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区区十万清军,怎么就吞掉了6000万人口的大明王朝?黄宗羲后半生都在琢磨这个扎心

区区十万清军,怎么就吞掉了6000万人口的大明王朝?黄宗羲后半生都在琢磨这个扎心问题。当他翻烂史书、看透历朝赋税账本,一个让人心惊的真相浮出水面——每次朝廷高喊改革,农民肩上的担子反而越压越沉。 这就是震碎认知的"黄宗羲定律"。汉朝算赋、唐朝两税法、明朝一条鞭法...听起来都是利民新政,可到头来,百姓交的税却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朝廷拆东墙补西墙,看似简化税制,实则不断创造新的征收名目,最后苦的还是种地的老百姓。 黄宗羲摸到了病根:只要天下是皇帝一家一姓的私产,所有改革都是治标不治本。他大胆提出改"家天下"为"公天下",可在皇权至上的时代,这无异于在铁板上凿洞。这个超前两百年的呐喊,终究没能撼动封建王朝的根基,但却给后人留下了一把审视历史的锋利标尺。 PS:明朝官方最后一次人口统计是在1620年,统计结果为5165万人。但当时存在大量流民、隐瞒人口等情况,实际人口应远高于此。

评论列表

其真
其真 14
2025-07-02 21:25
朱明的分封藩王是历朝历代绝无仅有的。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几乎不分封宗亲。汉朝推恩令+坐酬金讲封建已经打破,宋朝也几乎不分封宗亲。 皇帝这么搞官僚阶层有样学样,也明里暗里照顾自己人,科举沦为师生团亲友团。 最终明朝的统治阶层是历朝历代里面智力水平最底下的。

生命 回复 07-06 09:21
近亲繁殖能好

用户11xxx47
用户11xxx47 12
2025-07-06 18:28
什么税赋高,真的乱说一通!明朝规定有功名的读书人可以免税,故而地主都把田地挂到有功名读书人的名下,从而达到避税的目的。到了明朝末年,土地越多越集中在有功名的读书人名下,可供纳税的土地也越来越少,国库入不敷出,魏忠贤就开征工商税填补国库空虚。本来已初见成效,但崇祯上台后,把魏忠贤砍了,工商税停止收取,所有税收压到没有挂到有功名读书人名下的土地上,才显得赋税高。不看前因后果,一叶障目就乱发谬论,实在可笑!

用户57xxx59 回复 07-06 19:17
精辟![点赞]

胡萝卜
胡萝卜 5
2025-07-06 17:40
文官仕绅们不会让税收到自己头上的
用户14xxx09
用户14xxx09 3
2025-07-06 23:47
有着东林党和晋商,外加吴三狗,江山硬是送给清了
用户83xxxxx45
用户83xxxxx45 2
2025-07-07 00:35
呵呵,明朝官员富户榨取的财富比皇帝多多少倍,最后锅全扣在皇帝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