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武被特赦,周总理劝许世友原谅他,许却大哭:这辈子都不可能

史海任我行 2024-05-23 16:38:34

大家都知道,八宝山革命公墓是革命先烈的安息之地,能长眠在这里的人都值得我们铭记和缅怀。

但出人意料的是,八宝山上安眠的不仅仅是革命功臣,甚至还有国民党军官,尤其是曾被关进功德林监狱的战犯王耀武也长眠于此。

对于王耀武,我军很多将士那是恨得牙痒痒,这里面以开国上将许世友为代表,以至于后者当着周总理的面仍执拗地表示这辈子都不可能原谅王耀武。

那么,王耀武究竟做了什么十恶不赦的事情,能让许世友如此愤恨呢?

升职达人王耀武

要说王耀武这个人,虽然我们的历史课本鲜有提说,但却真的是一个值得敬重的英雄人物。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王耀武曾在抗日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称得上是“抗日名将”。

正是抗战的功劳奠定了王耀武日后的地位,毛主席也评价他:“功是功,过是过”,这才让他在死后有了入住八宝山的资格。

回顾王耀武的生平,他于1904年出生在山东泰安上王庄,来自一个农民家庭。长大后,因为家境贫寒,王耀武读了几年私塾就外出谋生去了。

乱世虽然对大部分人是灾难,但对于另一部分人则是改变命运的良机,王耀武正是如此。

1924年,赶上黄埔军校招生,素有志向的王耀武就南下广州报考,并被成功录取为黄埔三期生。

在那个时代,能从黄埔军校毕业是很了不得的,虽然王耀武没赶上最有含金量的黄埔一期,但这也足够他逆转人生。

黄埔军校的校长是蒋介石,而校长先生向来是任人唯亲,对同乡、学生颇为看重,这让黄埔学生在仕途上有着别人没有的优势。

当然,黄埔学生那么多,要想得到蒋介石的青睐也得自身能力过硬。

王耀武恰恰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他在毕业后当了少尉排长,然后参加了第二次北伐战争以及中原大战,并在战争中崭露头角,没多久就被提拔为团长。

这个时候,王耀武才二十六岁,距离他考上军校也才过去了六年,其升迁速度就算不是坐火箭那也是搭高铁了。

随后,王耀武自然也参与了蒋介石对红军的围剿作战,其在皖南地区四处作战,红军力量为其所重创,方志敏等人也是在此时遭到俘虏和杀害。

因为功勋卓著以及长袖善舞,王耀武不久又当上了师长,其升迁之快也只有胡宗南能与之一比,众多老学长都望尘莫及。

国军内部由此产生了一个说法,叫“三李不及一王”,这一王自然是王耀武,而三李则指的是李延年、李仙洲和李玉堂,三李都是黄埔一期生,却沦为了学弟的部下,可见王耀武当时究竟有多火热。

然而,不管是军阀混战还是围剿红军,其实都无益于王耀武的历史地位,真正让他出名的还得是抗日战争。

七七事变发生后,王耀武是坚定的主战派,他随后率军参加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兰封会战等等战役,虽然国军在这些战役中饱尝苦果,有时候甚至可以说窝囊至极,但王耀武和他麾下的五十一师发挥还算不错,申报和大公报接连报道了他们的事迹。

等到万家岭会战中,王耀武指挥七十四军歼灭日军四千人,让七十四军一战成名,王耀武也因此被提拔为军长。

紧接着,王耀武在1939年的长沙会战中以反包围战术成功收复高安,在1941年的上高会战中再次歼灭日军数千,这不仅让七十四军赢得“抗日铁军”的名声,也为王耀武赢得一枚青天白日勋章。

到1944年,王耀武已经成为第四方面军司令,其地位与卢汉、张发奎、汤恩伯等人并列,殊荣之大让其他人望尘莫及。

升官之后的王耀武依旧有着十分抢眼的表现,他在1945年的湘西雪峰山之战中取得大胜,一举歼灭日军两万多人。

这一战绩震动全国,是王耀武一生最大之荣耀,同时他也因此以四十岁的年纪就位列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之中。

如果没有后来的事情,王耀武完全有资格以民族英雄的形象名垂青史,但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泉城的血色黎明

内战爆发后,蒋介石要王耀武去山东,但却不让他带走自己的老部队,王耀武怏怏赴任。这一去不得了,王耀武遇到了自己的一生之敌——粟裕。

先是在莱芜战役中,王耀武的七个师被华东野战军歼灭,他几乎是被粟裕打成了光杆司令。

随后的孟良崮战役中,王耀武赖以成名的老部队七十四军,此时已经被整编为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七十四师也遭到全歼。

消息传来,王耀武饮食俱废,不断呢喃说:“有如丧父之痛!”

