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这个峪口,估计是72峪名气最小名字最乱,却是游人最少的一个

云水终南 2024-04-02 16:55:05

秦岭七十二峪有名有姓的,都值得打卡,但是这次打卡地方有些尴尬:这峪口的名字太乱了。

这是一个大峪口,我算是对南山峪口比较熟悉的,结果都弄错了。

要是不服气,来来来,你看看:

陈仓峪、苍峪、辛口峪、东骆峪……你对那个名字熟悉?

地图上没有名字,牌子上写着苍峪,峪里七十多岁的老汉信誓旦旦的说就是苍峪,但是官方的认定是辛口峪。

一说起周至的峪口就是“九口十八峪”,辛口峪可是赫赫有名的大峪口,是傥骆古道北线进入关中的要道之一。

说实话,我这次走周塬路并没有计划走这个峪口,都是机缘凑巧。

过了辛口村的喜鹊咖啡,前行不久就左拐进村,就看见村口有个高高的碉楼,上面是仿古建筑,旁边有字:“魁星楼”“槐树村建于公元一九九三年”,旁边有个红军革命遗址纪念碑。

这里注明是辛口峪,是关中通往汉中、四川的最近的道路。

1932年11月26日,红四方面军从辛口峪南行,途经佛坪,转战陕南,挺进四川。1935年7月18日,红二十五军沿秦岭北麓西进至辛口峪,南行古山道,翻越秦岭,向甘肃挺进,与中央红军会师北上……

能发生重大的军事行动,说明这里确实是一个大峪口,看地图,我们现在走的路叫作红军路。

接着前行过了人家进山,我却在路边又看到一块碑:苍峪村。

后来查资料,我才知道一下情况:

辛口峪唐宋时称陈仓谷,清时称新口谷,民国时称辛口谷,今为辛口峪。当然,民间还有一个叫法:东骆峪,因为这里还是进入骆峪的重要山口。

辛口峪中有村,分据东、西二山,名为苍峪村(原名小陈仓),从苍峪村西山可穿越到骆峪,从东坡可到达熨斗峪,从苍峪上源上光头山可穿越黑河峪,向西南沿河道上青岗砭,可进入骆峪古道。

看懂了没有?如果没有详细的地图作为参照,你是看不懂的,我这里地图截图看不清。各位看官,有兴趣的话自己查查电子地图吧。

地图上还有苍峪村的标识,解放后称西山大队,后改称西山村,直到1990年后又称仓峪村,2018年为落实扶贫政策从山上搬迁下来并入辛口村。

这里“仓”“苍”不分,是有些故事的。

辛口峪古称陈仓峪,来源于“韩信杀樵”的传说。相传汉时,韩信为霸王所逼,从此地南避汉中,访路于樵夫陈仓,后杀仓断患。

民间传说,这就不知道这个“陈仓”和宝鸡古称“陈仓”有啥关系了,我不是专家,姑且听之,姑且言之,你们就姑且看之。

之后刘邦重修陈仓古道,用以迷惑楚军,令韩信率众部由汉中直翻秦岭经此故道,绕行偷袭陈仓。当韩信率军途经此地时,为纪念樵夫救命之恩,逐命此峪为陈仓峪。

还有一个故事,叫做“韩信惯娃”妥妥的关中民间故事风格。

韩信逃跑到了这里,一个在大树上掏鸟蛋的顽童,对韩信撒尿。

韩信不怒反喜,夸奖顽童尿的好,还奖赏了顽童几个钱。这娃高兴了,对着后来追到的项羽又是一泡热尿,项羽怒火,一把就把顽童劈叉了。

有些人,需要社会教育。

水泥路不是很宽,但是沿途会车点停车点不少,一路的风景,不是满坡的猕猴桃架,就是一溪的清水。

按照常规,我们一般都是“行到水泥路穷处”,然后步行,一路过的很多老房子新房子都再说。

没有注意看,水泥路大概有七八公里就到了尽头,旁边一个拱形门头,上面却写着“中华蜜蜂农业标准化生态养殖基地”字样。

虽然没有水泥路,但是土路依然宽敞,行走蹦蹦车还是没有问题。这个季节山花刚谢,但是弥漫着一股清香,让人心情舒畅,走热了就返回。

其实来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一处溪流从高处匆匆留下,青苔覆石,水声淙淙。

照例在这里转悠,看山看水看旁边的老屋,就是没有人,春山空谷,这个辛口峪真是没有游人。

玩一会儿,我们接着返回,约着在来路上一处水边喝茶。

溪水简单粗暴的用大石块垒砌成一座桥,一边是小潭清可见底,一边是激流流水哗哗;上有野樱片片,下有杂花点点,可入眼可入耳,确是一处喝茶的好地方。

喝几杯香茗,沿着桥边小路深入转转,一片是开垦的土地,不知道种着什么。一边有小庙,旁有竹林,通往一户人家。

路边的狗叫声引来主人家,一对老夫妇,精神矍铄,一问都七十多岁了,说几句闲话。

老汉说这里以前是通往陕南的主道,只是后来1970年108国道修通了后,都从马召镇进山,这里就少有人走了。

我问这里和骆峪口那个走的人多,老汉说周至县城人一般都走这里,哑柏镇的人走骆峪口。

他们的房子是土墙瓦房,木椽青瓦,在竹林的掩映下很是如画,但是老婆婆问我们卖土鸡不,我们实在是没有兴趣。

回来坐着接着喝茶,看落花流水,道东西山色。

这条古道现在早已废弃,当年往来这里的客商,可没有我们这么悠闲,甚至连游人都少有人知,真是便宜了我们。

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欢迎关注,欢迎转发

1 阅读:127

云水终南

简介:云水终南: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