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颈动脉斑块,不要过度治疗!具有【这些特征】,无须额外用药

鸟儿评健康 2024-05-09 06:48:48

如今,通过健康体检发现“颈动脉斑块”的人,真的是越来越多。

然而,在面对这个问题时,大家常常容易陷入“两极分化”的状态:有的人压根儿就没把颈动脉斑块给当一回事儿;但也有的人非常紧张,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开始吃各种药。

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不少颈动脉斑块患者处于“过度治疗”之中。比方说,有些原本不需要额外服药的人,可能正在长期吃他汀;再比如,还有些原本只用吃他汀的人,可能除了他汀以外还在吃阿司匹林……

这篇文章,我们就来告诉大家,具有哪些特征的颈动脉斑块其实危险性没有大家所想象的那么大,不需要对其过度治疗!

同时满足两项条件 不用额外服药

有一种说法认为,只要发现了“颈动脉斑块”,就意味着全身都处于较高的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当中。

但其实,有时候通过超声检查所发现的颈动脉斑块只不过是一些【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些斑块的实际临床意义并没有大家所以为的那么大,并且,它们的存在也没有明显升高总体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对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筛查与临床管理专家共识》就专门总结了这些“风险不高”的颈动脉斑块所具有的特征。一般来说,应该同时满足以下两项条件:

条件一:斑块不引起颈动脉的明显狭窄,并且,斑块的厚度(IMT,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2.5mm

一般来说,假如颈动脉斑块引起了颈动脉的明显狭窄,那么,在超声检查报告单上会明确描述颈动脉内到底出现了多大程度的狭窄。

而关于斑块的厚度,标准化的超声检查报告单上多半会专门列出IMT这项指标的具体数值(mm为单位)。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筛查与临床管理专家共识》

条件二:斑块不具有任何一项【高危特征】

这里,所谓【高危特征】具体指的是“溃疡斑块”、“无/低回声斑块”、“管腔旁暗区面积”、“新生血管”、“斑块内出血”及“微栓子”等等。

简单来说,只有超声报告上没有明确提及“表面溃疡”、“管腔旁有暗区”、“斑块内有新生血管”、“斑块内有出血或微栓子”等征象,同时,斑块内以“均匀强回声/等回声”为主的颈动脉斑块,才算是不具有任何一项【高危特征】的斑块。

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低回声斑块”、“无回声斑块”或者存在低回声/无回声区域的“混杂/混合斑块”,往往就都不属于这个范畴了。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筛查与临床管理专家共识》

现实当中,斑块厚度(IMT)<2.5mm并且以均匀“等回声”或“强回声”为主的颈动脉斑块非常常见。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体内只存在这类斑块的人群,一般并不需要专门为此额外去服用药物。

大家只需要根据自身原本的情况控制好血压、血脂、血糖等重要指标即可。

若是压根儿就没有高血压、没有糖尿病、也没有血脂异常的话,则应该主要通过健康生活方式的管理来控制颈动脉斑块的进展。

没有颈动脉狭窄 不轻易吃阿司匹林

与“等回声”或“强回声”斑块同样常见的,是以“低回声/无回声”或“混杂回声”为主的颈动脉斑块。

按照前面所提到的,“低回声/无回声”是动脉斑块的【高危特征】之一。这意味着,这些以“低回声/无回声”或“混杂回声”为主的颈动脉斑块会明显升高患者的总体心血管疾病风险。因此,的确需要积极使用药物来对其进行治疗。

不过,不少人一看到自己有“低回声/无回声”或“混杂回声”的颈动脉斑块,就直接开始吃“他汀+阿司匹林”。这种用药策略,其实大多数时候也属于“过度治疗”。因为,实际来说,并没有那么多人真的需要阿司匹林!