时隔不久,蒋介石打来电话要王耀武重建整编七十四师,王耀武也确实这么做了,但当年的形势又岂是重建一支军队能挽救得了的?伴随着昌乐、潍坊、张店等地方相继被解放,济南已然成为孤城。

尽管王耀武此时还握十一万大军,但他对守住济南并无信心,于是就向蒋介石请求撤离,而他的请求不出意外地被拒绝,蒋介石表示会让杜聿明带着三个兵团十七万大军驰援,如有必要他自己也会亲临督战。

济南城已经是我军志在必得之地,而在得知国军增援已经在路上后,中央军委制定了“围济打援”的计划,也就是以重兵进攻济南的同时阻击杜聿明的援兵。

为了实施这个计划,中央军委计划动用三十二万大军,其中攻打济南的部分是十四万人,而阻击杜聿明援军的部分是十八万人。

应该来说,双方兵力差距不大,何况王耀武还有城池可以依托。济南城有两道城墙,外城七米高八米厚,而内城则是十二米高十二米厚,是一座相当坚固的城池。

因而按照王耀武的估计,解放军想要拿下济南至少要一个多月,同时还要付出惨重代价。

这一点解放军这边也意识到了,毕竟我军此前还没有过大城市攻坚的经验,因而毛主席对战役前景十分关切,竟然直接发电报给许世友,让他担纲攻城重任。

这是许世友与王耀武的第一次直接交手,却也是这次交手让他们之间结下难解之仇。

战斗是在1948年的9月16日打响的,隔天就是中秋节了,因而当晚的泉城被月光照成一片银白。

聂凤智的第九纵队最先发起进攻,其麾下两个团从东向西攻打茂岭山和砚池山并将其攻克,一举打开了进攻济南的南大门。

这个结果是王耀武没有想到的,因为他此前一直坚信这两个阵地可以坚守至少半个月,结果开战之初就被攻克。

战斗随之被拖入激烈的攻城战,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王耀武有着卓越的指挥能力,其面对王建安、孙继先、聂凤智、宋时轮等我军众将的轮番围攻,不管是阵地防御还是两军对攻都打得有来有回,也的确让我军蒙受了不小的伤亡。

为了攻克济南,解放军拿出了“地道战”的老法子,一直把地道修到了城墙底下。

伴随着四十公斤TNT的轰然作响,济南城墙被炸出了一个大口子,战士们当即鱼贯而入,与国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眼看外城已经被突破,许世友决心当晚就攻克内城。为了实现这一点,解放军战士在夜间冒着国军密集的火力前赴后继上去爆破城墙,为此战士们成片倒下,有的连队打到只剩下三个人。

战斗一直进行到第二天的凌晨四点,第十三纵队某部八连的战士用长竹竿将炸药包送上城墙,终于炸塌了国军的堡垒,也把城墙炸出了豁口。

突破点一经形成,战士们当即冲了上去,而他们随即与其他各处赶来的国军部队厮杀起来,喊杀声响彻黎明的泉城。

战斗一度到了白热化的地步,战士们打光了子弹,就用砖头、铁镐、弹药箱当武器继续作战,总之已经杀红眼的战士们毫无畏惧,定要与国军见个高低。

鏖战持续了整整七个小时,解放军才终于打开了局面,他们喊叫着冲进内城,其中九纵某部七连直奔国军指挥部,誓要活捉王耀武。

而尽管战士们将王耀武的指挥部翻了个个,也没有找到他本人,一问才知道王耀武已经化装潜逃了,这让众人无不捶胸顿足。

好在天网恢恢,王耀武还是没能逃过去,他最终在寿光境内被抓获。之所以王耀武的身份会暴露,是因为他在老乡家里上茅房,结果被发现使用进口手纸。

老乡立即意识到来人非同一般,就向公安部门报案了,随后王耀武被抓获。堂堂第二绥靖司令,最后竟然是被一泡屎给送进了监狱,命运真是有趣的很。

两位名将的难解之仇

在历经八天八夜的恶战后,济南战役终于落下帷幕,属于王耀武的军事生涯就此告终,等待他的将是长达十年的牢狱生活。

要不说老王升职快呢,他的思想觉悟是那些老顽固们拍马也赶不上的。

被捕以后,王耀武就要求见陈毅,并诉苦说:“我是不愿意打内战的......在老头子的恩威并施之下,我别无选择,只得违心地来到山东打内战,这是我愧对人民愧对贵党贵军的地方。”

