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觉得过年没意思?带他多做6件小事,体验真正的春节仪式感

可妈早教日记 2024-01-26 13:12:03

有一次我问4岁的女儿:“过年好玩吗?”

她说:“没意思,还要到处转亲戚,很麻烦。”

“可是你可以穿新衣服,收压岁钱,吃很多好吃的呢。”

“但是新衣服你平时也会给我买,平时要什么你也会买,吃什么也不缺,过年跟平时没什么两样呢。”

听到她的回答,一时间我觉得很尴尬。

是啊,现在的孩子对春节已经没有那么期待了,或者说能让他们真正期待和开心的事少了。

物质不缺,对一切缺少了期待,年味也越来越淡了。

可妈想起我们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过年,从腊月就开始期待一年才能穿上的新衣服,因为妈妈不让提前穿,就会一直拿出来试,反复看,生怕弄脏。

也期待过年才能吃到的“山珍海味”,其实并不是多昂贵的东西,只是小时候家里穷,像香蕉、橘子、带鱼、糖果、瓜子之类的,只有过年这样的隆重场合,家里才会买一些。

小时候对春节的期待是等待,是期盼,是幸福。而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觉得过年没意思,是因为少了“仪式感”,如果你也想让孩子童年留下美好的回忆,不妨按照这份“仪式清单”,给孩子一个不一样的春节。

01和孩子一起置办年货

年味是什么?是和父母一起在熙熙攘攘的年货街上那些清单购买年货,一般到了腊月,各地都有那种集市,有琳琅满目的商品,急匆匆购买年货的人们,大人们仔细对比精挑细选每一件商品,时不时跟小商贩讨价还价,而孩子在一边也可以帮家里挑选商品,从而学会了在哪里买哪种商品,观察不同人跟商贩讨价还价。

比如有些商品可以让孩子挑选,告诉他应该挑选什么样的是物美价廉的,从中让孩子找到挑选不同商品的技巧。

也可以让孩子计算,每个年货多少钱,让他去付钱,一来可以锻炼孩子的数学计算能力,二来大致了解每件商品多少钱,知道家里每年办年货的花费,也能养成孩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采购年货的过程中,孩子的主人翁意识被激发,自己也学着父母的样子像个小大人一样,一家人齐心协力完成一件事。可以列个清单,让孩子帮忙采购,养成负责任的好习惯。

采购年货的过程中,一家人提着大包小裹虽然很累,但一起购买的场景会一直刻在孩子脑子里,留在他的回忆里。

02和孩子一起大扫除

现在很多家庭为了图方便,直接请保洁上门打扫卫生,虽然很方便,但少了很多乐趣。

春节大扫除是“辞旧迎新”,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阅读绘本了解为什么要大扫除,然后一家人一起劳动。

这时候就会出现分工,比如收纳整理、比如扫地擦桌子、比如擦窗户收拾厨房等等。年底大扫除绝对是个大工程,有时候一两天根本做不完,需要一周左右才能干完。

这个过程很累,但一家人的家庭责任感和参与感会增强,平时做家务比较少的爸爸通过劳动更加理解妻子日常付出的辛苦,孩子也能理解父母每日的不容易。

我们一般会让爸爸擦窗户,而我去收拾厨房,孩子就会时不时帮我们找东西辅助我们干活,这时候他就知道什么物品放在那里,一家人累并快乐着。

这时候爸爸会告诉他,窗户为什么这样开,用什么材质,我会告诉他如何洗碗才干净,油烟机如何拆卸等等。

甚至有时候我也会让4岁3个月的孩子上手去洗碗,告诉她洗几遍怎么洗,虽然最后她可能完成得也不怎么样,也需要我重新收尾,但过程很有意思。

我记得每年大扫除我们都要搞3天,很多垃圾需要扔,很多东西需要清洗,这是一个大工程,孩子会看到一年一次的大扫除是多么隆重,虽然几天时间会让一家人筋疲力尽,甚至腰酸背痛,但是看到家里焕然一新,又觉得很开心,很有成就感。

