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回自己的国家!”3月13日,一乌克兰难民本想来到中国避难,结果发现在中国不工作就没有钱拿,便发视频吐槽称:“在中国凭什么工作才有钱拿?我在德国什么都不用干就有钱拿!”网友:我们不接收难民,他是怎么么跑来的? (信息来源:澎湃:乌克兰难民:没钱没工作没尊严,不如回家) 在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的当下,难民问题始终是备受瞩目的焦点。这不,一段乌克兰难民安娜的视频,瞬间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安娜,这位金发碧眼的女子,在视频中满是抱怨。原来,3 月 13 日来到中国避难的她,发现这里与德国大相径庭。 在中国,想要获得收入就得工作,而在德国,她无需劳作,每月便能轻松拿到约 4000 元人民币的补贴。 这般“待遇落差”让她难以接受,甚至吐槽中国“冷酷无情”,直言自己已两年未工作,打算离开中国另寻“出路”。 中国,向来秉持着独特的难民接纳原则。 当有难民到来,我们会提供基础救助补贴,保障他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秉持的是 “授人以渔” 的理念,坚决反对不劳而获,不论来自哪个国家,在中国一律一视同仁 。 可安娜显然没有理解这一点,她的言论一经曝光,立刻招来中国网友的纷纷指责。 网友们觉得她妄图不劳而获,质疑她在中国的签证缘由,强烈建议相关部门仔细审查,甚至直言让她回德国去。 其实,中国对难民并非冷漠,只是有着深刻的历史考量。 回溯往昔,东汉接纳南匈奴,西晋时却遭遇匈奴联合其他少数民族引发的五胡乱华。 唐朝广纳边疆少数民族,安禄山这个胡人却发动安史之乱,致使大唐盛世走向衰败。 明朝崇祯收容被努尔哈赤驱赶的难民,结果这些人却勾结清军背叛明朝。 近代收留的犹太难民中,部分人竟妄图在中国的土地上建国。 这些惨痛的历史教训,时刻提醒着我们在难民问题上需谨慎行事。 反观西方国家,在 2022 年俄乌战争爆发初期,大量接收乌克兰难民。 波兰因与乌克兰接壤,率先承受了难民潮的冲击,随后难民被分散至欧洲其他国家,德国接过了 “重担”,一度接纳了 100 万乌克兰难民。 要知道,德国总人口也不过 8238 万,其中 44% 的难民都期望就此在德国扎根。 德国政府为这些难民提供住宿、饮食以及经济补贴,可即便如此,难民们仍不满足,抱怨德国菜难吃,生活质量下降。 如今,德国内部反对声浪此起彼伏,议员们也在商讨取消对乌克兰难民过度宽容的援助政策,盼着战争结束后让难民回国。 但并非所有外国友人都如安娜这般。 许多来到中国的外国朋友,凭借自己的双手努力打拼,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活得有滋有味。 他们真切感受到中国人的热情友善,顺利融入中国社会,不少人还萌生了在中国定居、组建家庭的想法。 战争无情,那些流离失所的难民着实可怜。但同为难民,态度和选择却截然不同。 有人积极融入接收国,努力适应、努力生活;有人却只想依赖政府拨款,坐享其成。 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而中国,在难民问题上,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底线,在人道主义关怀与国家长远利益间寻求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