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睡眠障碍的10大因素

德馨评健康 2023-07-22 16:51:05

张小丽 赵敏,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原306医院),特勤诊疗一、四科

医学科普中心 刘燕/崔彦 编辑

白天努力工作,晚上熬夜;夜里睡不着,白天总想睡……

睡眠是健康的第一要素,可如今睡眠不好成为困扰很多人的难题。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出现睡眠障碍,如睡不着、睡不好、失眠等等,对很多人而言,想睡个好觉倒成了一种奢侈。

睡眠是生物体赖以生存、不可或缺的最基本的生命过程,是人类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占据人生约三分之一的时间。据文献报道,我国约有3亿⼈存在睡眠障碍,成年⼈失眠发生率高达38.2%。其中,焦虑、失眠、入睡困难等已经成为影响当代⼈健康不可忽视的主因。

个体的睡眠质量不仅影响着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代谢和内分泌系统等重要的生理功能,对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也至关重要,同时也是脑可塑性形成、信息处理和功能实现的关键,影响着个体的记忆能力、工作效率、决策判断和创造性思维等。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和疾病谱的改变,睡眠障碍发病率逐渐升高,严重影响了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睡眠障碍的常见分类:睡不着?睡不长?还是睡不香?

根据不同的症状失眠通常可分为三类

早段失眠:即“睡不着”,表现为难以入眠型,指超过30分钟不能入睡。

中段失眠:即“睡不香”,表现为不能持续沉睡,容易惊醒或反复憋醒,且几乎每次醒来的时间超过30分钟。

末端失眠:即“睡不久”,也称早醒,表现为醒的很早(比平时早1~2小时),想睡却又睡不着。

根据失眠的迁延时间也分为三种类型

短暂性失眠即失眠时间少于一周。大部分人在感受到压力、刺激、兴奋、焦虑时,或生病时,或至高海拔地方,或者睡眠规律突然改变时(如倒时差、轮班工作)都会有短暂性失眠。这类失眠一般会逐步适应而缓解和改善。当然,部分短暂性失眠如处理不当也会迁延而加重。

短期性失眠即失眠时间在一周到一个月之间。一般与相应的社会事件相关,这种失眠与压力有明显的相关性。

慢性失眠即失眠时间在一个月以上。临床上,当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月以上,并排除其他躯体或精神障碍所致睡眠障碍,就能诊断为“睡眠障碍”。

引起睡眠障碍的10大因素

(1)遗传因素:人群中失眠遗传率约44%,其中女性(55%)失眠的遗传率高于男性(43%),儿童期即失眼者的家族性因素强于成年期才起病者。

(2)社会-心理因素: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应激事件,造成个体发生抑郁、焦虑、紧张等不良应激反应时往往会伴随失眠。过去(乃至儿童期)和当前的经济困难、失业、教育水平低也与睡眠差有关。

(3)环境因素:环境嘈杂、不适宜的光照、过冷过热、空气污浊或异味、居住拥挤或睡眠环境改变等都会导致失眠。

(4)生理因素:睡前饥饿或过饱、过度疲劳、性兴奋等状态下易失眠。

(5)精神疾病:几乎各类精神疾病都伴随睡眠紊乱,尤其是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轻躁狂或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样状态。

(6)神经系统疾病和躯体疾病:这些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影响睡眠中枢结构,或者疾病致残、疼痛和不适,以及患病后继发的心理情绪变化。例如,帕金森病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常导致失眠,类风湿关节炎常由于其疼痛引发失眠。

(7)药物与食物因素:酒精、咖啡、茶叶等兴奋性饮料的不适当使用,药物依赖和戒断时,或者某些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降压药导致的咳嗽或中枢兴奋剂等。

(8)睡眠节律变化:人为的不规律作息、频繁轮班、跨时区旅行等造成生物钟节律改变。

(9)生活行为因素:日间卧床时间过长、小憩过多、抽烟、睡前运动过多或缺乏锻炼等,对睡眠产生不利影响。

(10)性格特征:神经质、内向和完美主义的特质在失眠发生中有重要作用。例如,患者对身体健康要求过高且过分关注,对生活和工作追求完美和谨慎过度,或凡事习惯往坏处想,常处于高度警觉状态者,都容易发生失眠。

怎样养成良好的睡眠方式?

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习惯,不熬夜,保证每天晚上11点之前入睡。

饮食习惯也会影响一个人的睡眠,尤其是晚餐习惯,晚餐要早吃、而且不能吃的太饱,太饱容易引起胃的消化负担,直接影响睡眠。

卧室环境对睡眠影响也很大,卧室的床垫要软硬适中,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能够正确的承托人体曲线;枕头也是影响睡眠最大的因素之一,枕头要符合正常的颈椎曲线,能够很好的承托人的颈椎部位。

睡觉时,卧室灯光要柔和不刺眼,卧室环境要隔音不嘈杂,心态放平和,学会放松调节心态,睡前多听舒缓有助于睡眠的音乐,不做剧烈运动。如果由于某些身体疾病问题引起的睡眠质量差,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配图来源于网络)

0 阅读:63

德馨评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