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2009年,河南医生宋兆普免费到孤儿院看病,可没想到竟发现8成孩子的肚皮比纸还薄

2009年,河南医生宋兆普免费到孤儿院看病,可没想到竟发现8成孩子的肚皮比纸还薄,而且体内排泄物也清晰可见,于心不忍的他变卖家产,掏空医院9700多万去救治,不料这一决定竟然拯救了3000多条人命!   2012年,一则央广新闻将河南某医院院长宋兆普推至风口浪尖。报道指出,他涉嫌将高达9700万的医院公款挪作私用。消息一出舆论哗然,一个救死扶伤的医院院长,转眼成了人们眼中的“巨贪”。一时间指责和质疑铺天盖地而来。 可面对这一切,宋兆普本人却异常沉默,一言不发。这种安静在群情激愤的看客眼里,几乎等同于默认。然而随着央视的深入调查,一个完全颠覆公众认知的故事才缓缓揭开。这位被千夫所指的医生,究竟做了什么? 宋兆普,1964年出生于河南,家里历代从事中医。他十五岁起就跟着父亲宋金庚当起了“游医”,走村串户给人看病。这段经历让他看透了底层百姓因病致贫的无奈:有的大爷为了省钱,硬生生把小病拖成大病;有的大妈攥着一卷发皱的毛票,却还差着孩子的救命钱。 父亲在他幼年时就立下规矩:行医之际,挂号费与诊疗费一律不得收取。这颗“花少钱,治好病”的种子,早早就在宋兆普心里扎了根。后来他创办金庚医院,也延续了这个传统,药价便宜,服务热情,在当地很快就有了口碑。 而他人生的轨迹,在1999年被一个特殊的病人彻底改变。那年他接诊了一个脑瘫患儿,可孩子的父母根本无力支付治疗费,最终只能狠心将孩子遗弃在福利院。眼睁睁看着一个生命因贫穷而被舍弃,这让宋兆普辗转反侧、难以成眠。 他反复问自己:难道就真的没办法帮帮这些孩子吗? 十年后的2009年,他下决心要把想法变成行动。他带队走访了郑州、洛阳等地的福利院,眼前的景象让他心头一紧:许多脑瘫孩子骨瘦如柴,因长期卧床,褥疮和肺炎是家常便饭。 福利院经费有限,只能勉强管饭,根本谈不上治疗,这些孩子要么早早夭折,要么终身残疾。宋兆普看着这些可怜的孩子,他实在是于心不忍,所以决定将所有的孩子都带回去免费治疗。说干就干,他在医院里腾出专门的病房,白天看门诊,晚上就亲自给孩子们做针灸推拿。 高强度的工作让他头发白得飞快。2009年5月18日,宋兆普因为没日没夜的工作,终于身体承受不住,心脏病发作晕倒在了诊疗室门口。从鬼门关走一遭后,他拉着妻儿的手嘱咐:“要是我不在了,你们一定要把救孩子的事继续做下去。” 身体稍一康复,他又立刻回到了岗位,到下半年,医院已经陆续收治了128名脑瘫弃婴。 医者仁心可以不要钱,但现实却处处都要钱。128个孩子吃喝拉撒,全都需要护工照料。奶粉、医疗耗材开销巨大,光是尿不湿,一天就得用掉1200多个。 仅仅三个月,宋兆普的个人积蓄就见了底。他先是号召全院职工捐献旧衣物,自己动手做成尿布,但这终究是杯水车薪。情急之下,他做出了一个让家人无法理解的决定:变卖家产。 他陆续抵押了房产,卖掉了父亲留下的珍贵药材,把所有能换成钱的东西都换了。 为了多挣点钱,他拼命坐诊,一天最多看过140个病人。可即便如此,资金的窟窿还是越来越大。最终,在个人与家庭被搜刮殆尽之后,他竟将罪恶之手伸向了医院的公款。前前后后,这笔钱累计到了9700多万。2012年,媒体的曝光让这件事彻底引爆。愤怒的民众不问缘由,上来便骂。 有人说他胆大包天,有人甚至恶意揣测他是在“贩卖儿童”。面对口诛笔伐,宋兆普依然选择了沉默。他后来对记者说:“眼睁睁看着孩子没得治,我宁愿背这个‘挪用公款’的罪名。” 在央视记者的见证下,金庚医院的账本被一页页翻开。 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一笔开销:奶粉、尿不湿、药品、护工工资……每一分钱的去向皆清晰明了,悉数用在了那群脑瘫患儿身上。所谓的“挪用公札”,其实是挪用到了另一群更需要钱的“病人”身上。真相大白后,舆论风向一夜反转。 宋兆普及其团队亦缔造了医学领域的奇迹。他独创的中药康复疗法,让脑瘫治愈率达到了惊人的98.3%,打破了“脑瘫无法治愈”的魔咒。自2009年起至今,他已累计救治三千余名脑瘫患儿。其中两千多人康复出院,更有七百余名孤儿被国内外家庭收养,从而回归正常生活。 2021年,宋兆普去西安出差的时候,在高铁站遇到突发疾病的旅客,宋兆普来不及多想,几下中医点穴就救乘客于水火之中。两年后类似的一幕又在北京的候车大厅上演。这些视频在网上传开,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天使爷爷”。 从被误解的“贪污犯”,到万人敬仰的“天使爷爷”,宋兆普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医者仁心”。他究竟是如何说服那些绝望的家庭,又是如何一步步将这个看似不可能的计划变为现实? 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就藏在他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里,和他那句朴素的毕生追求中:“济世为民,让老百姓都享受到优质的中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