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国家面积只有清华大学的1/10,却能影响着全球13亿人口

观察与思考 2024-02-18 20:22:01

它是全球最迷你的国家,面积仅 0.44 平方公里,跟我国天安门广场差不多,清华大学都是他的 10 倍大。人口仅 600 多人,唯一的军队是来自瑞士的雇佣军。不可思议的是,这个弹丸之地竟然影响了全球 13 亿人口,尽管地处欧洲腹地,却没有一个国家敢侵略他,连美欧一众强国也要礼让三分。

梵蒂冈城

今天要聊的就是梵蒂冈城国,简称梵蒂冈。历史上欧洲打的架数不胜数,殖民和瓜分国家更是传统技能,波兰就先后被瓜分过三次。但就在这强国林立,战事频发的地方,却诞生了全球最迷你的国家。它的地理位置极其特殊,四周被意大利完全包围,是全球最有名的国中国。因为国土就巴掌大。梵蒂冈没有农业、工业和矿产资源,吃喝用的都要靠意大利,连理发店都没有,找个“Tony老师”都要出国。然而就这么一个没矿没油没钻石的国家,人均 GDP 能超过7万美元,碾压美英德,大概是意大利的两倍之多。

那么梵蒂冈到底是怎么富起来的?国小人少却屹立不倒,靠的是什么神秘力量?梵蒂冈号令欧洲,虽然硬件拿不出手,但文化软实力却强悍无比。它的外号是“先知之城”,整个国家都是世界文化遗产,每一块砖头都不一般。天主教教皇就住在这,有多厉害呢?当前全世界最大宗教是基督教,有三大派别,天主教会人数最多,教徒超过 13 亿人,占了全球人口的六部分之一。而天主教会最高领袖就是教皇,相当于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表了,号召力可想而知。

教皇

自公元 14 世纪以来,教皇大都住在梵蒂冈的宫里,而协助教皇处理天主教会事务的就是罗马教廷,可以理解为教皇的朝廷,这是天主教会在全世界的中心机构。梵蒂冈赚钱的核心,就来自于信仰的加成,这还要从梵蒂冈的前身——教皇国说起。公元 4 世纪初,基督教成了罗马帝国的罗教,罗马教会就是基督教的中心。到 476 年,以罗马为中心的西罗马帝国被北边来的蛮族灭了,但罗马教会却没有垮。公元 756 年,承受教会加冕的法兰克国王“矮子”丕平,把罗马城和周边的土地送给了教皇,被称为“丕平献土”。教皇国就这样诞生了。

教皇国的首都是罗马,实行政教合一,教皇既是宗教领袖,为上帝代言,也是国家一把手,拥有实打实的统治权。到中世纪时,西欧的宗教就是罗马教会在主导了。教皇国的领土,只在 18 世纪达到了巅峰,在亚平宁半岛也算是个正经的大国。那么,靠宗教能怎么赚钱呢?最出名的赚钱方式就是出售赎罪券。

13 世纪时,罗马教会发明了一个概念“炼狱”。简单来说,假如李四是个教徒,如果他生前干了坏事,偷鸡摸狗,欠钱不还,死后就要先去炼狱里下油锅,要在炼狱里呆平均 500 年。那咋办?没事,用阳间的钱来减免阴间的罪。

教会就是热情周到的中间商,比如李四临死前向神父忏悔,神父听完叹气,你这起码要在炼狱待个 700 年?李四差点吓死,说我床底下还藏着一箱黄金,全捐给教会了。神父说那回头我跟上帝商量一下,给你减个200 年,好吧?就这样,李四的黄金就变成了教会的了。

赎罪券

时间到了 1506 年,教皇尤里乌斯二世想给罗马的教堂来个大翻新。把拉斐尔、米开朗基罗都请来,排场搞起来。但这真的是费钱,到了下一任教皇利奥十世本身花钱就大手大脚,他把宫里的地毯、银器物都抵押给了高利贷,甚至卖了几十个官,自己设官又卖官,但还是不够花。于是罗马教会就想起了“赎罪券”这玩意,大到黄金万两、良田房屋,小到几块钱一个面包,教会也是不挑食,啥买卖都做,搞钱就能远离炼狱,靠近天堂,那还要什么公序良俗?这种中间商赚差价的模式让教会原地起飞。

