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是否参加中国9.3大阅兵,特郎普终于给了准话。 近期特郎普在参加采访时表示,要是中美年底之前能够谈成贸易协议,那就见面,要是谈不成,见面也没啥意思。 特朗普不愧是商人出身,连参加阅兵都能谈条件,他这招其实很"特朗普",把政治活动当成生意场上的筹码,想用"来不来"给中国施压,逼着中国在贸易谈判中让步。
这种做法其实暴露了特朗普的三个真实想法。
他太清楚中国对国际形象的重视了。9.3阅兵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捍卫和平决心的重要场合,要是美国领导人缺席,某些外媒肯定会借机炒作“中美对抗”。特朗普就是想用这种心理压力,逼中国在贸易谈判中让步。
他在复制当年“关税大棒”的成功经验。2018年贸易战初期,他通过突然加征关税打乱中方节奏,这次又想故技重施,把参加阅兵和贸易协议绑定,制造紧迫感。
第三,他急需在中期选举前拿出政绩。现在美国国内经济一团糟,农民因为大豆滞销怨声载道,铁锈带工人失业率居高不下,特朗普必须用对华强硬姿态安抚这些基本盘。
但他这套把戏在中国面前根本行不通,咱们先看看中方的反制手段:2025年4月美国宣布征收“对等关税”后,中国立刻加征34%报复性关税,同时对稀土出口实施管制,直接掐住了美国高科技产业的脖子。
这种“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策略,让特朗普的施压落了空,更关键的是,中国在谈判中始终坚持“核心利益不可谈”的原则。
就拿稀土来说,中方只对特斯拉等民用企业发放临时许可,军用领域管控丝毫没放松,摆明了告诉美国:想拿阅兵当筹码,门都没有!
特朗普可能没意识到,他这种把外交活动工具化的做法,反而会让中国更加警惕,咱们回想一下2024年APEC峰会,美方多次暗示想安排元首会晤,但中方坚持“先解决分歧再谈见面”。
这次阅兵也是一样的逻辑:中国不会用原则换面子。而且,中方早就准备好了后手——如果美国继续施压,稀土出口管制、美债减持、扩大与南美大豆合作等反制措施随时可以升级。
从国际影响来看,特朗普的策略正在反噬美国自身,欧盟已经公开批评这种“交易式外交”破坏多边规则,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也在观望中。
反观中国,通过邀请国民党老兵、国际友人参加阅兵,反而赢得了更多道义支持,比如这次阅兵专门安排维和部队参阅,既纪念历史又展现大国担当,这种格局岂是特朗普那点商人算计能比的?
最可笑的是,特朗普的威胁根本经不起推敲,他说“谈不成协议就不来”,但问题是中国根本没正式邀请他啊!
外交部6月30日的回应很清楚:“具体问题我目前没有可以提供的信息”,这就好比一个人跑到邻居家说“你不请我吃饭我就不来”,可邻居压根没打算请他,这种自导自演的戏码,除了让国际社会看笑话,不会有任何实际效果。
更深层次看,特朗普的困境反映了美国对华战略的矛盾。一方面,美国想遏制中国科技崛起,另一方面又离不开中国市场。就拿大豆来说,特朗普8月11日发推要求中国“订单翻四倍”,可数据显示中国已经从巴西进口了全年需求量的70%。
这种结构性依赖,让美国的施压手段越来越苍白,更讽刺的是,美国农民现在比谁都清楚:真正决定大豆销路的不是特朗普的推特,而是中国市场的需求。
咱们再把目光放回国内,特朗普现在面临的压力比2024年大选时更大,最新民调显示,他的经济政策支持率跌到了37%,铁锈带多个州的选民对关税战怨声载道。
在这种情况下,他必须通过制造“对华强硬”的假象来转移矛盾,但中国不是当年的日本,不会因为外部压力就签订“广场协议”式的不平等条约,咱们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庞大的内需市场,更有“以斗争求合作则合作存”的战略定力。
从历史角度看,这种“交易式外交”注定走不远,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时,奥巴马派代表出席,中美还发表了气候变化联合声明,那才是大国应有的合作姿态。
而特朗普现在的做法,不仅破坏了两国元首间的互信,也让中美关系陷入“对抗常态化”的危险境地。
更严重的是,他把国际政治当成了零和游戏,完全忽视了中美在核不扩散、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共同利益。
咱们普通老百姓都能看明白:国与国之间的合作,靠的是平等互利,不是威逼利诱。特朗普想用阅兵当筹码,结果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中国有句老话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这场博弈中,谁在维护正义,谁在搞霸权主义,国际社会心里都有杆秤。
咱们就等着看,年底前特朗普是灰溜溜地来北京,还是继续在推特上耍嘴皮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