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侵略中国是正义的,如果再来一次,我还会做同样的选择。”这是侵华战争头号战犯临死

“侵略中国是正义的,如果再来一次,我还会做同样的选择。”这是侵华战争头号战犯临死前的遗言,他的名字各位耳熟能详,东条英机。 ​ 东条英机1884年出生在东京一个军人家庭,父亲是帝国陆军中将,让他从小就接触到军事氛围。家庭条件一般,母亲来自佛教僧侣背景。他1899年进入陆军幼年学校,每天训练队列和宣誓效忠天皇。 陆军幼年学校的日子,可不是什么体面的“军事启蒙”。每天天不亮就得起来跑步,冬天穿着单衣站在雪地里练刺杀,稍有懈怠就会被教官用军棍抽背。东条英机瘦得像根豆芽菜,却从来没喊过一声疼,不是不怕疼,是怕被同学嘲笑“不像军人的儿子”。那些日子,他听得最多的话就是“天皇的士兵要为国家扩张牺牲一切”,课本里全是“大日本帝国要统治亚洲”的鬼话,佛教里的“慈悲”“向善”,早被军靴踩成了泥。 1905年他从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刚好赶上日俄战争。在辽东战场上,他亲眼看见日军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长官却拍着他的肩膀说:“这是为了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必要的牺牲。”他不仅没觉得不对,反而把这种残暴当成了“军人的勇气”,在日记里写:“弱肉强食,这是天理。”这场战争让他彻底迷信武力,也让他看清了——只要能打胜仗,就能在军队里爬得快。 后来他一路晋升,从参谋到师团长,再到陆军大臣,每一步都踩着侵略的血印。1937年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他在军部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还亲自策划了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多少村庄被烧光,多少百姓被杀害,他看在眼里,却在报告里写“战果辉煌”。有人私下劝他“这样太残忍”,他眼睛一瞪:“不彻底消灭抵抗,帝国的统治怎么稳固?” 1941年,他成了日本首相兼陆军大臣,一手策划了珍珠港事件,把战争扩大到整个太平洋。那时候的他,已经被权力和军国主义洗了脑,办公室里挂着“武运长久”的匾额,却对占领区饿殍遍野的照片视而不见。他总说“为了国家”,可这个“国家”的利益,是建立在千万人的白骨之上的。 1945年日本投降,东条英机想开枪自杀,却连扣扳机的手都在抖,最后只打穿了肺部,没死成。审判席上,他看着南京大屠杀的照片,听着幸存者的控诉,居然还梗着脖子说“那是战争常态”。直到绞刑架套上脖子,他还在喊“天皇万岁”,好像这样就能把沾满鲜血的双手洗白。 一个母亲有佛教背景的人,怎么会对生命如此漠视?一个受过正规军事教育的将领,怎么会把侵略说成“正义”?说到底,是军国主义把他变成了没有灵魂的战争机器,而这种机器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它能把罪恶包装成“使命”,让无数人跟着走向毁灭。 历史早就给了答案:侵略永远是罪恶,战犯的遗言再嚣张,也掩盖不了累累白骨的控诉。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