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和序位在家庭中很重要

书影之旅 2023-08-26 14:38:55

在咨询室的一隅,小男孩可可拿着一个三色的杯子,享受地舔着勺子上的冰淇淋。他的妈妈很有礼貌地向我打招呼,然后开始向我倾诉小可可的问题。

小可可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展开。在学校里,他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甚至打架,老师批评他几句后,他就变得不高兴。放学回到家里,他开始用指甲抠自己的手臂,甚至抠出了血。他的奶奶察觉到这种行为的异常,认为他可能在自残。看起来,小可可可能有一些心理问题,这让他的家人感到非常无奈。

小可可的表现真是宛如两面不同的硬币。

最初,小可可见到我时稍显紧张,我便问他为何今天前来。

他的眼睛转了转,突然笑着说:“妈妈告诉我今天要来和一位朋友聊天。我猜就是你了。”他那纯真的眼神,也引来了他妈妈的轻笑。

这一刻,屋内的气氛似乎变得轻松愉悦了许多。

鉴于小可可只是一名小学生,我决定借助OH卡牌这个富有趣味的工具与他互动。

小可可的妈妈再次强调了孩子的问题:在学校里,小可可常常与同学发生冲突,他不懂得妥善处理,总是倾向于与同学动手斗殴;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总是保持沉默,然而一回到家,却会对自己发起攻击。

此时,小可可生气地说:“是他总是找我麻烦,弄脏我的衣服,拿走我的东西,甚至还撞我。我不喜欢这样。我能容忍第一次、第二次,但第三次、第四次的时候,我就会感到愤怒!”

我示意小可可的妈妈坐在一旁,只需静听即可。在咨询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过多评论和过度干预。

接下来,我请小可可想象出一个英雄形象,一个身穿铠甲,高大威猛的英雄。小可可很快进入了状态,兴奋地描绘了他心中的英雄形象,还给这位英雄取名为“黑影”:黑影拥有浓密的乌发,肌肉强健,身高1米9,擅长与怪兽进行战斗。

然后,我从旁边拿出了“孩童卡”,将紫色桌布铺在桌子上,让小可可从中选择两个任务,作为他心中的“黑影”英雄的助手。

这时,我注意到小可可的妈妈开始提建议,让孩子将卡牌放在桌子上,而不是放在腿上;将选中的卡放在一堆,不需要的放在另一堆;最后再从选中的卡中分离出剩下的。我示意小可可的妈妈,让小可可自己来处理。

很快,小可可挑选出了另外两张卡,展开了他的想象,迅速为这两位助手取名,想象了他们拥有的技能和有趣的武器,甚至还能发射出致命的光线。看来,他可能是平时多看了一些奥特曼的节目。

接着,我找了几张同套卡里的三人“关系卡”,要求小可可将这些卡牌进行组合,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我讲述三位英雄与怪兽的故事。

出乎我的预料,小可可非常有条理地描述了他脑海中这三个角色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对手,还生动地描绘了两位助手展示花炫武器的情景,以及三人如何协作打败怪兽并升级的情节。

小可可的故事引人入胜,我听得不禁陷入其中。然后,我将他引导回到现实,让他理解,这位英雄实际上就是他自己,在学校和生活中也会经常面对各种困难。这时,他需要找到两个像故事中那样的助手伙伴,一起合作解决问题,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故事中,小可可提到的这两位助手拥有各种不同的武器,实际上就像我们在面对问题时采取的方法。如果方法得当,问题往往可以很快解决,从而使生活变得更加顺利。但如果方法不对,就像故事中两位助手如果选择了错误的武器,不仅可能伤害到队友,也会让自己陷入困境。

听到这里,聪明的小可可很快就领悟了。他兴奋地告诉我,他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就像故事中的英雄们所面对的困境一样,他需要找到适合的伙伴,并运用正确的方法,与伙伴们一同应对问题,就像一起去打败怪兽一样。

尽管这是第一次咨询,但小可可离开时的状态明显得到了提升,他变得更加活泼开朗,开始变得愿意多说话了。小可可的妈妈也松了口气,她告诉我,最初孩子被建议去特殊机构进行心理测试,甚至被怀疑患有多动症(ADHD)。然而,现在看来这些担忧可能是多余的,她感到安心许多,也不再认为孩子需要接受特殊治疗了。整个过程让他们都感到轻松和释怀。

在接下来的咨询中,我以游戏的形式继续与小可可交流。这个家庭治疗的环节看似只是简单的游戏,但实际上却是陪伴着孩子,进入他的游戏世界,真正理解他们的内心。在游戏中,我们建立了规则,建立了和谐的关系,也能够回应他们的需求。