不仅如此,王耀武还主动写了《告国民党官兵书》进行劝降,并通过电台发出《向蒋先生进一言》的讲话,立功赎罪之心态可谓昭昭,蒋介石为此气得砸了收音机。

后来被送进功德林,王耀武也是本分得很,对改造工作十分配合。他还给监狱写了一副对联,叫“早进来,晚进来,早晚进来;先出去,后出去,先后出去;横批‘全都来了’”,毛主席知道后感叹说王耀武是个妙人。

因而对于王耀武,组织也是十分优待,不仅让他有着不错的伙食保障,还在他病重时用很贵重的药来救治。

最让王耀武感激地是,当范汉杰举报他杀害方志敏时,中央没有听信一面之词,而是彻底查清了当年的悬案,最终认定王耀武与此事无关,还为他登报声明。

因为表现积极,王耀武最终是在1959年作为第一批特赦人员而重获自由,并被安排为全国政协文史专员,此后的他有着不错的晚年生活。王耀武是安逸了,有人却很不高兴,他就是许世友。

在出狱的第一时间,王耀武就托人联系了许世友,希望就当年的事情达成和解,但许世友说什么也不肯见王耀武。

这件事后来惊动了毛主席和周总理,可纵然是周总理亲自出面,希望许世友能原谅王耀武,但他却哭着说:“这辈子都不可能!”

许世友脾气火爆人所共知,但执拗到这个地步还是十分罕见的。按常理来说,他们两个也只是作为对手打了一场仗,似乎没有理由憎恨对方到这种地步,可见其中必然有什么隐情。

事实上,许世友态度坚决的原因不在于曾和王耀武是对手,而是济南战役中王耀武使用了毒气弹!

当时,眼见济南城已经快守不住了,国军参谋长罗辛里建议动用从美军手中获得的毒气弹。

正是因为国军动用了这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给我军造成了很大的伤亡,其中不少人都是和许世友关系密切的老战友。

眼见老战友惨死,而凶手却逍遥快活,许世友的心里真的是痛如刀割。可以想象,当年王耀武要是落到了许世友的手里,即便不死也要吃些苦头。

可事到如今,许世友不能拿王耀武怎么样,只是在心里仍然记恨,当然不肯原谅他。

对于这件事,王耀武倒是撇得一干二净。按照王耀武的说法,济南城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放毒气的命令不是他下的,他对此毫不知情。

倒是有一些事能作为佐证,那就是济南濒临陷落之际,蒋介石密令王耀武处死一切敢言投降者,而王耀武不仅没有照做,还给士兵和百姓分发钱财要他们逃命,另外他还释放了监狱里关押的犯人。

人们或许可以说王耀武这是给自己留后路,但当时的情况是他本人有机会逃掉,遵命与抗命都是他一念之间的事情,而他却选择了冒着风险抗命,这起码说明老王良心未泯。

王耀武在最后关头的善举客观上也构成了组织对他宽大处理的原因之一,纵然许世友始终心怀愤恨,周总理也愿意为他说话。

度过了一个安详的晚年后,王耀武最终是在1968年病逝。时隔多年,组织上也在1980年为他补办了追悼会,并将其骨灰安置在了八宝山,从此为他盖棺定论。

结语

正如毛主席所说,王耀武的历史要分开来看,功是功,过是过。在1946年以前,王耀武的形象相当正面且励志,他以一介平民子弟抓住时代机遇而改变命运,壮年之时就已经是名动天下的抗日英雄,人生之精彩莫过于此。

但在这以后,王耀武的人生也盛极而衰,不但在军事上屡战屡败,还以战犯身份进入功德林。

对于一般人来说,这个结局无疑是灰色的,但王耀武硬是能让自己逆境重生,试问谁人能不佩服他的应变能力?至于当年的毒气弹事件,真相可能已然埋没,人们也只能感慨战争就是这样残酷。

1 阅读:1415
评论列表
  • 2024-05-23 16:46

    快去主页看看其他内容吧,真的很难不爱!

史海任我行

简介:每一段历史都该被铭记,我要做的就是让历史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