父母的亲身示范,并让孩子参与其中,让孩子明白自己是家庭的一分子,有责任和义务整理好自己的家。也让他明白以后不能乱丢垃圾,要保护好自己的家。

而当你家孩子拿起抹布、扫帚的机会,就是一次很好的体验“年味”的机会。

若干年后他能记起来的瞬间大多是小时候和父母一起大扫除,一起把家里打扫干净的场景,也会在以后做家务时,脑海里浮现哪种家务如何做的方法。

03给家里人买新衣

小时候我最期盼的就是过年穿新衣,毕竟那个年代没条件经常穿新衣,而现在条件好了,孩子们对穿新衣的期待不那么高了。

但每年我们家都会给家里的人里里外外买一套新衣服,并告诉孩子要辞旧迎新,一家人热热闹闹。

于是一家人会带着孩子去商场挑选自己喜欢的衣服,跟平时买衣服有一点不同的是,平时我会考虑性价比,比如有些不实用的平时不会买,但过年的时候完全就是自己喜欢哪个买哪个,但是会去做对比。

比如今年我家孩子看上了一件艾莎公主的裙子,虽说不太实用,蹲下来就拖地的那种,但是我同意了。不过我没在第一家买,而是提出去别家看看对比一下,如果没有更好的我们再回来买这家。

出第一家卖场的时候孩子有点不开心,后来在转着看的过程中,我们又让她看了其他款式,但她确实只喜欢第一家卖的艾莎公主裙,于是我们就买给她了,她自己开开心心地穿上了。

后台又给她买外套和鞋子,都是自己挑选的,不得不说眼光还不错。在给孩子买完衣服后我们又去给家里人买衣服,孩子还时不时提出自己的参考意见。

甚至我也给自己的父母(他们不在身边)买了衣服,孩子还问我,外公外婆不在身边为什么也要买,我会告诉她,孝顺老人,每个人都要穿新衣服。

相信这样的场景会让她觉得被尊重,内心的喜悦和感动,能让孩子的生活变得不一样,更有全新的色彩。

04给老人买礼物

我们家每年都会给长辈买礼物,我和老公给两边的父母买礼物,也会让孩子拿她自己的压岁钱给老人准备礼物,无论礼物是什么都表示我们的一点孝心和尊重。

比如今年给爸爸买了按摩椅,给妈妈买了泡脚桶,给婆婆买了围巾和平板。孩子(4岁)给奶奶和外公外婆每人画了一幅画,买了毛绒玩具。

虽然孩子买的东西不实用,但是那是她的一份心意。并且根据孩子的意愿,我替她写了贺卡,写上了对老人的祝福。

看上去这是一次送礼物的机会,但也是一次教育孩子孝顺老人的机会,表达感恩的机会,也是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机会。

05一起准备年夜饭

年夜饭是中国人最隆重的一顿饭,想起我们小时候年夜饭从几天前就开始准备,蒸花卷、炸带鱼、炸麻花等等。一顿年夜饭需要家里人准备很久。

虽然现在都流行去饭店吃,但是我觉得自己动手的年夜饭更有味道,也更有有仪式感。

我们家通常是老公负责根据清单购买食材,我和婆婆负责做,孩子负责给我们剥蒜、摘菜、拿东西,老公负责打下手。

年夜饭的每道菜都有讲究,一般都是平时不常吃的菜,也就是硬菜比较多,而且讲究双数,我们家一般都是准备12个菜,所以做下来也要花好几个小时。

做菜的时候我和孩子一般会跟在长辈后面,看他们如何切菜、炒菜、放调料、上菜,教孩子拿出新餐具教他摆好盘,加点小点缀。并且听老人讲一些以前的故事,拉拉家常。

这个机会也让孩子近距离体验柴米油盐的烟火味,这里面也藏了浓浓的年味。

06带孩子去拜年

每年过年我们都会回老家探亲,走亲访友。这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虽然很多亲戚平时不走动,但是要让孩子知道过年的仪式,如何拜年,有哪些讲究。

给长辈拜年是是传递孝顺、感恩。过年提着礼品给老辈一一拜年,和长辈聊聊天,唠唠家常,增进彼此的亲密感。

同时过年教孩子如何招呼来家里的亲戚,如何接待,如何打招呼,如何称呼等等。比如和长辈如何打招呼,和平辈如何交流等。

这些接物待人的道理,孩子看在眼里,学在心里,对他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所以过年绝对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也是交流机会。如果你觉得需要让孩子锻炼一下,体验一下浓浓的年味,可以从上面6件事入手。

说到底,新年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都应该是有特殊的意义。父母重视春节,孩子就会重视它,父母带动孩子做的每一件事,哪怕只是一个小小动作,一句小小鼓励,孩子都会珍藏于心。

所谓的仪式感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态度,对未来的向往。

0 阅读:51

可妈早教日记

简介:专注于育儿、亲子关系研究,分享育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