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乡愁文化(二十三)山野菜的乡愁:一口鲜味,万般情愫

红尘墨客生 2024-05-17 11:50:52
记录乡愁文化(二十三)山野菜的乡愁:一口鲜味,万般情愫

作者:柯龙瑞(系首都统战智库专家委员)

在故乡的田野间,那些翠绿欲滴的山野菜,仿佛是大地母亲赠予我们的天然佳肴。它们不娇气,不挑剔,只需一把泥土、一缕阳光,便能茁壮成长,为我们的餐桌带来无尽的鲜美。每当春天来临,我总会迫不及待地踏上寻味之旅,去山间地头找寻那些令人垂涎的山野菜。

山野菜,在江南丘陵地带的农村又称地菜,它们虽生于野地,却蕴藏着故乡的味道。这味道,不仅仅是来自大自然的馈赠,更是故乡土地的记忆与情感的凝聚。每一口山野菜,都仿佛带着故乡的泥土气息,让人回味无穷。

远在他乡的游子,吃厌了大鱼大肉,吃腻了超市里精品时令蔬菜时,每每提及山野菜,总会心生感慨。那是一种对泥土的渴望,对故乡的思念,对童年记忆的追寻。

记得有次回老家,大姐特地为我准备了一桌子的山野菜,有清炒地菜,有三鲜地菜粑,有地菜炸春卷,那鲜美的味道瞬间勾起了我对儿时的无限眷恋。大姐笑着说:“这些地菜可是我从田间地头一颗颗采回来的,新鲜得很呢!”我边吃边点头,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小时候,一过立春,我们就会提着竹篮,带上小铲刀去田间寻采地菜,那时采地菜的人很多,几乎是大人小孩必修的“劳动课”,而土地跟我们的小身板一样贫脊,地菜生长并不茂盛,要采集一竹篮是很难的,我们就分时段、分地块进行“割据”采集,由此也会发生一些冲突和“野蛮”行为,但事后去谁家吃上一口鲜美地菜,一切的不快又都化解了。

如今,城市里的超市货架上摆满了各种蔬菜,它们看起来光鲜亮丽,却少了那份来自大自然的味道。而故乡的山野菜,虽没有华丽的包装,却以其独特的鲜美味道和乡土气息,赢得了我们的青睐。这不仅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山野菜也逐渐成为了乡村经济的一张名片。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种植山野菜,通过电商平台将它们销往全国各地。这不仅为乡亲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也让更多的人品尝到了来自故乡的美味。

每次回城,大姐总会让我带些山野菜回去。她说:“这些地菜虽然不值什么钱,但它们是你对故乡的思念,也是我对你的牵挂。”我笑着接过那些绿油油的山野菜,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温暖。

山野菜里的乡愁,不仅仅是一种味道的记忆,更是一种情感的传承。它让我们在品尝美味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故乡的温暖和亲情的力量。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我们或许会因为种种原因离开故乡,但那份对故乡的思念和眷恋,却永远不会消失。

有人说,乡愁是一种病,无药可医。但我想说,山野菜就是治愈乡愁的良药。它让我们在远离故乡的日子里,依然能够感受到那份来自大地的温暖和关怀。

如今,每当我品尝着大姐带来的山野菜,我都会想起那片熟悉的田野和那些美好的时光。它们如同故乡的山水一般,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山野菜的乡愁,是一种深深的眷恋和思念。它让我们在品味美食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故乡的温暖和亲情的力量。愿我们都能珍惜这份乡愁,让它成为我们人生旅途中最美好的风景。

其实,我想说,在振兴乡村经济,文化先行的当下,山野菜里的不仅浓缩的是舌尖上的乡愁,还有饮食文化的回归。正如日本作家水上勉在他的那本《今天吃什么呢?去地里看看》书中提到的,土地的味道也是自得其乐的味道。如果“地菜宴”“地菜调味包”等新兴业态点缀乡村,是不是留住了舌尖上的乡愁?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