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抓到汉俘不杀,反而赐他们匈奴女子?多年后验证其手段之高明

科普博物馆 2024-05-22 19:27:32

在我国历史上,要说对中原威胁最大的敌人是谁,那必然是草原上的部落联盟。

早在西周时期,周王朝为了抵御北狄的袭击,便开始修建连续排列的“列城”作为防御工事。到战国时期,匈奴不断掳掠秦、燕、赵三国的北部边境,于是他们先后在北边修筑了“拒胡长城”。

秦吞并六国,一统天下后,为了稳固王朝的安全,防止匈奴侵扰边境,秦始皇又开始大规模修建和联结长城,使长城初具万里之势。

在西汉时期,汉王朝和匈奴之间又开启了持续130余年的汉匈战争,后面还有西晋的五胡乱华,宋朝的靖康之耻,明朝的土木堡之变等等。

可以说,草原上的部落一直都是中原人的心魔,时不时就给你来刀狠的,他们善于骑射,野战经验丰富,往往采取突袭作战,让中原防不胜防,历史上,有很多名将都曾被草原部落给俘虏了,最后客死他乡。

但奇怪的是,匈奴对待那些投降的汉朝将领和官员,往往都是留而不杀,甚至还会“尽以女妻之”,而在征伐其他的草原部落时,却是大开杀戒,将敌人的头骨做成器皿。

那么,匈奴为何会区别对待汉朝俘虏呢?还给汉人送匈奴老婆?其实,我们都上当了。

被俘虏的汉人

在匈奴俘虏的汉人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张骞。

公元前139年,张骞带着100余人从长安出发,前往西域。在行至河西走廊的时候,张骞等人不幸被匈奴骑兵抓获。

军臣单于(冒顿单于之孙)觉得张骞是个有才能的人,于是就想拉拢他,让他放弃出使月氏,为此还进行了各种威逼利诱,但都没有达到目的。

见张骞宁死不从,单于又给他送了一个年轻的匈奴女子——俾丽尔,这位女子温柔善良,对张骞百依百顺,她的出现,也让身处异国的张骞感受到了一丝温暖。就这样,张骞在匈奴度过了十年的时间。

“留骞十余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汉书·张骞传》

但是,匈奴妻子还是没能牵住张骞“不辱君命”的心,公元前129年,他趁着监视松懈,带着妻子逃出了匈奴的控制,只可惜,在归汉的第二年,他的妻子就病死了。

公元前100年,苏武奉命持节出使匈奴,后被匈奴单于扣留。在当时,匈奴贵族多次劝他投降,但苏武却油盐不进,还拿佩刀自残,无奈之下,匈奴人就将苏武迁到北海放羊。

过了五六年,单于的弟弟于靬王在北海打猎,见苏武会编织打猎的网,又会修正弓弩,于靬王很赏识他,就给他提供了食物和衣服,此外,他还可能给了苏武一个匈奴妻子。

三年后,于靬王病重,又赐了苏武牲畜、马匹、服匿等东西。

就这样,苏武在北海放了19年羊,直到公元前81年才回到了长安。

几年后,汉宣帝询问苏武:“苏武在匈奴那么多年,可有子嗣?”苏武直述:“以前在匈奴时,娶的匈奴女子正好生了一个儿子,取名通国,现在正想通过汉使将他赎回来。”

不久之后,苏武父子就在长安团聚了,但关于苏武的匈奴妻子,史书中却没有一点记载。

公元前99年,李陵奉汉武帝之命征讨匈奴,带领五千步兵和八万匈奴士兵交战,最后因寡不敌众且孤立无援,李陵被迫投降匈奴。李陵投降后,匈奴单于不但没有杀他,反而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李陵。

单于壮陵,以女妻之,立为右校王,卫律为丁灵王,皆贵用事。——《汉书·李陵传》

后来,汉朝多次派出使者招李陵回长安,但李陵因无颜面汉而拒绝回朝,公元前74年,在匈奴留居二十余载的李陵病死他乡。

总的来说,在汉武帝时期,很多汉朝官员、将领都曾被匈奴所俘,比如李广、赵破奴、李广利等名将,但他们基本都没有被匈奴所杀,有些还在匈奴娶了贵族之女为妻。

说到这,可能很多人就想不明白了,匈奴为何要养一群敌人在身边呢?他们是低估了汉人的忠诚,还是另有企图?

匈奴为何优待汉俘

实际上,匈奴人优待汉俘的目的并不只是劝降那么简单,他们其实还有另外三个目的,一是借着这些汉人精英发展匈奴的技术、农业和经济政治体系,二是增加人口,三是将这些人耗到退休。

千百年来,草原部落都是中原的一大隐患,但很多时候,他们都只能骚扰边境,却动摇不到中原政权的根基,为什么?因为他们的科技太落后了。

匈奴作为一个典型的游牧民族,虽然他们有战无不胜的铁骑,但匈奴的经济、政治、农业体系都远不如汉朝,这些直观的差距注定他们建不成顶级大国,也难以入主中原。

正因此,他们才会采取优待汉俘的策略,给这些俘虏送钱送女人,好让汉朝的官员、将领们在匈奴安心工作。事实证明,匈奴依靠着这些汉人,冶炼技术得到了一定发展,军队素质得到提高,经济、政治体系趋于稳定,严寒时期的粮食损失有所降低。

其次,由于草原的环境十分恶劣,从而导致婴儿的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加上长期战争损耗,使得匈奴的人口结构长期处在男少女多的局面。

婴儿死亡率高,出生率又低,在这样的背景下,匈奴各部落的人口都很难实现增长,甚至还会出现负增长的情况,那他们又是如何恢复人口呢?

对于匈奴来说,想要增加部落的人口数量,最为简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将本国的女子嫁给这些汉人俘虏。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填补战争导致的人口空缺,同时还可以感化他们,让他们甘心为匈奴服务。

最后,即便大部分汉俘对匈奴始终没有归属感,最终还是想回到汉朝,但匈奴人已经不用在乎汉俘的去留了,毕竟他们的价值已经被榨干。

等这些汉俘回朝的时候,都成了五六十岁的的老头,已经难以继续为朝廷效力,对匈奴也构不成威胁。

一直以来,我们都只看到了匈奴烧杀掳掠的一面,但其实他们也在用招安的策略来巩固统治和发展,如果匈奴只懂得征伐,又怎会有力量和汉朝抗争一百余年呢?

不得不承认,匈奴的这一计甚秒!

1 阅读: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