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20被质疑雷达不行?一次行动让美日韩集体“瞎了”。美国一直说歼-20的雷达性能差,甚至夸口普通四代机就能打下来。可就在2025年的一次行动中,几架歼-20一个亮相,就让美日韩联合情报网突然中断。 这次情况后来被反复分析,结论很明确——不是偶然,也不是天气影响,而是歼-20在飞行中同时用了电子干扰、低信号航迹规避、被动探测等手段,让对手的雷达和监控设备一时间完全抓不到目标。这背后靠的不是它一个机型单打独斗,而是整个作战体系的配合。 说到硬件,歼-20的雷达也远不是外界想象的那样。它用的是氮化镓材料的数字阵列雷达,单个模块功率15瓦,总功率能到9千瓦。 对比一下F-35的砷化镓雷达,单模块6瓦,总功率4千瓦左右,差的不只是数值,而是技术时代。功率更大意味着探得更远、抗干扰更强,还能一次干更多事,这些在现代空战体系里都很重要。 不过,光有好雷达并不能说明全部问题。歼-20从设计那天起就不是为了自己单兵闯阵,而是要当整个空军网络里的关键节点。 它会和预警机、干扰机、地面指挥中心等实时互通数据,在体系的支撑下去掌握和分配战场信息,这个作用比单机格斗要重要得多。 其实,美方的F-35在实战任务中也是这样,它同样需要预警机帮忙定位,还要有护航机群和空中加油机配合。这说明现在的空战早就不是单挑谁更厉害,而是谁的体系更完整,谁的信息掌控能力更强。 国产涡扇-15发动机的投入使用,让歼-20的推力提升到18吨,不但解决了动力不足的问题,还能持续超音速巡航。这也意味着它能带更多设备、带更多武器,可以适应不同类型的任务场景。 有一次内部体系对抗演习,歼-10C在设定条件下“击落”过歼-20。这被一些外媒拿来大做文章,说是四代机就能打赢五代机。但实际情况谁都清楚,那场演习的目的是测试高低机型配合的效果,而不是真实较量。 美方这些年喜欢反复拿歼-20说事,一方面是在舆论上压中国军工热度,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F-35的客户打强心针。 毕竟,F-35的问题不少,维护时间长、出勤率低、隐身涂层还很娇气,不少用户都在抱怨,他们需要通过“对手也不行”来缓和质疑。 如今,歼-20已经让不少国家重新考虑防空部署。俄罗斯、印度、东南亚一些国家都在研究如何应对这种隐身高机动战机。它的意义已经超出了单机性能本身,更是中国空军体系进入新阶段的信号。 现在的空战已经不是谁的飞机飞得快、转得急,而是看谁能先掌握战场信息、谁的体系更稳。只要能在对手发现你之前先锁定对方,你就有更大的主动权。
空警3000一旦和六代机形成闭合,那么除了中美,其他国家就可以解除武装了。说的直
【118评论】【111点赞】