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了3套房,总结出了卫生间防水的13个细节,别交智商税了

珂珂说家居 2024-04-10 19:46:37

在装修中,防水工程如同一个隐形的守护者,默默守护着我们的家居安全。

尤其是卫生间这一用水比较多的区域,更是防水工程的重中之重。

如果没有处理好卫生间的防水,导致日后出现渗水、漏水等问题,不仅影响自己的居住体验,还可能给楼下的邻居“赔钱”,到时再撬开地板来重做防水,可就麻烦多了!

作为装修了3套房子的“老司机”,我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总结了卫生间防水的13个关键细节,帮助大家在装修时避免“智商税”,真正做到事半功倍。

1、材料搅拌

防水材料一般分为两大部分,干料和液料。

在搅拌时,应该先放干料,再放液料,然后用电动搅拌机进行搅拌。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用电动搅拌机哦,比人工搅拌速率更快、更均匀,不容易出现粉团。

2、基层找平

基层表面得用1:2.5或1:3的水泥砂浆进行找平处理,厚度要达到20mm。

并且向地漏处排水坡度得为2%,地漏边缘向外50mm内排水坡度得为5%,以便水流可以顺畅地流进下水道。

同时,还得向卫生间门口外延伸250~300mm,防止卫生间内的水通过卫生间外的楼板渗漏。

找平层必须要坚实无空鼓、起沙、开裂,表面得抹平压光,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3、基层湿润

基层找平干燥后,需要进行洒水湿润。

有的人可能觉得干燥了又洒水是不是多此一举?

其实不是,干燥是需要内部干燥,洒水是只需要表面微微湿润,确保表明没有明水就可以下一步施工了。

4、防水施工工具选择

聚氨酯类防水涂料得用橡胶刮板涂刮,管根、转角处得用刷子;

聚合物水泥、丙烯酸类防水涂料则得用油漆刷或滚筒刷涂刷。

工具选对了,施工起来才能事半功倍。

5、墙面防水施工

墙面一般要涂刷2-3遍,要薄刷多层,由下而上,由远及近。

下一遍涂刷应在上一遍涂膜固化后进行,以手摸不粘为准。

涂刷方向还得与上一遍方向垂直,也就是说两次涂刷方向要呈十字交叉的形式。

6、防水层高度

高度设置得合理,才能确保水不会从墙上渗透。一般来说:

没有淋浴功能的卫生间地面四周与墙体连接处,防水层应往墙面上返300mm以上;

有淋浴的卫生间墙上防水层高度不应小于1.8m,如果预算充足,直接涂到顶更好。

7、防水层厚度

防水层并非越厚越好,符合施工的要求就可以了。一般而言:

使用高分子防水涂料、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时,防水层厚度不应小于1.2mm;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膜厚度不应小于0.8mm或用料控制不应小于0.8kg/㎡。

8、管道处处理

管根孔洞在立管定位后,楼板四周缝隙得用1:3水泥砂浆堵严。

缝隙大于20mm时,得采用细石混凝土堵严。

管根与混凝土(水泥砂浆)之间应留凹槽,槽深10mm、宽20mm,槽内嵌填密封膏。

管根与混凝土(水泥砂浆)之间应留凹槽,槽深10mm、宽20mm,槽内嵌填密封膏。

这个步骤虽然麻烦,但却是防止水从管道处渗漏的关键。

9、地漏处处理

地漏管根与混凝土(水泥砂浆)之间应留凹槽,槽深10mm、宽20mm,槽内嵌填密封膏。

从地漏边缘向外50mm内排水坡度为5%。

这个细节做好了,地漏处就不会再出现渗水的问题了。

10、水管处处理

冷热水管槽内也应进行防水处理。

且水管与墙面接触的部位,均应采用硅酮胶或防水密封条密封。

这样才能确保水管不会成为漏水的源头。

11、便器处处理

管根与混凝土(水泥砂浆)之间应留凹槽,槽深10mm、宽20mm,槽内嵌填密封膏。

便器底部与立管相接处应加设密封膏。这个步骤做好了,就能避免便器处出现渗水的情况。

12、养护

防水涂刷完成后,表面干燥不沾手后,就可以进行养护了。

具体而言,就是用干净的水,每天喷洒3-4次,连续喷2-3天,如果是夏天就多喷几次,这样可以防止防水层干裂开口。

13、闭水试验

这一步非常重要,是判断防水层效果的关键。

所谓闭水,也就是要在卫生间贴砖前,直接在防水层地面放满水,观察24小时以上,看看有没有出现渗水漏水的情况。

在此过程中,可以跟楼下邻居沟通一下,让他们看看他家卫生间顶面有没有出现漏水。

如果有漏水,再重新做防水处理,直至不漏水为止。

总的来说,卫生间防水工作不仅是装修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是保障居住安全、舒适的必要措施,应该从细节入手,严格把控每一个步骤,确保防水工程的质量和效果。

0 阅读:1

珂珂说家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