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过去为什么秦始皇陵依旧保存完好?30万士兵都拿它没办法

百千奇说 2024-03-01 10:00:46

自古以来,厚葬的风气就在帝王之间流传开来,每一位皇帝都希望在自己在死后可以灵魂不死,永生于世,所以生前就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墓,以便自己死后可以得到最好的休息”,因此,古代帝王们的陵墓里全部都是金银财宝。

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他统一了六国,为中国的历史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秦始皇陵是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嬴政的陵墓,位于北部陕西省临潼区城东5公里处的骊山北麓。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可以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腊雕塑相媲美的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它们充分表现了2000多年前人民巧夺天工的艺术才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宝贵财富。

据历史记载,秦始皇在修建陵墓的时候,挖掘的深度超越了四层楼的高度,使用熔化的铜汁浇灌在底层填充地基的缝隙。

除此之外,秦始皇还修建了庞大的地宫,里面有数不尽的奇珍异宝。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初继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水,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

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

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之者久。

”可见其中珍宝之多。

最新考古勘探资料也显示,秦陵地宫东西实际长260米,南北实际长160米,总面积41600平方米,规模相当于5个现代标准足球场的大小。

地宫这么大,里面的陪葬品以藏满之”来推测,数量该十分惊人了。

据《汉书》等史书记载,仅秦始皇睡的那具棺椁就冶铜锢其内,漆涂其外”、披以珠玉,饰以翡翠”、棺椁之丽,不可胜原”。

据传说,秦始皇陵地宫和骊山之间存在一条不为人知的地下秘密通道,每到刮大风、下大雨的时候,通道内就会有阴冥”出现。

按照司马迁的描述,秦始皇陵的地宫上用纹石”筑顶,堵塞了地下的泉流;下面涂有丹漆”,起到防潮的作用;在机械动力驱动下川流不息的水银围绕之下,整座陵墓犹如大海中的一座孤岛;秦始皇陵地宫的地面在能工巧匠的精心绘制下,形成了山川河流的图案;

而地宫的顶部,则由太阳、星星、云朵所形成的图案组成;秦始皇陵墓当中的珠玉珍宝,随处可见;整座陵墓之内散发出一种用人鱼膏做的蜡烛燃烧后发出来的气味,据说这种蜡烛生命力极强,可以燃烧5000多个小时。

由此看来,说秦始皇陵墓是一个被搬入地下的人间繁华世界的缩影,一点也不过分。

为什么即使由项羽领衔掘墓,秦始皇陵依旧保存完好?

项羽盗秦陵时动用了自己的部队,至少有30万士兵参与了盗掘

项羽进入关中地区后,派手下的五大将”之一,九江王英布前去盗秦陵。

英布率几十万士兵前去掘陵。

挖了老半天,终于挖开了墓道。

但当要打开墓门时,里面的防盗机弩万箭齐发,好多士兵因为没有防备,遭乱箭射杀。

随之墓道内飞出了无数怪鸟,见人就啄,不少士兵被啄伤啄瞎。

接着又跑出好多怪兽,追吃士兵。

英布本人根本不敢进入墓道,只好向项羽作了报告。

项羽不信邪,亲率士兵进入,但到了墓内他也惊呆了,原来墓内出现了关中军事要塞图——函谷关”。

项羽继续往内走,里面冷不丁又射出一通乱箭,吓得项羽也不敢再轻举妄动,便退出了墓道,一把火烧了秦陵地宫。

现代的考古探测证实,秦陵确实被火焚烧过。

在秦陵目前已发掘的俑坑中,至少有三个俑坑中有大面积的焚烧痕迹,而且年代与项羽入关时间接近。

在焚烧之前,不少陶俑都被人为地砸坏了。

还有一种说法:当时项羽先派精兵挖掘秦陵,从西南和西北两个方向挖,但挖了半个月,也没有找到墓道。

后来出现一位老人,劝项羽不要挖了,秦始皇就是因为动用众多人力来修墓,劳民伤财才致灭亡的,你应该吸取教训。

项羽觉得有道理,深思后收兵。

于是秦陵的地面上留下了两条霸王沟”。

据野史记载,当晚项羽的十万大军马蹄如雷,奔赴至骊山脚下,刚准备有所动作,便感觉地动山摇,脚底失稳。

项羽驰骋沙场数年,心冷如铁,传令三军,继续向秦始皇陵驶进,不想这个时候,一道惊雷落下,地缝之中,陡然窜出无数幽魂,全部手执利器,身披大秦铠甲,威风凛凛!

项羽骇然,摸不清状况,而这时,手下十万兵众全都吓得失魂落魄,大呼道:秦始皇的阴兵从地底下钻出来了,阴兵借道,赶紧逃命啊!被这突如其来的异像惊到,全军溃散,项羽没奈何,只得灰溜溜的走掉,再也不敢谈及盗掘秦始皇陵的事情了。

强敌退散,那些秦军鬼魂,也当即消失无踪,只是在当地老百姓的口中留下了阴兵借道的说法,只要谁敢对秦始皇陵存有歹心,必然遭受恶鬼扑食。

甚至老百姓有传言,说秦始皇是地府下的鬼王,鬼王转世,号令天下,所以才会不费吹灰之力灭掉六国强敌,就算是死后,也没人敢来打搅。

地宫有无水银?

考古队的探测结果表明,地宫内的确存在水银,且东南、西南强,东北、西北弱。

《史记》中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初步得到证明。

宫内水银防腐防盗,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地宫内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

地质调查研究院研究员刘士毅介绍,通过物探证明,地宫内的确存在着明显的汞异常,而且汞分布为东南、西南强,东北、西北弱。

如果以水银的分布代表江海的话,这正好和我国渤海、黄海的分布位置相符。

秦始皇曾亲自到过渤海湾,所以他很可能把渤海勾画进自己的地宫。

如果这被证实,说明秦代对地理就有了调查和研究,也是个新发现。

秦始皇以水银为江河大海的目的,不单是营造恢宏的自然景观,在地宫中弥漫的汞气体还可使入葬的尸体和随葬品保持长久不腐烂。

而且汞是剧毒物质,大量吸入可导致死亡,因此地宫中的水银还可毒死盗墓者。

秦始皇陵中的长明灯是真的吗?

中国人有视死如生的传统,人死后的陵墓也对应称作阴宅,君王尤其重视陵墓。

史记中记载在秦始皇陵墓中就安置有长明灯,作为死后的居所,他们也希望像生前的宫殿一样灯火长明,因此也就有了长明灯。

用人鱼膏作为长明灯蜡烛,就可以长久不灭。

如是则始皇帝陵中也是常年灯火通明,好不热闹。

始皇陵中有弓弩,弓弩是由靠近的人自动触发的,其动力来源应该是水银的重力势能。

假如以秦朝的生产力真的能实现如此火控系统的话,那么长明灯很有可能也是由人触发机关后点燃,而氧化剂来源则是人打开并进入墓穴所带来的新鲜空气。

长明灯的目的,也是为了吓退盗墓贼,不让他们打扰墓主人的安宁。

在北京定陵的发掘中,陵墓正殿有一口青瓷大缸,内盛蜡质灯油,还有一个灯芯,这就是长明灯了。

但是显然长明灯在陵墓封闭后不长时间就熄灭了,原因是密闭的陵墓中缺少燃烧所需要的氧气。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