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如果不是被原子弹炸过,日本这个国家也许就消失了

和洽说过去 2024-05-16 06:10:48

1945年9月2日停泊在东京湾里的密苏里号上,日本代表在投降签字仪式上署名。而这正宣告了轴心国的彻底失败。

而在这时远在大洋彼岸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得知这个消息后轻蔑的说到:“如果不是被原子弹炸过,日本这个国家也许就消失了”那么,丘吉尔又是为什么说出这番话呢?

日不落的余晖

作为帮助英国打赢二战的英雄首相,丘吉尔无疑是能力十分出众的。同样的,他又是个很有个性的人。他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喝酒,用餐时要喝,会客时要喝,就连休息前都要来上一杯,说是活在酒桶里也不为过。

在开罗会议时更是拉着斯大林喝了好几个晚上。他不但喝酒更喜欢抽雪茄,按传记记载他每天要抽十五根之多。以至于拍《至暗时刻》时,奥德曼为了演好丘吉尔按照这个量去抽,最后把自己送进了医院抢救。

作为二战前的世界霸主,一战的胜利者,因为首相张伯伦的绥靖政策,导致法西斯势力的迅速膨胀,而号称世界第一陆军的法国也只抵抗了43天。敦刻尔克后英国本土也在不停地遭受纳粹德国的轰炸。就是在这样的危急时刻,丘吉尔接手了英国这个烫手山芋。

他坚持抵抗,带领英国皇家英军打赢了不列颠空战,彻底粉碎了,纳粹德国登陆英国的可能性。然而面对纳粹德国狂风骤雨般的进攻,还是难免顾此失彼。作为一个世界性帝国,除了英国本土,日不落帝国还拥有着广袤的殖民地,而英国跟日本的梁子就是因为英国远在东南亚的殖民地而来的。

疯狂的日本

日本陆军海军不合由来已久,早在德川幕府时代,作为海陆军前身的岛津藩,萨摩藩,就相互看不对眼,明治维新后两者矛盾更甚。陆军先学德国后学法国,海军则一直学英国。英法作为从十世纪就开始斗的老冤家(一战二战面对德国崛起时短暂联手),这种千年的宿敌培养出来的徒弟关系如何,可想而知。

而日本226事变的本质就是少壮派陆军对海军上将的刺杀,闹到最后以至于山本五十六把舰队开到东京湾准备炮轰东京。一国军队闹成这样,放在整个人类历史上都实属罕见。叛乱后面被镇压,皇道派陆军大臣被清算,事情才算是虎头蛇尾的解决了。

但海陆两军的隔阂是越来越大,以至于发生了陆军去德国买了飞机技术,海军跟着去买了份同样的技术,一份技术花两份钱,这种奇景也就能在日本看到。二战那会空军并不像今天这样是个单独的大类,那会的空军是依附海军或者陆军并不是单独的军种,海陆两军都可以有自己的航空编队。

日本抽象的地方就在于,陆军看见海军有海航就表示海军马鹿都有航母,那我陆军也要有。于是陆军就去造航母。海军则是看见陆军有坦克,就表示陆军马鹿都有坦克那我海军也要有,于是海军就去造坦克。两者为了做出区别,索性组装螺丝时一个顺时针装一个逆时针装。

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日本在二战战略规划上,时常会出现左右互搏的战略奇景。

昭和鬼才参谋石原莞尔(918策划者),关东军满铁,陆军参谋部本部军事课当时都是反对日本全面侵华的,他们支持的是彻底把伪满洲国同化,反对同中国全面开战,要来温水煮青蛙那套。

然而好大喜功的裕仁,却更偏向喊出三个月亡中国口号的东条英机。以至于石原莞尔知道后锐评东条英机说:“他只是个上等兵,以他的才能顶多指挥二十梃机枪”。

当石原莞尔去阻止田代皖一郎那些人发动七七事变时被直接回怼到“当初前辈你不也是这样做的吗?”日本军国体制弊端就在这,永远的下克上,永远的不知节制,欲壑难平。随着日本无尽膨胀的野心,等待日本法西斯的只会是毁灭。

当日本投入了本国近八成的兵力进入中国战场,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无法自拔时,陆军要求继续梭哈,而海军表示实在打不了了。最后两边争不出个章程,就直接把东西捅回大本营。这时候莫斯科保卫战已经接近胜利,美国适时加入了禁运法西斯国家的行列。

最后裕仁拍板抽调部分兵力去东南亚(东南亚盛产橡胶是重要的军事物资),并接受了山本五十六偷袭珍珠港的计划。实事求是得去讲,日本人在东南亚战术层面表现可圈可点,狠狠揍了英法美三国联军(菲律宾当时是美国殖民地),山下奉文更是骑着自行车给自己打了个“马来之虎”的外号。

就连以后的日本“太上皇”麦克阿瑟也被打的抱头鼠窜,留下了一句“士兵们我会回来”不过他后面确实回来了,也算是说到做到了吧。不过巴丹死亡行军里的同盟国战俘就没有那么好运了。而大名鼎鼎的中国远征军就是这个时候应运而生的。中国远征军很重要的的一个任务就是打通滇缅公路。

日本人疯狂的举动无疑是将同盟国狠狠地团结了一波。不但没有缓解正面战场的颓势,还成功招惹到了英美两国。美国直接跟日本在太平洋开片,并带着英国则通过滇缅公路往中国输送物资。后面远征军孙立人部退往印度也是由英国人集训的。而日本人的战狂行为,也彻底的把自己带进了毁灭的深渊。