到 16 世纪宗教改革前,英国每年有 25% 的收入就这么白白给了教会。英国 2/ 3 的土地和房产也是归教会所有。最夸张的还是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每年被教会吸走的财富高达40%。但 1517 年,一位修道士扯下了“教皇的新衣”。

1517 年,一名叫做马丁·路德的修道士发现不对劲,赎罪券并不能赦免罪孽,这是赤裸裸的智商税。随后就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赎罪券也被废除。也是从那之后,西方的基督教才分裂成了天主教和新教。天主教延续中世纪传统,奉罗马教皇为尊。新教则另起炉灶,完全不认教皇的权威。后来启蒙运动和理性主义兴起,教皇的话大家更不爱听了。

基于宗教权威的教皇国也在民主国家时代中逐步落后,最终在意大利民族统一战争中,罗马城被意大利吞并,教皇国缩水到罗马城西北角的梵蒂冈那一小块地。但教皇刚的很,绝不认输,就呆在梵蒂冈的宫殿里,由于教皇还是神圣不可侵犯,意大利要是想动教皇,还得掂量掂量全球天主教徒的怒火。双方就这样大眼瞪小眼僵持了近 60 年,直到 1929 年教皇庇护十一世时期,才和意大利签了《拉特兰条约》,这意味着教皇国正式灭亡,取而代之的是梵蒂冈城国。

这时的梵蒂冈就像罗马城里一个景区,还是不收门票,不用签证,没有入“境”手续的国外景区。生活在罗马的人,只要跨过马路就能进梵蒂冈。而梵蒂冈的孩子打个酱油那都得出趟国。这里有两个主要的建筑:圣彼得大教堂和梵蒂冈博物馆。虽然说是个主权国家,但地方实在是太小了,梵蒂冈就把能外包的都外包出去了。最典型的就是意大利驻梵蒂冈大使馆,并不在梵蒂冈,而是位于意大利自家的罗马城,我们身处大国可能有点难以想象。

梵蒂冈博物馆

不过时代变了,不能靠卖赎罪券来赚钱,梵蒂冈赶超大国的人均 GDP 又是怎么来的呢?事实上梵蒂冈的财产状况一直很保密,教会贪污腐败,桃色丑闻也不少, GDP 数据都是外界估算的。

总的来说,梵蒂冈赚钱有三宝:旅游、教徒捐赠和投资。旅游就不用说了,梵蒂冈常住人口 600 多人,大都是主教、神父、修女。但每年的游客却超过 500 万人次,有信徒来皈依天主,还有无数人来这里打卡,毕竟这里集齐了文艺复兴三杰,光艺术都是无价之宝,邮票、出版物等也很赚钱。

很多组织或个人都会向罗马教廷捐款来表达自己的敬意,比如 2014 年拜仁客场 7: 1 横扫罗马队后,全体在梵蒂冈受到了罗马教皇方济各的接见,见面时拜仁就许诺捐赠 100 万欧元。罗马教廷收到钱之后就用投资来钱生钱,据统计,罗马教廷的投资遍及北美、欧洲多个国家,拥有数百亿资产,资本渗透到意大利众多经济部门。数据显示,罗马教廷在意大利有 40 多万公顷的土地,相当于9, 000 多个梵蒂冈。黄金、外汇资产超过 100 亿美元。

方济各说过,"如果我们连看得见的钱财都管理不善,如何照看好信众们看不见的灵魂呢?"但城市的钱并不好管,虽然我们讲起宗教圣地会觉得神圣不可侵犯,但你细看就会发现,精神家园那也是一砖一瓦、黄金美元搭建起来的。《天主教新教和资本主义》一书中说过,天主教的精神气质是反资本主义的。天主教一直都是反对资本主义的建立,但事实是,天主教的中心梵蒂冈,那才是玩资本的好手。

关注我,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讨论。

2 阅读:91

观察与思考

简介:社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