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博玉润中华:刻画西王母、东王公幸福生活的玉座屏是件国宝

工科老女的留言菲语 2024-03-16 14:39:07

国家文物局分三次颁布了三批禁止出国出境展出文物195件,南京博物院“玉润中华”展中“现身”三件。这件出土于东汉中山穆王墓的“西王母神瑞叠胜形玉座屏”是其中的一件。

屏风作为家具出现的很早,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屏风”一词,用于挡风、遮蔽。玉屏风出现于汉代,但留存至今的实物极少。

“西王母神瑞叠胜形玉座屏”是已知的最早的玉质屏风,属于定州博物馆的镇国之宝,这次现身南京博物院院庆九十年的“玉润中华”大展,得以在南博一睹芳容。

玉座屏体量不算大,年代是东汉末年,也不算久远,那么它怎么能名列195件不准出国出境展出文物之列呢?

首先,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玉座屏雕刻的内容取材于东汉广为流传的西王母和东王公的故事。西王母配制仙药,九尾狐采药、玉兔捣药、青鸟送药,表现了神话传说中的仙界生活。这是东汉流行的求仙、求长生不老风气的反映。

其次,“内容”丰富。玉座屏上雕刻了人物、景物、动物,有神仙西王母和东王公,有羽人,有玉兔青鸟,有九尾狐,有三足乌,有朱雀和玄武。即这件玉屏上,神仙有了、东南西北有了、太阳月亮有了。

再次,做工复杂。玉座屏由和田黄玉制作。玉屏主体为上下两块透雕的半月形玉屏板,玉屏板两端有榫,插入两侧的支架内。先采用透雕工艺雕刻出图案的主要轮廓,再用形若游丝的阴线刻细线雕刻出图案的细节,这种阴刻细线的做法称为“游丝毛雕”,是汉代一种重要的玉雕手法。这种雕刻技法使得装饰图案更具立体感。

这是将人物、景物、动物合雕在一起的唯一一个汉代玉屏风实例。你从此玉座屏上看到西王母、东王公了吗?看见朱雀玄武、青龙白虎了吗?看见玉兔青鸟九尾狐了吗?

东汉中山穆王墓的“西王母神瑞叠胜形玉座屏”。

上层玉屏板雕刻了“西王母”形象,她梳着高髻端坐于云气之中,其两侧有两只青鸟和两个羽人伺候,羽人长着一对翅膀能像鸟一样飞翔。右边有一只机警的九尾狐,左边羽人外侧有玉兔。西王母下方有回首张望的三足乌和朱雀。

玉兔、青鸟、羽人、九尾狐、三足乌和朱雀都看到了吗?

下面的玉屏板上雕刻的是仙人“东王公”的形象,它头发向后梳,同样端坐于云气之中。两侧也各有羽人伺候,右面羽人外侧是一只站立的神兽,似熊又似豹。东王公的下方为两组蛇龟缠绕的玄武形象。

羽人、熊和玄武都看到了吗?

西王母是《山海经》里的人物,后世人怕她孤单,为她选了东王公作伴。这位东王公传说为周穆王,他喜欢巡视全国,在昆仑山遇见西王母,相谈甚欢。

玉座屏两侧为玉质支架,支架呈双璧相连状,表面透雕青龙和白虎形象。

0 阅读:17

工科老女的留言菲语

简介:慵懒的理想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