随着斯大林格勒战役纳粹德国的败局已定,中美英三国召开了开罗会议,并在经过斯大林同意后1943年12月1日发布了《开罗宣言》。宣言指出“被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特别是满洲和台湾,应归还中华民国。”面对合理合法的要求,冥顽不灵的日本法西斯依旧是选自负隅顽抗。而化身秋后蚂蚱的法西斯,也确实没几天好活了。

蠢蠢欲动的苏联

1939年5月11日诺门罕战役爆发,早有准备的日本军队对苏联发动偷袭,正面撞上了苏联军神朱可夫,面对苏联的钢铁洪流,日本军队溃不成军,在见识到苏联强大的军事实力后,此后几年,日本再也没有对苏联发起过任何挑衅。并在后面签署了《苏日中立条约》持续时间到1946年。

而谈到苏日关系,《朴茨茅斯合约》绝对是绕不过的存在。这是在1905年沙俄同日本签订的条约,是俄国战败出让了在华利益,以及承认日本在朝鲜特殊地位的条约。按理说苏联作为另起炉灶的新国家理应是不认这些不平等条约的。事实上苏联人也确实不认,后续日本拿放弃《朴茨茅斯合约》,去找苏联会谈让苏联调停。本身就是病急乱投医。

1945年法西斯早已油尽灯枯,明眼人都知道失败是早晚的事。日本人早在开年之初,就开始积极寻求媾和机会。事实上也确实有国家愿意帮忙,梵蒂冈就向日本提出了愿意调停,不过被日本拒绝了。按日本的本意,想找的是一个有分量的大国来居中调停,达成有条件和平。

中英美都是敌对国家,而签署了《苏日中立条约》的苏联,哪怕跟日本曾经也有摩擦。但是在1945年那会,苏日确实是维持着诡异的和平状态。在日本人的思维里也就存在了调停的可能性。可是,这会儿的苏联会让日本如愿吗?当然不会,日本人废除了《朴茨茅斯合约》苏联人能得到的也就只有一个库页岛的归属权而已。

以苏联人的大胃口必然是不会满足的。苏联之所以在攻占柏林后,没有马上对日宣战的原因就是,他在等一个来自美国让他出兵的报价。而美国人因为豫湘桂溃败后已经不再相信蒋介石

政府有反攻日本的能力,不得已也只能选择同苏联合作。7月26日《波茨坦公告》发布了,中英没要求日本立刻无条件投降。根据《波茨坦公告》,这也就是前面丘吉尔所说,如果没有被原子弹炸过,日本这个国家就会消失的原因。

因为如果日本不选择无条件投降,那么战后中美英苏是有权利直接在日本驻军的。就如同同盟国对付战败后的德国那样,把国家一分为四。而日本人面对这份通告选择了无视。

而在日本人硬抗时,8月6广岛被投下核武器。这时日本依旧不死心,甚至组织调查团去广岛查证情况是否属实。8月9号凌晨苏联对日宣战,猛攻伪满洲国,日本方才如梦初醒,当天美国在长崎投下第二枚原子弹。8月15日裕仁发布诏书,日本无条件投降。

尘埃落定

随着日本的投降,世界人民取得了对法西斯实力的彻底胜利。原子弹的投放和苏联人的出兵是导致了日本投降的直接原因。可是,中国四万万人十四年的艰苦抗战,也彻底消耗了日本最后的战争潜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不是单属于某个单一国家的胜利。而是全世界人民反抗战争的胜利。

52 阅读:20763
评论列表
  • 2024-05-19 14:45

    日本本就该消失

  • 2024-05-19 13:58

    原子弹和苏联也不过是加快了日本投降的脚步而已[点赞]

  • 2024-05-19 19:43

    妈的 小美投有不投多一点 应该东京投十个 剩下的小日本地方投一百个嘛

  • 2024-05-18 15:39

    [点赞],聪明。

  • 2024-05-19 08:18

    确实如此,这场战争美国人是一定要赢的,如果不是慑于原子弹的威力,凭日本人的尿性真的是要一亿玉碎了。

  • 渡人 18
    2024-05-19 18:57

    如果不是原子弹,日本男人死八九成,女的死一半,现在日本最多一两千万人。

    天涯 回复:
    不,是日本会和琉球一样
  • weik 14
    2024-05-19 20:05

    苏联真会挑时机,等原子弹炸了,才进攻日本。

  • 2024-05-20 21:30

    如果没有研究出原子弹,小日子本土不会那么快投降!小日子搞全民玉碎,所以美国应该会长期围困小日子,飞机与军舰大炮轰炸小日子,小日子只能躲入山区,这样过一年小日子都不知道饿死多少,所以原子弹应该算是救了小日子!

  • 浮云 10
    2024-05-20 13:56

    世界人民请放心,日本恶性程度高,欠账太多,消失只是时间问题!

  • 2024-05-20 16:18

    美国在救小日本[得瑟]

  • 2024-05-21 03:32

    这人说的很真实,可以追溯得到,漂亮国核威慑,[笑着哭]鬼子提供核爆试验场地,再出来投降,漂亮国接收庇护,要不然鬼子得罪了那么多国家,就算咱们不动它,大毛和其它国家会放过它吗?简直就是环环相扣!

  • 2024-05-20 12:10

    真应该把小鬼子全部亡国灭种的

  • 2024-05-23 08:03

    没有清算的日本,才是今天的样子

和洽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