一直以来,低剂量阿司匹林所具有的“抗血小板”作用被认为可以预防动脉血栓事件的发生。而【高危斑块】所具有的一大风险,正是突发破溃以后容易在其表面形成急性血栓。因此,不少人坚信:只要存在“低回声/无回声”或“混杂回声”斑块,就应该长期吃阿司匹林。

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学研究发现,阿司匹林在很多场景下被大家“过度使用”了,并没有很多人真的需要阿司匹林,尤其是那些没有明确患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人群。

对此,2023年底,由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与加拿大介入心脏病协会(CAIC)共同发布的最新医学指南就非常直接地表示:只要没有患上明确的心血管疾病,那么,不论性别与年龄如何,也不论是否患有糖尿病,均不建议常规使用阿司匹林!(强烈推荐,高质量证据)

毫无疑问,仅仅只是通过颈动脉超声发现了“低回声/无回声”或“混杂回声”斑块,这还远远算不上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虽然,这些【高危斑块】的存在,的确升高了患者总体的心血管疾病风险,但一般情况下使用他汀类药物就足以提供保护了。而原则上,阿司匹林并不属于这部分患者非吃不可的药物。

临床上,与颈动脉斑块有关的只有一种情况可以定义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这就是“颈动脉斑块引起了颈动脉狭窄≥50%”。

也就是说,不论颈动脉斑块的内部回声表现出怎样的特点,只要颈动脉斑块引起了颈动脉的狭窄≥50%,那么,这种程度的颈动脉斑块就等同于冠心病、脑卒中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也只有体内被发现存在这类斑块的患者,才需要为此同时服用他汀与阿司匹林进行治疗。

总体来说,颈动脉斑块究竟需不需要吃阿司匹林,关键看的并不是斑块内的回声如何,而是斑块是否引起了颈动脉的严重狭窄。

对于颈动脉不存在明显狭窄的患者来说,即便发现了“低回声/无回声”或“混杂回声”斑块,也不应该轻易地使用阿司匹林。

不过度治疗≠不治疗!

虽说,在面对颈动脉斑块的时候,很多人都存在着“过度治疗”的现象。但同样的,也有不少人没有对这个问题引起重视。

我们虽然在前文反复强调“不应该对此过度治疗”,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家就可以对其“放任不管”。

首先,大家务必重视【他汀类降脂药】对颈动脉斑块的治疗作用。

根据“脂质浸润学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发展的“始动因素”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这种“坏胆固醇”向动脉血管壁内的浸润。

而他汀类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这一过程,从而遏制住动脉粥样硬化的继续进展。甚至,有医学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有希望缩小动脉斑块的体积、逆转斑块进展;又或是改变斑块内的成分,使其变得更加稳定。

为此,《中国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诊治共识》有专门提到:颈动脉斑块的治疗应该以他汀类药物为主。在发现颈动脉不稳定斑块(高危斑块)以后,哪怕血脂没有异常,也应该积极使用他汀类药物。

《中国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诊治共识》

也就是说,当我们发现体内存在“低回声/无回声”或“混杂回声”等【高危斑块】时,虽然不用“过度”使用阿司匹林,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需要使用他汀的。

其次,还得充分重视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并做好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预。

即便他汀类药物在颈动脉斑块的治疗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前面我们有说到,也并非所有的颈动脉斑块都必须吃他汀。假如超声检查只发现了厚度(IMT)<2.5mm的均匀“等回声/强回声”斑块,原则上,是没有必要因此而额外增加药物治疗的。

不过,这毕竟提示在颈动脉上已经出现了动脉粥样硬化的明确迹象,虽然其所带来的“总体风险”暂时还不高,但依然需要引起充分的重视。

在这种情况下至少需要做好两点:

一,相比以前要更为严格地控制好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并且,通过戒烟限酒等措施充分降低心血管风险;

二,加强饮食控制与运动锻炼,以此来积极主动地干预动脉粥样硬化在身体当中的进程。

总之,大家在面对颈动脉斑块这个问题的时候,尽量不要陷入“过度治疗”与“放任不管”的两极分化之中。

充分重视颈动脉斑块这个问题,并不意味着可以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开始吃“他汀+阿司匹林”。

要知道,绝大部分的颈动脉斑块其实不须使用阿司匹林;在大多数情况下,用好他汀类药物就够了;而对于所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来说,都应该做好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的控制,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预!

【参考文献】

1,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筛查与临床管理专家共识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2022,5:e1000123(2022‐08‐13)

2,中国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诊治共识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7年8月 第50卷 第8期

---原创内容!未经同意,请勿搬运!---



0 阅读:12

鸟儿评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