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托孤为何无视赵云,反把兵权给了李严?一年后诸葛亮说出答案

枫桥墨客 2023-12-27 17:22:23
前言

公元220年,曹丕取代汉朝自立为帝。公元221年,刘备在四川称帝,国号“章武”。同年,为替关羽复仇,刘备亲自领兵攻打东吴。孙权闻讯请求和平,遭刘备拒绝。

诸葛亮之子诸葛瑾写信劝谏,他表示:“您与关羽的感情相比,如何?江夏能否比得上整个华夏?面对仇恨,孰轻孰重?”

然而,此言非但未能起到效果,反而加深了刘备的憎恨。蜀汉名将张飞带兵万余人支援刘备,然而张飞却在途经江州时遭到部下张达、范强的杀害。

刘备还未平息关羽去世的哀痛,却又收到了张飞惨遭杀害的消息,令他更加愁苦。

这让他对孙权的恨意更甚。

一、夷陵之战

刘备决定亲自率领数万蜀军进攻东吴。

两国边界已移至巫山附近,长江三峡成为了主要通道。刘备命吴班、冯习、张南等人攻占据峡口,进入吴境。

刘备在巫县战胜吴将李异和刘阿部,夺得了秭归。为防曹操入侵,刘备命黄权守江,马良去武陵召安少数民族。

孙权闻讯,任命陆逊为大都督,领兵至阵前抵挡刘备。陆逊采取守势,避其锋芒,待到有利时反击,最终使蜀军无功而返。

蜀军在高温环境下士气低落,只能放弃水陆并行,改由陆路行军,将军营设在密林之中。由于后勤补给困难、地势复杂,为陆逊的反击创造了良机。

7月份,两军鏖战六个月仍未分胜负。

在战场上蜀军士气低落,改变了原本水陆协同的战略,陆逊由此判定反攻的时刻已经降临。

他于是致信给孙权建议,初战时,蜀军的夹江直下的架势让人心生顾忌,如今蜀军弃船上岸扎营,这意味着他们的战略不会有大幅变动,正是乘此机会击破敌军。

孙权果断采纳陆逊的反击策略。反攻前夕,陆逊令部分兵力尝试攻击,虽然未能获胜,却在交战中找到了破敌之策—火攻。

蜀营皆为茅草搭建,极易燃烧。他立刻指示军队筹备大量火炬、油罐、火箭等燃烧物,蓄势待发。

222年8月,陆逊认为时刻已至,下令全面攻击蜀军。

吴军的火炬、油罐、箭矢,犹如暴雨般倾注到蜀军营地,瞬间点燃了营地,熊熊大火吞噬着蜀军。

死亡哀嚎声遍野,蜀军混乱不堪,无法组织有效反抗,唯有死里逃生。

吴军乘势猛追,斩获蜀将无数,多位大将败走,蜀军的损失不可估量。结结实实吃了败仗的刘备,若不是得赵云、张飞等人保护,几乎丧命。

战争中,蜀军丢失绝大多数兵力,只剩寥寥数千人,逼不得已退至白帝城坚守。陆逊并未因此停下脚步,而是挥师包围了白帝城。

实际上,蜀汉已经向魏请求援助,他们决定派遣马超、魏延等大将率领大军,沿长江返回,驰援刘备。

当马超、魏延带领援军抵达白帝城已是223年2月。蜀军为打破既定格局,与吴军展开激战。

然而,僵局之下,刘备悲愤交加,病情加重,很快离世。临终前,他令诸葛亮辅佐刘禅,延续蜀汉政权。而他却将兵权交给了李严。

刘备逝世后,诸葛亮遵照其遗愿,委曲求全与吴达成停战协议,维持和平。

吴国归还了失去的土地,蜀汉保持完整主权。

夷陵大战让蜀汉元气大伤,军事能力严重不足,今后只能被动防守。

尽管赢得了胜利,但之后吴国要面对的是丧失优势的对手—曹魏,不再是强大无畏的对手。夷陵战役推动三国割据格局的确立,对以后的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

二、原因

下面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为何刘备临终的时候将兵权交给了李严,而非赵云?

刘备在夷陵之战惨败后撤退至白帝城,该城位于长江畔,是蜀汉东部最后一道防线。留守白帝城而非返回成都,刘备有多重政治与军事考虑。

首先,尽管刘备败北,但其名声仍在,能带给东吴极大压力。若回归成都,对东吴压力将大大减弱;倘若留在白帝城,东吴便会时刻关注,不敢胡作非为。

其次,刘备进入西川顺势消灭了刘璋势力,身份难免尴尬。其将领大多原属刘璋,忠诚度无从保证。

刘备因此决定留守白帝城,这不仅能抚慰百姓,振奋人心,还能避免内乱风险。

因此在临终之际,刘备将军权移交给李严,是刘备深思熟虑的决策,有助于蜀汉长远发展。

李严不仅忠诚且具备实力,曾助刘备打下西川。他为荆州士族出身,在西川亦有声誉。刘备以李严守护蜀汉,有缓和西川矛盾,凝聚国家团结,抵御外敌入侵之意。

相较之下,李严更为适宜,只需防守外患即可。

三、赵云的光芒并未被掩盖

而刘备是一代明主,他并非不重用赵云,因为他对赵云的才干和忠诚有着深刻的认识,从不轻视或压制他的发挥,而是给予他充分的信任和重用。

在蜀汉建立后,国内安定,国外联盟,刘备将荆州的重任交给了赵云,让他镇守公安,抵御曹魏和东吴的威胁。

而诸葛亮对赵云的评价和刘备一致,认为他是一位勇武而稳重,忠贞而智慧的大将,多次任命他为自己的副手,参与重大的军事行动。

无论是在赤壁之战中,借助东风火攻曹操,还是在刘备娶亲时,护送孙夫人,诸葛亮都委派赵云担任要职,赵云也都圆满完成了任务,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武艺和忠义。

刘备驾崩后,刘禅登上了帝位,诸葛亮也遵从刘备的遗命,全权掌管蜀国的军政事务,为刘禅提供了一个平稳的过渡期。

在这个过渡期中,诸葛亮深知赵云的价值,便任命他为中卫军,负责保卫皇宫和皇族的安全,同时也授予他选拔和调动武将的权力,让他培养和管理蜀国的军队。

赵云虽然没有担任蜀军的总司令,但他却是蜀国的中流砥柱,他不仅是刘禅的忠臣,也是诸葛亮的助手,他为了蜀汉的兴亡,不惜付出一切。

尤其是诸葛亮北伐曹魏的过程中,赵云多次随军出征,屡建奇功,为蜀汉的大业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不幸的是,在祁山之战中,诸葛亮因为马谡的失误,导致军队大败,赵云也因此染上了重病。不久之后,赵云就与世长辞了。

诸葛亮得知赵云的死讯,悲痛欲绝,痛哭失声:“军失一将!吾失一臂!”

可见,赵云虽不是蜀君的统帅,但蜀汉也离不了他,诸葛亮更是对他信任有加。

0 阅读:103

枫桥墨客

简介: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