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遍网络的西安十大特色美食,光是为了吃都值得去一次!

美食小探家 2024-02-25 12:18:39

西安是一座满载历史的城市,它跨越了上下5000年,是十三朝古都。在《史记》中,西安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它也是举世闻名的四大古都之一。

因此来西安旅游,逛兵马俑、华清宫、骊山、大雁塔、小雁塔、大唐芙蓉园、爬古城墙,累了别忘到回民街、永兴坊、西羊市、洒金桥等地吃美食,这里可是远近闻名的美食聚集地,小吃种类数不胜数,而且很接地气,还便宜,总能让人感到不虚此行。

西安的美食文明全国,绝对是能让吃货们流连忘返的城市之一,消费也不高,疫情过后,欢迎大家来西安这座美丽的城市来游玩。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西安十大特色小吃,地道美食,来西安旅游别忘记尝一尝,好吃还不贵。

1、肉夹馍

肉夹馍是中国传统特色食物之一。名字意为“肉馅的夹馍”。陕西地区有使用白吉馍的“腊汁肉夹馍”、宝鸡西府的肉臊子夹馍(肉臊子中放食醋)、潼关的潼关肉夹馍(与白吉馍不同,其馍外观焦黄,条纹清晰,内部呈层状,饼体发胀,皮酥里嫩,火功到家,食用时温度以烫手为佳,且老潼关肉夹馍是热馍夹凉肉,饼酥肉香,爽而不腻)。

2、羊肉泡馍

羊肉泡馍简称羊肉泡、泡馍。古称"羊羹",西北美馔,尤以陕西西安最享牛羊肉泡馍盛名,北宋著名诗人苏轼留有"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的诗句。它烹制精细,料重味醇,肉烂汤浓,肥而不腻,营养丰富,香气四溢,诱人食欲,食后回味无穷。因它暖胃耐饥,素为西安和西北地区各族人民所喜爱,外宾来陕也争先品尝,以饱口福。牛羊肉泡馍已成为陕西名食的"总代表"。

3、陕西凉皮

陕西凉皮为传统特色小吃之一,多使用小麦面粉制作,也有米粉或其他淀粉制作。一般凉拌食用(但在汉中地区,热食更为广泛),种类繁多,制作方法各异,调拌也各具特色,口味不同。凉皮历史久远,凉皮传说源于秦始皇时期,比较常见的种类有有麻酱凉皮、秦镇米皮、汉中面皮、岐山擀面皮、面筋凉皮等。

4、黄桂柿子饼

每当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的中秋季节来临之时,古城西安就有一种秋冬令风味小吃——黄桂柿子饼上市了。黄桂柿子饼,也叫水晶柿子饼,是以火晶柿子和面制成的甜味食品,既可单独食用,又可作酒宴席上的佳点。

5、油泼辣子biangbiang面

油泼辣子biangbiang是陕西关中地区的汉族传统风味面食,因为制作过程中有biang、biang的声音而得名。制作时用关中麦子磨成的面粉,手工拉成长宽厚的面条,用酱油、醋、味精、花椒等佐料调入面汤,捞入面条,淋上烧热的植物油即成。

6、葫芦头

葫芦头,陕西西安传统特色小吃。源于北宋街市食品中的“煎白肠”。因猪大肠油脂较厚,形状像葫芦,因此叫葫芦头。葫芦头的基本原料是猪大肠和猪肚。吃时顾客先把馍掰成碎块儿,厨师再把猪肠肚和鸡肉、海参、鱿鱼等排列在碎馍块儿上,用煮沸骨头原汤泡三四次,然后加熟猪油和青菜等。吃时佐以糖蒜、辣酱等,鲜香滑嫩,肥而不腻。相传,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将烹制猪肠肚的方法传授给长安一家饮食店店主,并将一个药葫芦赠给店主调味。店主按照孙思邈的指点改进制作方法,长安“葫芦头”从此有名,千年流传。到了20世纪30年代,葫芦头已由肉类发展到包括海味类的众多品种,猪肉类葫芦头在用料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汤中增加了骨头和鸡,使汤味更加浓醇,质量提高,成为秋冬时节的风味小吃。

7、千层油酥饼

千层油酥饼是陕西特色小吃,相传是由唐代的千层烙饼经历代厨师不断精心改进而成,色泽金黄、层次鲜明、脆而不碎、油而不腻、香酥适口。

相传当玄奘法师翻译佛经达千卷时,唐高宗李治曾命厨人专门用清油做成千层烙饼赏赐给玄奘,以示表彰。后京都长安 (今西安)的厨师们对千层烙饼又作了改进,取名千层油酥饼,投入饮食市场销售,曾风靡一时。其特点是层次分明,脆而不碎,油而不腻。

8、贾三灌汤包

贾三灌汤包子是陕西省西安市的一道传统小吃,属于陕菜系;该菜品是名头最大、字号最为响亮的西安小吃之一;只要找到贾三灌汤包子,就算是找到了真正的西安小吃。

贾三灌汤包子,算是真正的西安小吃。西安的小吃多,“贾三灌汤包子”是名头最大、字号最为响亮的西安小吃之一。“贾三灌汤包子馆”在西安有三家分店分别是土门店、回民街店、西羊市店。

9、陕西饸饹

饸饹(读音hé·le),也作合饹,也叫河漏(读音hé·lou),是将豌豆面、莜麦面、荞麦面或其他杂豆面和软,用饸饹床子(一种木制或铁制的有许多圆眼的工具),把面通过圆眼压出来,形成小圆条。比一般面条要粗些,但比面条劲道、质软,烹饪方式和面条差不多。豆面有时候需要加入面丹来调节面的软硬度和口感,适合于没有小麦面粘性大,不能按普通方法做成面条的面类。在北方尤其是陕西、山西、河南、河北等地常见。

10、金线油塔

金线油塔是陕西三原地区的一种名贵的传统小吃。它层多丝细、松绵不腻,其形状“提起似金线,放下像松塔”,故而得名。它的制法,在清代的《素食说略》中有详细记载。据传是唐代做过丞相的段文昌家中的一位厨娘创制,原名“油塌”,清代时有了改进,选用上等面粉、猪板油等原料,增加油饼层次,把饼状改为塔形,将烙制改为蒸制,名称也由“油塌”改为“金线油塔”,成为上乘美点。油塔蒸好下笼食用时,用手略加拍折抖松,放在盘里,佐以葱节、甜面酱等,别有风味。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