卡牌游戏不仅对孩子有益,还能让家长释放压力,填充自己的能量。当家长能够放下对孩子的控制,一同享受游戏的乐趣和魔力时,治疗的效果也会更加显著。

整个咨询过程中,我一直在观察小可可的每一个举动。在挑选卡牌时,他毫不意外地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选择,即便妈妈突然插手指导。小可可表现出强烈的主见,同时也巧妙地将妈妈的建议融入了自己的选择中,最后还妥善地整理了剩余的卡牌。

从中可以看出,小可可不仅拥有自己的原则,还具备强大的理解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配合。

而在按照卡牌中人物的想象创作故事时,小可可的表现更是出乎我的意料。他不仅充满想象力,而且思维逻辑清晰,反应迅速,几乎可以与我做到言之准确。他是我见过少数几个能够与我对答如流的小孩之一。

至于之前提到的注意力不集中问题,我在整个过程中并没有发现这个情况。在将近一个小时的咨询时间里,小可可没有乱跑,也没有分心,他完全按照我的引导进行,期间没有做其他事情。

这也印证了我多年来在咨询领域所见到的一种情况:孩子的现场表现与家长描述的常常存在差异。

后来,小可可的妈妈继续向我分享了更多关于孩子在家庭中的情况。父母工作繁忙,经常出差,因此孩子主要由爷爷奶奶照顾。

我还发现另一个现象,即奶奶是一个非常强控制欲的人,家中的规矩极多。而在小可可面前,奶奶经常指导他如何与人交往,要说什么,不要说什么,还会对他周围的人进行评价,指出哪些人哪些地方不好,建议他不要与某些人交往,批评那些说话不当的人,称他们会影响到小可可。

这种做法无形中灌输了孩子一种负面的思维,让他觉得这个世界到处都是坏人,充满不安全感。孩子可能会认为只有待在家里才是最安全的地方。这将严重影响孩子的成长、心理独立和人格发展。很多被认为是多动症的小动作实际上可能是恐惧和不安的表现。

另外,我还意识到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尽管这并不在我的职责范围之内。

就像小可可所在的学校,老师们往往将成绩视为首要,对于男孩子在课后的活跃表现可能会有些不太理解。小可可的妈妈也告诉我,许多家长反映,老师经常会发信息,抱怨孩子太顽皮,要求家长好好管教,甚至希望孩子们能够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完成作业。

这让我想起之前一个闺蜜跟我分享的案例。她的朋友有个女儿,有一天被老师叫去学校,原因是这个女孩朝老师翻了个白眼,老师就认为这是对她的不尊重,甚至认为女孩性格有问题,要求女孩立刻向老师道歉,还要求写保证书。

女孩感到很委屈,与老师理论时并没有如此想法。老师找来女孩的家长,最终在协商后,女孩当面向老师道歉,家长陪同,但保证书不用写,毕竟要考虑到孩子的自尊心。

当然,我们不会深入探讨社会现象,学校老师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家长也应尽力配合学校的工作。在无法改变整体环境的情况下,作为孩子的第一责任人,家庭成员可以做些什么呢?这正是我们能够付诸实践的事情。

从小可可的案例来看,他本身没有问题,但家长看来,孩子的各种问题只是表面现象。

然而,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家庭成员中,父母并没有真正履行自己的角色。

奶奶没有错,只是站错了位置:

尽管奶奶一直在教导孩子做人的道理,但所传达的信息充满了恐惧和担忧。她极度担心孩子会出问题,因为父母很忙,没时间教育孩子。因此,在潜意识中,她将自己摆在了母亲的位置上,试图通过加强与孩子的联系来缓解内心的恐惧感。这实际上是一种“越位”的行为。

而做父母的也站错了位置:

尽管父母经常忙于工作,这可以理解,毕竟他们也需要维持生计。然而,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他们没有深入了解真相,而是被外界的指责所左右,导致他们认为孩子有问题,甚至带孩子去做特殊测试。他们也没有与孩子深入沟通,没有真正履行做父母的角色,而是将这个责任和权力交给了奶奶。

这正是家庭系统排列中的一个例子,即家庭中的“家庭序位”。一旦家庭成员站错了位置,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就像世界上的万物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作为世界的一部分,我们必须清楚自己在各种关系中的位置,只有“各归其位”,问题自然会减少甚至消失。

爱与序位确实是每个人一生的功课,无论是在家庭内部还是社会团体中。当人们没有站在适当的位置上,没有真正承担起自己的角色和责任时,往往会导致混乱和问题的产生。

社会和家庭之所以常常显得错综复杂,就是因为人们没有能够在正确的位置上做好自己的事情。很多人试图掌握别人的命运,干预别人的人生,但这样的做法并不是真正的爱,反而会加剧混乱。

唯有将每个人的命运和责任归还给他们自己,维持自我界限,明确自己是谁,才能真正让事物开始变得清晰和有序。这需要勇气,需要坚持,需要我们能够真正地为自己的生命负责。

在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勇敢地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不仅有助于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也会影响到周围的人和环境。通过积极地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逐渐建立起健康的家庭和社会关系,创造一个更加和谐和有意义的世界。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