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费要涨了 快递费又涨了,理由无非是油价、人力成本上涨。但这套说辞早已不新鲜,真正值得玩味的是:涨价成本最终会转嫁给谁?
对电商行业而言,快递费上涨直接挤压利润空间。中小商家首当其冲——客单价10元的商品,若快递成本从3元涨至5元,毛利率可能直接腰斩。大平台虽有议价权,但“包邮”策略的可持续性将受挑战。平台低价跑量的模式,或许不得不重新计算ROI。
消费者端的反应则更微妙。“包邮”已成为中国电商的默认设定,一旦快递费显性化(比如恢复“运费+商品价”分离标价),心理阈值可能被触发。参考外卖行业,配送费涨2元就能劝退一批价格敏感型用户,快递费上涨的逻辑同样如此。
但最有趣的变量在于技术对冲。过去十年,快递行业靠自动化分拣、电子面单等技术压降成本,未来或许要依赖更激进的手段 AI路线规划进一步压缩中转环节,或通过“快递柜+驿站”降低最后一公里成本。若技术红利追不上涨价幅度,行业洗牌难免。
短期看,这是一场零和博弈:商家、消费者、快递公司总有一方要承担成本。长期而言,电商与物流的共生关系必须重构——当“包邮”不再是铁律,服务分层(次日达付费、普通包邮)或成为新常态。毕竟,商业的本质从不是“免费”,而是“谁为效率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