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下半场:沉得住气,耐得住烦,静得下心

原来是七公子 2024-04-12 06:52:47

有句话说:

“人生最大的对手是自己。战胜自己,人生就是一马平川;被自己击败,人生就成了荒芜的山野。”

年轻时,总以为胜过他人才是强者,经历越多越明白,胜过自己才更难得。

人生下半场,与其费尽心思赢过他人,不如潜下心来战胜自己。

沉住气,耐住烦,静下心,你就赢了。

1

沉得住气

易中天说:“人贵有三品:沉得住气、弯得下腰、抬得起头。”

诚然,面对人生的种种不如意,想要抬得起头,就先要沉得住气。

沉得住气的背后,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底气,是“千磨万击还坚韧”的从容。

人若沉得住气,日后终成大器。

世人皆知盛唐有李白,却鲜少有人知晓李白的师父赵蕤(ruí)。

赵蕤自小饱读诗书,天资聪颖,与李白并称为“蜀中二杰”,在当时的文人界,还有“赵蕤术数,李白文章”的说法。

他精通《易经》,专攻于韬略,有辅佐帝王之才。

但当时的科举考察的是孔孟之道,与赵蕤所学并不十分契合。

加上赵蕤并非出身名门,他的仕途走得很是艰难,科考几次都是落榜。

既然仕途无望,赵蕤就干脆顺势归隐山林,沉下心来钻研学问。

他独自一人住进琴泉寺旁边的岩洞,隐居于世,自力更生。

少了世俗名利的纷扰,赵蕤对人生的思考也沉淀下来。

他翻遍古籍,从历代帝王实录,到诸子百家学说,他都一一梳理记录。

古书数量众多,文字枯燥乏味,没有人帮忙,工作量可谓巨大。

可赵蕤沉得住气,他在岩洞中待了四年,直到开元四年的冬天,才完成了九卷六十四篇的术数巨著《长短经》。

《长短经》一问世,就轰动了整个京城。

皇帝欣赏赵蕤的才能,多次征召他入朝,后人仰慕他的气节,终让他名垂青史。

人生总是潮起潮落,一波未平一波起,既然是路,就会有低洼,有高地,自然也会有转弯。

我们不能决定命运的无常,但却可以决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面对。

与其终日自怨自艾止步不前,不如沉心静气好好精进自己。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当你沉住气,冷静思考,脚踏实地走好脚下的路,那么最坏的结果,也无非是大器晚成。

2

耐得住烦

曾国藩说:“若遇棘手之事,需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生活就是麻烦叠加着麻烦。

遇事一味火急火燎,急于求成,只会越理越乱,越乱越烦。

面对棘手的事,浇灭心头的火气,从容平静等待机会,才能日渐精进,一飞冲天。

元朝末年时局动荡,民不聊生,各地农民纷纷揭竿而起,自立为王。

几方势力中,张士诚独占最为富庶的苏南地区,陈友谅则占据广袤的荆襄平原。

按照当时的形势,张士诚和陈友谅最能有望一统天下,可到最后坐上皇位的,却是名不见经传的贫农朱元璋。

论经济实力,朱元璋比不上张士诚,论军队实力,朱元璋比不上陈友谅,但论耐心,他却远远胜于前两者。

在别的起义军打得风风火火时,朱元璋却不争风头,耐住性子发展力量。

他深知枪打出头鸟,所以一直奉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不急躁,耐得烦。

反观陈友谅和张士诚,一个因急功冒进死于流矢之下,一个鼠目寸光只顾争权夺利,都成了历史的匆匆过客。

古语有云:“事急则缓,事缓则圆。”

凡事操之过急,得来的便大多是烫手山芋,不能入口,反倒伤了自身,得不偿失。

所有的美好都需要时间的付出,人生纵然需要全力以赴,但也不要太过着急。

生活就是一场修行,耐烦就是在纷杂世事中修心。

小事耐得住烦,是一种修养;大事耐得住烦,是一种格局。

所谓伏久者,飞必高。

不为一时的得意忘形,不为一时的失意烦忧,耐住心性修炼自己,耐住低谷充实自己,才能观照万物,扎根成长。

3

静得下心

王阳明曾在诗中写:“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在他看来,心,是主宰一切的根源。

心若能静,心若能定,那么任凭世间千变万化,都会有我自岿然不动的泰然。

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濠造反起乱,王阳明临危受命,仅仅用了43天就将宁王捉拿归案。

得知王阳明生擒了宁王,朝中的小人唯恐他功高权重,就在皇帝跟前诬陷构害于他。

有人说他伙同宁王制造投降假象,有人说他功劳过高,显得君主无能。

甚至提出先将宁王释放,再由皇帝御驾亲征,亲自俘获宁王,以示天威。

王阳明得知后,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静下心来思虑周全。

他先是顺着皇帝的心意,将宁王交由宦官张永,确保万无一失的同时,也满足了皇帝的虚荣心。

朝中奸佞阻拦王阳明上京,他就顺势跑到九华山,静心打坐,闭目沉思。

皇帝见王阳明这般无心功利,也就打消了疑心,重新重用王阳明。

《昭徳新编》里说:“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

王阳明化险为夷的背后,是心静不惊的大智慧。

凡成大事者,都能在静心中求稳,静下来思考,静下来淬炼。

越是难事,越是大事,就越要冷静,越要清醒。

屏蔽掉外界的喧嚣,宠辱不惊,去留随意,只静下心来磨砺自己,反倒比事事用力强求更加有效。

杨绛说:“人虽然渺小,人生虽然短促,但是人能学,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贵在人自身。”

人生上半场,有过年少的轻狂,也走过不少的弯路;

人生下半场,经历过起起伏伏,才懂得生活的真谛,在于凡事凡心往回收。

收住气,慢沉淀;收住燥,耐得烦;收住心,静修炼。

如此,风浪再大,也不能奈你何。

余生,愿你我都能在生活的修行里,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处处是景,步步登高。

0 阅读:26

原来是七公子

简介:冷眼瞬间,释放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