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诛仙》第一部的成功在于什么?

野心不大,你和天下 2024-04-09 14:23:24

在于《诛仙》全篇是讲“情”,而不是“仇”。(辅之讲以“恕”)

不过也许是因为《诛仙》是作为仙侠而非传统武侠的缘故。在传统的武侠中,像金庸梁羽生等大师的作品,家国之“仇”似乎从没间断过,而且一直是贯穿整个作品,作为重点被着重描述的,至少也是不可忽视的。 比如射雕中的蒙古金国和宋,天龙八部中的辽和宋,这是国之“仇”。 又比如笑傲,倚天等中的杀父杀母杀兄杀弟杀媳妇,这是家之“仇”。

感觉这些人物从来就没有自由过,报仇一直是人生的主旋律,不管是国仇还是家仇。当然我也不是全盘否认,我自己也非常敬佩郭靖他们的民族大义,也知道杨过所要的是神仙眷侣,洒脱无忧。但是,在这些传统武侠中,“仇”这一字始终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不可忽视。

反观《诛仙》,你很少见到“仇”。小凡惊羽全村被灭,你何时见到两人成天对此不共戴天之仇念念不忘?你何时见到两人说过要拼命修习,找到杀人凶手除之后快? 小凡一生挚爱碧瑶死于道玄之手,自己恩师田不易也死于道玄之手,但你何时见小凡心心念念要杀上青云,手刃道玄要整个天下陪葬?这一点,在他羽翼未丰道法不强时未曾有过,在他习了天书五卷后也没有过。而是日思夜想天南海北到处奔波寻找救碧瑶之法。

还有,当他重伤被天音寺所救,得知当年屠灭草庙村凶手乃普智。在其遗体前跪了一天一夜,最后还是叩头念声师傅,愿其安息。 可以说,从头至尾,《诛仙》对于“仇”之一字,笔墨甚少。而以一“情”字贯穿。 有碧瑶小凡之爱情,有田不易小凡之师徒情,有雪琪小凡之虐恋情,有惊羽曾书书对小凡的兄弟情。我觉得萧鼎是有意识地淡化了“仇”,而着重于“情”。

全书主线就是小凡为了救碧瑶,各处奔走引出无数故事,还有就是雪琪和小凡的各种纠葛。可以说,诛仙通篇都是“情”!这种因为对一个已逝去人的“情”而引领出全本内容的作品,我是第一回见。

我也说过了,这也许是《诛仙》作为仙侠所以有此不同。这和《仙剑奇侠传》有些类似。《仙剑》一系收获无数粉丝,当年李逍遥的《仙一》红遍南北,积累了很高人气。而这么些年,却从来没有一部书籍,能将仙侠之情发挥淋漓尽致。所以《诛仙》横空出世,其飘逸灵动的仙气勾起无数人的仙剑情怀,这也是它成功的原因。毕竟游戏电视剧和纯粹的书籍相比,在情感表达想象空间这些方面,无疑是后者完胜。诛仙趁着天时地利,一炮而红也是想得通的。

再来说说“恕”。《诛仙》里,田不易对于小凡堕入魔道之事历来不放在心,他始终觉得小凡没错,临死之前,还将小凡重新收于门下(当然他也从未将小凡逐出),这是“恕”;兽神被玲珑镇压却不恨反爱,这是“恕”,临死,他和玲珑相拥,含笑而亡,这也是“恕”;雪琪杀了田不易,田不易说不怪她,是“恕”;道玄成魔伤天害理,不易欲杀其而自杀,称其救世之举有恩于天下,是“恕”;幻月洞府中,被小凡间接杀死的万剑一对其含笑夸奖,指引其拿起诛仙剑,也是“恕”。

总而言之,《诛仙》的成功,在于全书说“情”,而不是“仇”;说“恕”,而不是“恨”。

1 阅读:4
评论列表
  • 2024-05-21 00:28

    要是结尾不那么匆忙有多好,看到结尾时心塞的拔不出来

  • 2024-07-24 12:06

    其实惊羽和小凡心中还是有屠村之仇的,七脉会武时,惊羽提到过要努力修炼报仇。在小说中第一次青云山正魔大战时知道真相的惊羽也想要杀了天音僧人报仇。 最后遇到走火入魔和田不易决战的道玄时。小凡也提到过别的都不管,只为青云山上伤碧瑶那一剑要杀了道玄。 虽然如此,还是非常赞同答主的观点。毕竟整部小说而言,还是以情为主线。仇仅为略微的辅助。

  • 2024-06-17 12:06

    时隔多年,普智苍松草庙村斗法的描写依然让我觉得中国的文字真妙,但是后期作者线索和埋坑太多,导致结尾的不良,还是让人很遗憾的

  • 2024-04-27 15:27

    现在二十多岁看的诛仙。其实文笔,剧情很多地方都不值得深究推敲。但看了诛仙之后仍然被其吸引了,觉得诛仙很单纯很干净。没有现在龙傲天网文那么无脑。却也没有武侠那么多国仇家恨。主角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人凭着一种执着的本心走到了最后。无论变成什么样子小凡始终坚守着一颗本心。就算变成鬼历,其实他的内心也没有因此改变过。主角真的是目前见过最最干净的主角了。有点张无忌的感觉但没有张无忌那么圣父。就如鬼王评价的一样,看似木讷却内秀于心。其实什么都懂却依然坚强到了最后一刻。也只有他这种心境才有资格掌握诛仙吧。

野心不大,你和天下

简介:仙侠世界,瑰丽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