流着泪想:为何日本要穷兵赎武侵略中国?

战后回国,加地更是深刻的认识到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罪恶,和自己在战争中的对中国人民犯下的错误。

因此,他在战后成为了一名反战的国际主义战士,多次向中国公开认错道歉,忏悔自己在侵华日军中的罪行。

为了赎罪,加地医生对光俊明这个中国养子的教育,投入了巨大的精力。

送他进入日本最高学府深造,还出资援助他组建了自己的公司。

成年后光俊明结婚生子,生活幸福,事业也蒸蒸日上。他的公司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他带来了千万财富。

光俊明在日本几十年的成长经历,几乎把他变成了一个真正的日本人,遥远的中国童年仿佛是一场上辈子的梦。

但是上了年纪之后,他的思乡之情越来越强烈养。

年迈的养父加地医生也在病逝前嘱咐他:一定要回中国一次,替他亲自向中国人民认错请罪。

他为此联系了中国方面,询问回国寻亲的事宜。

最终,光俊明于1986年回到了阔别43年的故乡,但遗憾的是他没能找到自己的母亲和妹妹。

光俊明的悲惨童年,是侵华战争中众多中国儿童的缩影,幸运的是,他这一路上遇到了很多好人,即使其中有日本人,但依然保留了人性的善良。

希望光俊明的寻亲之路,在未来能够得偿所愿,找到失散的家人。

也希望未来再也没有战争,中日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都能和平共处,绝不让悲剧再次上演。

参考资料:

中国知网《流落日本的山西孤儿光俊明》——林卫国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mjz80qGfPOVzUl4D7nHSCUbvi2EygENeGuiLgrxBQoOZ7zfljyNZOmjPMkPsfS7eoK3bAFHYgw-ROO_td5rtib2WvlNk6b3NMsXJHatDgF2C0sNZQ-d_-o7n7bheN9fPAuaX63wu0rdIZRMXzhIGnQ==&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14 阅读:6972
评论列表
  • 2024-05-25 10:40

    一个小孩43年后就成年迈老人了?

  • 2024-05-21 18:48

    点赞啦点赞啦,你的赞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

  • 2024-05-27 23:49

    前后算下来都不到60

陋室文史

简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